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村头遗址两次发掘的考古材料和地方文献为基础,借助地理学和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复原遗址的生态环境为“亚热带山前滨海环境”。在此基础上,分析遗址周边可供人们利用的自然资源,构建“食物网”。并以文化遗存乃人有效地适应生态环境的创造物为思路,初步复原遗址居民的生计方式。
简介:本文通过对文献、考古出土材料以及传世收藏品的梳理,对汉唐时期的铜镜置镜方式进行探讨.铜镜置镜方式早期形式并不固定,到东汉至两晋时期,基本固定为支架型和立柱型两种,由于该时期垂足坐具还未出现,古人席地而坐,为了满足照容的需求,置镜或在几案上,或直接在坐席上.
简介:首先要明确的是,此所谓“俗”不是“庸俗”,而是“外行人也能理解”的意思,不含歧视性贬义。对社会上任何一种行当而言外行人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内行人,博物馆也不例外。传播学传播模式研究中的“五W理论”中.就有“对谁(towho)”和“通过什么渠道(thoughwhichchannel)”两个研究内容。俗言“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我们应根据受众情况来确定传播方式,即教育学所谓的“因材施教”。
简介:博物馆学在很大程度上关注今天怎么做、以及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至于“以前如何做”的历史问题,则归人博物馆学基础理论范畴而少人问津。尤其像陈列这种比较具体的工作,由于技术和材料方面发展迅速,人们虽然会参考以前的做法,
简介:一、形成的原因青铜时代滇池区域的生业方式历经了不同阶段,发展成狩猎采集、渔捞、农业三种主要方式,这三种方式均存于滇池区域的青铜时代的不同阶段。形成这样的生业方式的主要原因是滇池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简介:敦煌文学以讲诵、演唱、传抄为其基本传播方式。讲经文、变文、因缘、俗赋、话本等以讲诵为主,一些文人诗也通过讲诵传播;曲子词、佛曲、民间俗曲等通过歌唱的方式传播。同一篇作品在敦煌写本中有大量的复本,是其通过抄写传播的标志之一;同时,一些抄本工整规范,校勘认真,就是写本时代的“书籍”,是作为标准范本而流传的。
简介:
简介:自2011年起,河北省博物馆针对不同的目标观众群组织实施了一系列专题讲解,受到观众的普遍好评,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专题讲解是在展厅内进行,以陈列展览的文物、图片为依托,就陈列中某一单元或某些特定内容进行的深入讲解,可使观众的参观目的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使观众的认知心理和审美情趣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是创新讲解方式的一条新思路。
简介: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公布,又使得《文物保护法》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完善和明确。作为基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在贯彻实施《文物保
简介:敦煌偏居西域一隅,历史上少数民族林立,民风勇武善骑射,狩猎在古代敦煌民众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敦煌文献和莫高窟壁画中狩猎材料的释读,可知敦煌狩猎活动从最初的经济目的逐渐演变为游艺活动,带有显著的休闲娱乐色彩,尤其是鹰猎游艺更成为当时敦煌上层社会的身份象征.
