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县城内矗立着四座巍峨高耸的古塔,分别是广惠寺华、临济寺澄灵塔、开元寺须弥和天宁寺凌霄,不仅显示了我国古代匠师高超的建筑技艺,也反映了正定佛教文化曾经有过的兴盛。四……

  • 标签: 古塔 文化遗存 灵塔 形制 兴盛 正定县
  • 简介:据《诸山圣迹》载,一位僧人从五代后唐庄宗到明宗10余年间,遍访了大半个中国的寺院。据此僧人所见,五台山“周八百里,大寺十所,蓝若五十六所,僧尼三千”,而太原“周仅仅四十里,大寺十五所,大禅十所,小院小寺百余所,僧尼两万”。当时太原城人口也不过十余万,几乎每五人中就有一僧尼,足见当时太原寺庙之密集,僧尼之多,香火之盛了。从北朝到唐代,太原西山和汾河以西,寺庙林立,高僧云集。

  • 标签: 太原城 僧尼 五台山 僧人 寺庙 五代
  • 简介:<正>繁始建于北宋初年,是开封市内现存最早的砖石建筑。它不仅结构奇特,满壁佛砖,而且保存有一百多方以北宋为主的历代碑刻。其中宋代石壁佛经在《中州金石志》、《寰宇访碑录》等书中曾有著录,而多数修捐施题记则因其文辞简陋,不为金石界所重。河南博物馆关伯益先生曾拓编《繁石刻志》二卷。因故未能面世,1930年又择其中五十品编缀成册,名《繁石墨撷英》,惜拓本有限,流传不广。近几十年来,繁基本处于半封闭状态,外界对塔内碑刻实况

  • 标签: 碑刻 北宋历史 李氏 张氏 金石 发愿文
  • 简介:<正>繁(Pó·音婆。汴俗语音“博”),在开封城东南三里许,禹王台公园之西。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原为九层,后经天灾人祸的破坏,上部已毁,清修复塔顶,形成了今日比例失调下粗上尖的奇异姿。繁塔内外壁镶嵌的佛像砖近七千块,造型百余种,是研究宋代佛教人物造型的艺术宝库。一九八三年在修复繁的过程中发现在二层心室的前壁上整齐地排列着栩栩如生的伎乐砖,这是建国以来继前蜀王建墓石棺浮雕二十方伎乐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此一组伎乐砖,不仅在艺术上表现出了极高的模制雕刻水平和完美的现实主义作风,而且

  • 标签: 伎乐 重大发现 艺术宝库 龟兹 铜钱 北宋
  • 简介:在中国唐、宋时期、云南存在着分别由“乌蛮”和“白蛮”建立的两个多民族政权,这就是南诏国和大理国。这两个时期,佛教兴盛,高僧云集,建寺造之风盛行,域内中很多,崇圣寺三便是其中之一。

  • 标签: 崇圣寺 千寻塔 佛像艺术 文化内涵 雕塑艺术
  • 简介:什阔坦关卡遗址位于温宿县城西北方向约100公里处。遗址地处为天山南麓沟谷地带,地形崎岖,群峰林立、沟谷纵横。关卡遗址保存较好,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向坐落,东西长60米,南北宽48米,墙高1至2.2米,顶宽1-1.5米,底宽3—5米,南部墙中开门宽6米,四角各有一角楼。遗址的谷梁上有两座炮台,其中南部炮台保存较好,平面呈圆形;墙垣基部铺有几层石块(层厚0.3—0.5米),其上为土坯砌筑而成。

  • 标签: 遗址 长方形 保存 平面 炮台
  • 简介:释迦佛舍利,座落于辽庆州故城内,俗称庆州白塔。该以稳重而庞大的基及收分较大的塔身,而使其整体造型气势极其宏伟,它所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为辽之撷英,是草原民族风格极为突出的一颗璀灿明珠。1999年迎来了它950岁的生日,我们祝愿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万古不朽、世代永存。“”──这一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特殊产物,在其历代发展过程中,无不与其当时的历史背景、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文化艺术与建筑相结合的不同文化内涵紧密相关。释迦佛舍利,从其建造的历史背景,及其具有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堪称辽代“文化”的典型代表。特别是发现了该的建碑铭,使我们对其建造的历史背景、佛教文化内涵及建

