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10年8月,由广东省文化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共同主办的“丹青绘就和谐·携手共建新家园”广东龙门农民画展分别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和喀什地区举办。
简介:鄣源村(现名樟源里)坐落在黄山市休宁县鹤城乡樟田村渔瑶公路边,休宁县当地人自称"中国第一状元县".相传村人均为宋朝起义名将方腊后裔,战败后为躲避朝廷杀戮而迁徙繁衍于高山峡谷间.在茂密的水□林掩映下,村口一道坚实的石墙横亘于眼前,石墙4米高2米宽,连接两边山体长30余米,只留-1.5米宽、2米高的门洞供村人出入,石门顶部嵌有石碑,上书“石门胜概”苍劲四字.码砌石墙的条石平整匀齐,且条石间的隙缝都灌注了桐油石灰浆,固若金汤易守难攻,即便被攻陷村民也能顺利向深山撤退,关雄隘险为徽州地区罕见.
简介:本文主要从中心——周边系统相互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晋南地区两个商城的政治经济活动,特别是跨地域的控制和运输重要自然资源的问题,并认为聚落形态的变化尤其是城的兴衰,应从政治、经济系统的角度考察。在中国早期国家发展阶段,政治中心从周边地区掠取重要自然资源战略的改变,往往会影响人口的移动和城市的兴衰。
简介:文化共享工程作为当前社会背景下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随着“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基本要求的提出,如何实现对数字服务的有效推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以2017年广东省“百姓大舞台”品牌项目推广为例,针对“文化共享直播”数字服务推广的案例进行了分析,期望在明确推广主要任务的基础上,为其他“文化共享直播”数字服务推广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具有实操性的参考案例.
简介:<正>查阅了一些姓名学和民俗学方面的著作,却始终未见到关于河北人鸿号习俗的论述,心中有所不安。鸿号活动曾是河北省许多地方影响甚大的民间风俗,其内容又涉及到姓名文化的许多重要方面,对于姓名学和民俗学的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何况这项活动演变到50年代初期已悄然而止,虽说尚有少量参与人健在,若不抓紧做些调研工作,现代人岂不是坐失良机?正是从这方面考虑,笔者想首先把一些仅知的情况和想到的意见提供出来,以引起各位同行们的重视,为及时挖掘和整理鸿号活动的有关资料,共同做些有益的工作。
简介:<正>在青海农业区,各民族居住类型的代表,要算“庄廓”了。庄廓,土族语称“日麻”,撒拉语称为“日孜尔”,既指四周筑有高墙的独居院落,也指围成院落的高墙,一、打庄廓农村建房,都是先打出一圈四方形的庄廓墙后,再在院内建筑屋舍。庄廓墙依房屋结构不同而定高低厚度,有高6米多,墙基厚1.5米的庄廓墙,也有高2米,墙基厚1米的庄廓墙。所谓打庄廓,与用土坯砌墙完全不同,是指用墙杆、墙板、杵子、撅子等工具打筑
简介:<正>一引言本论文是对浙江省温州地区周岙村和廊下村的岁时民俗的记录。从对岁时民俗的记录中,可以观察到一个地区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的方方面面,这不仅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构成人类学研究中的民族志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古代便有文人对岁时民俗进行过详细记录,如南北朝时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清代敦崇的《燕京岁时记》和顾禄的《清嘉录》等等,都为后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近代以来更有众多的中外学者对汉族的岁时民俗进行深入细致的记录和研究,使汉族的岁时民俗研究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简介:基于各地农村出现大量高额彩礼婚姻现象,将其置于微观家庭代内关系之中进行考察,在分析彩礼功能从表达性向工具性异化的基础上,得出高额彩礼在农村家庭内部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代内剥削,这种剥削具体表现就是家长为了降低儿子打光棍的风险,强迫女儿早婚来准备儿子结婚所需要的高额婚礼支付。