简介:2013年的国际博物馆日热热闹闹地来了,很多博物馆都会在这一天亮出家底,推出各式各样的“精品展”,一些博物馆还要组织各类主题的教育活动,或剪贴,或捏塑,或表演。但是,这个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被多少人理解了?被多少人记住了?又被多少人在日后的博物馆实践中贯彻体现呢?面对这一主题,人们有太多的疑问,有太多的解读。其实,这看起来很新奇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其核心内容是坚持博物馆特点,发挥博物馆优势,为公众提供更切实的学习发展机会,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简介:晋侯苏编钟铭文反映了西周巡狩行为。铭文中“通省”即是周王的巡狩,与征伐蛮夷戎狄的军事行为相关。铭文反映的巡狩折射出西周晚期政治的种种特点,如蛮夷戎狄叛乱频繁,王权衰落,周王不得不进行挣扎,王师的战斗力下降等等。晋侯苏这样的大诸侯是周王巡狩的武力支持,他们有权力控制蛮夷戎狄,但仍臣属于周王,他们与文献中的“方伯”有共同之处。
简介:玩新疆钱币有些年头了,从刚开始收到一枚真币的欣喜若狂,到现在的对大多数钱币的熟视无睹,甚而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从收到一枚小红钱都要拿着放大镜看上半天、努力搜寻未知,到现在的即使收到一枚银元也会束之高阁,不加理会。不禁自问:这是怎么了?直到有一天单位放假,平时忙碌的我突然间无事可做,心里面空荡荡的。这时,忽然想起了我杂七杂八的小藏品,便开始打理起来。藏品虽然算不上好,但仔细端详也是个个爱不释手。
简介: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嫩江流域青铜时代的遗址墓葬的地理分布及周围环境、遗址自身特点、生产生活用具的分类及数量、动物骨骼及各种贝类遗存等方面的资料,得出该地区的生业方式是一种复合型的——定居、狩猎、捕捞、采集、畜养、手工业以及少量的交换经济,这几种经济方式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一种有别于青铜时代中原地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新的生业方式。
简介: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以及内蒙古西部的广大地域.自古以来多民族分布的格局蕴育了丰富多彩的多元民族文化。从新石器时代起,这里就遍布了人类的足迹.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地域文明,分布于甘宁青地区的彩陶文化和分布于内蒙古西部及新疆地区的鄂尔多斯文化,足以证明这里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简介:今年3月份以来,宜都市博物馆大胆改革,打破以往举办展览的思路,实行专家指导把关与项目招标相结合方式举办陈列展览,既确保了陈列展览的质量,提升了陈列艺术品位,同时又节约了资金,收到良好效果。
简介:在夫余王国比较发展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基础上,在汉文化的直接影响下,夫余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比青铜时代土著减人时期有很大改善,当然这种改善主要体现在奴隶主贵族和下户中的上中层——即与封建时代“农奴”近似的人群。兹按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顺序论述如下:
简介:博物馆的志愿行为始于上世纪初的西方博物馆。我国的博物馆志愿行为自20世纪50年代起已有零星分布,但真正兴起是在80年代。如今,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文化市场和公众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对博物馆的志愿行为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开展志愿工作时,博物馆难免会遇到一些经济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加积极有效地实施志愿工作,是值得我们文博界的同仁思考的问题。笔者试图从博物馆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博物馆志愿行为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层面的意义,以期能够真正把握志愿行为在此背景下的文化经济特征、主要内涵和内在规律。
简介:宣传教育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之一,而在文化教葡越菊嗡受到重视的今天,博物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对孩子们教育的第二课堂。自2005年10月江阴市博物馆新馆率先在全国对观众实行免费开放以来,吸引了大批的观众,至2006年10月共接待观众近20万人次,其中小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下表是期间接待的团体观众统计数据:
简介:长城地带发现的北方式青铜刀子及其有关问题郑绍宗我国长城地带包括了今日的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东经宁夏回族自治州北部、陕北、晋北、冀北(旧热河、察哈尔),内蒙东部及辽宁西部地区。基本概括了我国万里长城所贯穿的六个省区。此地北临蒙古高原,阴山脉位河套以北,...
村头遗址的资源与生计方式研究
镜台与镜槛——汉唐时期铜镜置镜方式刍议
早期博物馆陈列方式的回溯与评说(下)
早期博物馆陈列方式的回溯与评说(上)
青铜时代滇池区域生业方式形成与演变的原因
敦煌文学的传播方式
文化·生活·技术
专题讲解——讲解方式的新探索
关于规范基层文物行政执法行为的思考
古代敦煌狩猎生活小考
博物馆是主动、积极的行为主体
晋侯苏编钟所见的西周巡狩行为
收藏不完美的完美生活
嫩江流域青铜时代生业方式研究
西北地区民族文物征集方式新探
宜都市博物馆实行专家指导把关与项目招标相结合方式举办陈列展览
古代夫余人的物质生活
博物馆经济学视野下的志愿行为初探
博物馆针对儿童群体讲解方式的探索
长城地带发现的北方式青铜刀子及其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