  • 标签: 辽庆州 文化内涵 佛教 辽代 建筑风格 释迦佛舍利塔
  • 简介:敦煌文献P.2977记载了中国十九座阿育王的情况,内容可与唐代文献有关记栽相印证,并可弥补传世文献记栽之不足。以之为据,结合20世纪以来的考古资料,并参稽佛教典籍及地方史志的有关记载,十九座阿育王的地理方位、兴建年代、演变历史及保存现状等,大都可以稽考。十九中,除曾经存在于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崇教寺塔、敦煌市西大乘寺塔、武威姑臧寺塔及四川崇州怀远镇晋原县失考外,其余十五座都有遗迹可寻。这些据说都是根据印度阿育王原型仿制的。根据敦煌石窟壁画、云冈石窟雕塑,尤其是郧县阿育王寺阿育王及近期于南京长干寺地宫出土的鎏金七宝阿育王,结合历史文献的记载,可以看出,阿育王的原型应为宝箧印

  • 标签: 敦煌文献 舍利塔 阿育王塔 佛教 考古
  • 简介:枚,字吉臣,胶州(今属山东)人,师从清初宫廷画家焦秉贞。枚是清朝前期一位重要的宫廷画家,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见于记载的,从最早康熙三十年至康熙三十五年参与《康熙南巡图》的绘制直到乾隆七年的受赏。枚有多幅画作存世,主要作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作品风格细致工整、色泽华丽,对以后清朝的宫廷绘画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叙述了画家枚的生平及其画艺,并利用内务府遣办处的档案资料,证实枚在雍正在位的十三年期间,出于种种原因,是被排除出宫的,只在宝亲王弘历的王府内作画,直至乾隆元年才重返宫廷供职,对枚的画家生涯作了新的补充。此外,枚不仅工人物、界画,神佛、罗汉、仕女等能够各尽其妙,而且根据现存作品可以看出,其山水画同样具有深厚功力,而其动物画更于传统之外有所创新。文章还考证了画家枚有两个儿子:鳢和铨,由此补充了画史的记载。

  • 标签: 宫廷画家 焦秉贞 国朝院画录 内务府造办处档案
  • 简介:本文从词源角度对“”的译名及其含义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它的符合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它在敦煌石窟《法华经变》中所扮演的功能。

  • 标签: 符号 《法华经》
  • 简介:汾阳天宁寺位于汾阳城东关木桥街、寺巷街交汇的丁字路口、原汾阳市五金厂院内,寺院已毁。寺院有,名为天宁寺塔。山西省平遥冠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汾阳公司2012年1月在此区域施工建设,为了确定天宁寺塔的位置、时代及该有无地宫等问题,2012年2月29日至3月7日,汾阳市文物管理所对天宁寺塔基进行了抢救性的勘探、清理和发掘。

  • 标签: 清理简报 天宁寺 汾阳市 山西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塔基
  • 简介:2005年9月26日庄浪县水洛城释迦院地宫被盗掘,县博物馆闻讯后,立即组织人员对地宫进行了保护,并向省、市、县文物主管部门报告。10月9日平凉市文化出版局抽调崇信县博物馆陶荣,平凉市博物馆杨拴平二同志,会同庄浪县文体局、县博物馆工作人员组成清理小组,对地宫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清理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清理简报 地宫 博物馆工作 甘肃 组织人员 主管部门
  • 简介:对虎丘的沉降、位移、层面倾斜等指标进行了测量,进而了解塔体的结构趋向变化。经过维修加固,虎丘塔体倾斜得到控制,现在塔体变化趋于稳定状态。

  • 标签: 虎丘塔 变形测量 位移 沉降
  • 简介:壶是用以盛放液体的容器的统称。最初的陶壶型无定制.大约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1977年河南密县莪沟出土的一只红陶双耳环底壶是用红褐粘土盘筑成型后再经过火烧成,小口、高颈、圆腹,肩部有对称横耳供穿绳。该壶属裴李岗文化,距今已有7000余年的历史了。从其造型上看该壶应是当时人们外出汲水的工具。夏商以后直到汉末陶瓷壶并未有多大的发展变化.究其原因,一是陶壶性脆易碎难以长久地保存;二是此时王公贵族们所用的壶大多用青铜制成。

  • 标签: 出土 西夏 武威 新石器时代 裴李岗文化 陶壶
  • 简介:茶马古道是近年来学界讨论较多的道路,但其内涵外延、历史沿革则众说纷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从实证的角度出发,2011年8月组织考察队徒步调查了茶马古道川藏线新添一碛段,通过现存古镇(街)与文献记载中的驿名、地名的对应,来考察茶马古道这一小段的历史、走向,并着重考察沿途的文物古迹,尤其是古道路的现存状况。

  • 标签: 茶马古道 文化线路 实地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