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敦煌本《文选音》包括P.2833号与S.8521号两个写卷,本文对抄写时代及其注音特点、文献价值与版本价值作了探索。
简介:<正>王梵志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白话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五言白话诗.为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财富。只是因为这些作品分散在篇幅浩繁的敦煌写卷里,被人们发现并逐渐引起重视,才是近几年来的事。张锡厚先生辑集出版了《王梵志诗校辑》,创集腋成裘之功,并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校释工作。但因为是初创,其间校勘、诠释方面的疏误在所难免。笔者就将近年来在这方面的一些读书所得罗列于此。以尽些许补充之意。(1)《王梵志诗校辑》卷一3页《身如圈里羊》:“脱衣赤体立,则役不如羊。”校
简介:1987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现通辽市)科左后旗满斗苏木白音塔拉嘎查西南1公里沙坨中一座古墓被盗.哲盟博物馆闻讯后,立即派人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并及时追缴了散落在当地群众手中的部分出土文物.
简介:传世文献与出土简帛揭示出三种不同的“五音”配置。差异的存在,缘于对不同乐律理论的采择,也代表了上古时期“楚月令”与“齐月令”两支主要的月令源流。楚、齐月令的宇宙论均渊源于式图,但在发展过程中,楚月令似更侧重于“成岁”理论的阐述,而齐月令则朝着“王官月令”的方向发展。最终,《吕纪》的“五音”配置成为秦汉以来的主流知识,并与儒家“五常”相结合;以《吕纪》为代表的“齐月令”也获得了秦汉“王官月令”的地位,并在汉代政治文化及儒家礼制的建立过程中发挥影响。
简介:S.2729号《毛诗音》乃《毛诗传笺》的注音本,撰写于隋,抄写于唐,其所据毛亨传、郑玄笺的《毛诗传笺》本与《经典释文·毛诗音义》及传世阮刻本《毛诗正义》相较,异文至夥。本文对其中13处作了详尽考辨,证明《毛诗音》写卷所据为《毛诗传笺》之本字。
简介:1994年,巴林左旗白音勿拉苏木依斯力格嘎查的一牧民在附近山脚下洪沟中发现韩德威墓志一方.
简介:一个世纪以来,中外学者们利用敦煌汉藏对音材料研究唐五代西北方音,成绩卓著。目前已经刊布研究的汉藏对音材料,由罗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时的5种增至20多种。在研究唐五代西北方音的全浊声母是否送气、喻三喻四是否有别、精见二系是否合流、鱼虞二韵是否混淆、阳声与入声韵尾是否脱落、浊上变去等声韵调问题上,汉藏对音材料都不失为重要的参考资据。
简介:<正>利用睡虎地秦简《日书》证明先秦时代已经形成了五行三合局和五行纳音说,这是饶宗颐先生《秦简中的五行说与纳音说》一文的重要发现。拜读之后,笔者觉得该文尚有需要补充和订正之处。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略作论述。
简介: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分析在敦煌文献中如何根据五音来划分地势,不仅推测了其划分原则,并且认为“宫地土内平”的说法并不是如前人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是笔误,而是有其特殊的理由和形成原因。第二个部分主要五姓居于五音地的吉凶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类。第三部分,分析了敦煌文献中与五音无关的以地势高低来划分地形,占断吉凶的占卜方法。
简介:<正>巴蜀文化的地方特点相当强烈,特别是古蜀文化,它是独立于中原文化之外的四川盆地的特有文化。在四川地区战国时期出土的器物上,常见一些图形符号,一般称“巴蜀符号”或“巴蜀图语”。其形态特征与常见的纹饰不同,与汉字(甲骨文、金文)也没有什么联系。《蜀王本纪》说蜀之古代,“时人萌椎髻左衽,不晓文字”。今人也说,“早期的蜀文化遗物中并没有发现古蜀文字的遗迹”。
敦煌本《文选音》残卷研究
王梵志诗音校
科左后旗白音塔拉契丹墓葬
“五音”配置与齐、楚月令源流
英藏敦煌《毛诗音》写卷所见《毛诗》本字考
白音罕山辽代韩氏家族墓地发掘报告
敦煌汉藏对音材料研究的几个问题
五行三合局与纳音说——读饶宗颐先生《秦简中的五行说与纳音说》
敦煌占卜文献中地势五音占卜法相关问题考析
古蜀地存在过拚音文字——成都百花潭战国墓出土的铜盉盖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