简介:农村文化是指与农村区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联系、适应当地群众需要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法律意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文娱活动的统称,是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反映。农村文化的发展反映着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农村文化的发展推动着新时代农民的全面发展。发展繁荣农村文化,既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简介:文章就环洞庭湖区新农村人文景观建设方面进行了探析,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反规划”理论及其方法,提出构建环洞庭湖区新农村人文景观的对策。
简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过去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口述文学受到了中国学人的热情关注,成为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的发端。在这过程中,1918—1926年的“北大时期”、1926—1929年的“中大时期’’以及1929—1937年的“杭州中国民俗学会时期”,以学术团体、刊物为中心,汇集了众多的学者,取得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学术成果,无疑是三个最重要的时期。但是,号称“十里洋场”的上海,
简介:从传统与现代框架下解放出来的农村社会具有独特的运作逻辑,它包含一种强大的超越时间的力量,能够自我延续。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韧性,来自于农村社会主体农民的民俗,而后者就是让农村社会历经中国社会转型成为今天这样一个社会的主导力量。民俗构成了农村社会最为核心的部分,农村社会的主体将珍视的生活策略包裹在其中,凭借其回应社会变迁。将农村民俗变迁嵌入到中国转型中去探讨,根植于农村民俗变迁来记录和认识中国社会转型这一独特的历史进程,更能够深入而持久地洞悉在中国传统如何经过社会主义走到了现代。
简介:被精英阶层视为文学艺术的东西,对于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而言,往往首先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着实际的作用。因此,在探寻这类作品形式和内涵的意义时,需要将其置于广阔的背景中,注意其与总体的文化系统的整合和关联。在广西西部德靖一带壮族民间,存在着一种被称为“吟诗”的聚会对歌传统,人们把请歌者到家里对歌叫作“暖屋”(thau^3run^2:thau^3暖,run^2家屋),强调“吟诗”对于建构一个“暖”的家屋空间所具有的意义。这也意味着,要理解这种歌唱传统,就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种民间文学体裁、一个文本,
简介:浙江农村地区民间宗教的实践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民间宗教在世俗化大潮中,如何通过宗教市场实现社会整合的案例。在传统民间宗教礼俗的基础上,围绕着宗教产品的生产、消费,村落内部资源实现了代际流动和阶层流动,达到了去社会分化的效果。同时,代际之间、阶层之间在宗教消费和获得面子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过日子”的价值和意义,重塑了村落社会的道德伦理价值,实现了内部整合。
简介: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自杀是公共领域之外的私人事务。但事实上,自杀并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它还指向复杂的社会伦理和文化逻辑,与乡风民俗、价值观念、家庭功能、社会认知等"地方性知识"密切相关。忽视自杀者的日常生活及其意义世界,并不能有效解释急剧社会变迁中的自杀现象。把自杀行为看成"社会事实",通过对农村两类自杀高危人群的特点、动机和类型分析,可以发现导致农民自杀行为的一般性因素、发生机制和个体差异。
广东龙门农民画在新疆巡展
千年“好水口”寻幽儒与商
城:夏商时期对自然资源的控制问题
“文化共享直播”数字服务推广的案例浅析——以广东省“百姓大舞台”品牌项目推广为例
河北农村的“鸿号”习俗
青海农村居住建筑习俗
温州地区农村的岁时民俗
高额彩礼:理解农村代内剥削现象的一种视角——性别视角下农村女性早婚的思考
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现代与传统
论环洞庭湖区新农村人文景观的构建
研究者、编辑家、出版商共同构建的学术空间——试论民国时期上海的民间文学研究与书籍出版
作为生存策略的农村民俗:变迁、回应与中国社会转型
歌唱与家屋的建构——广西西部德靖一带壮族民间“吟诗”(nam^2 θei^1)暖屋的观念与实践
民间宗教市场:一种现代社会的整合机制——以浙江农村地区的民间宗教为例
“地方性知识”与农村高危人群自杀行为的社会环境——一个基于田野调查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