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选取南京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状态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南京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背景和特点,通过GIS和RS技术,建立南京市中心城区的土地利用、交通等综合数据库,运用"廊道效应"方法,研究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利用分异情况,探讨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异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居住用地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廊道效应,从轨道交通线中心圈层向外逐步递减;而公共设施用地和工业用地则表现不明显.基于以上结果,从空间角度研究轨道交通线路与沿线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提出有利于南京轨道交通建设与高强度土地开发相结合的联合开发模式.
简介:城市规划质量直接影响着城市能否健康地发展。当今城市规划指导思想和实践活动中存在的某些“时弊”,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障碍。本文针对城市性质上的“狂热”思潮:旅游城市热、交通枢纽热、商贸金融中心热、国际化城市热;城市用地规模上随意行为;水资源开发上盲目乐观情绪等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在城市规划中必须实行适应国情、市情的发展战略观点
简介:新时代背景下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越来越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也将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常态。在此进程中我国会产生越来越多新的区域性城市群。以扬子江城市群为例探讨了区域性城市群发展轨迹,发现扬子江城市群已经形成了严密的城市网络构造,具备了一体化发展的支撑条件,但同时扬子江城市群存在着城市布局不够优化,城市合作激励不足等一体化发展瓶颈。因此,扬子江城市群应该从政策和机制两个维度进一步优化一体化发展路径,通过创新扬子江城市群区域发展政策,构建扬子江城市群区域协调机制促进扬子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简介:本文首先回顾、总结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以及社会环境、制度环境的变化。分析近年来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主要模式和特点,针对公众参与地区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这两种主要形式。深入分析、探讨组织框架、程序设计、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阐述公众参与的开展对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体系的影响,总结日本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简介:本文在考察图们江地区国际城市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现状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主要影响与制约因素,预测了未来图们江地区国际城市系统的发展趋势.图们江地区国际城市系统是区域一体化的必然产物,短期内,基本发展框架是以中国珲春、俄罗斯斯拉夫扬卡和朝鲜罗津为顶点的"小三角"核心区为主;长期来看,则将在以中国延吉市、俄罗斯海参崴市、朝鲜清津市为顶点的"大三角"框架下发展,以现代国际网络城市系统构成东北亚地区国际物流中心与增长极.
简介:从深圳市举行的一次城市道路规划听证会,引发出对城市规划诉讼特性的思索.通过将城市规划的一些基本属性与法理结合起来分析,认为城市规划成果以及城市规划制定有着不可诉的特性.依照我国目前的国情,应提倡城市规划不可诉,这将有助于促进城市规划的立法创新和公众参与.
简介:摘要:工业化、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政府的发展规划成为推动城市化的动力。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市人口过度增长、政府的过度消耗、过度的资源消耗与污染以及过度的非人本指标等现象,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简介:地理圣米歇尔山位于诺曼底大区和布列坦尼大区之间一座距海岸两公里的小岛上。小岛呈圆锥形,周长900米,海拔88米,由耸立的花岗石构成,受海洋潮汐作用,交替与大陆相连和隔断,是典形的潮汐岛。
简介:"2014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春季论坛"于2014年4月13日在上海举行。论坛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首次提出的"人文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和上海交大首次提出的"世界城市与一流大学共生互动"为主要议题。论坛中,参会的专家学者就推动新型城市建设等主题建言献策。
简介:在分析区域空间体系发展变化与轨道交通导向作用的基础上,研究重点关注两者的关联性要素:城市多样性、土地开发密度与混合度、分区规划与城市更新、交通规划体制。通过对轨道交通建设如何影响区域内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城市用地布局如何影响交通方式、交通需求进行深入的阐述,可以使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城市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区域规划的协调机制、土地与交通资源的整合)来审视城市发展的政策选择。
简介:在系统分析城市化进程中交通公平内涵的基础上,从弱势群体与社会排斥、交通公平评估与改善策略等方面,梳理交通公平的相关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当前城市交通公平性研究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交通公平内涵应更加注重改善快速城市化地区居民群体的出行环境;系统分析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交通公平的演化模式,改善交通公平的基本测度方法;构建交通公平评估的空间分析方法,从经济成本可达性角度剖析交通公平性;关注快速城市化地区交通公平的改善策略,提出可操作性的交通公平优化方法。
简介:借助于遥感技术的应用,探讨了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设计成果与实施效果监测之间脱节的现实问题,以棠张镇总体规划为实例进行监测分析,评价了其总体规划实施三年来所面临问题的成因,明确了遥感技术在未来城市规划实效性监测中将有广阔的前景。
简介:全球智慧城市研究水平保持着逐渐上升的趋势,2013年出现爆发增长态势,目前仍处于成长期。中国研究实力在全球占据绝对优势,发文量占比高达45.48%。其中,中国研究机构的科研实力突出,中国科学院处于领跑地位。智慧城市研究相关热点关键词有:智能城市、智能电网、物联网、云计算、生态城市、数字城市、低碳城市等。从专利产出机构来看,专利族数量最多的机构是美国思科技术公司与韩国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简介: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逆城市化”吸引了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地理学以及历史学等专业学者的关注,日渐成为一个多学科研究的学术生长点。“逆城市化”是“城市化”衍生出的一个学术概念、与“反城市化”以及“郊区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不同学科学者们的争议与误解。基于人口“从城市向农村迁移”这一“社会事实”,认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不是“反城市化”,与“郊区化”存在显著的区别。对“逆城市化”进行本土概念界定,有助于构建中国本土性的逆城市化理论,促进学术界重新认识1949年以后中国的城市化实践。
简介: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城市交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全面分析城市公交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公交持续发展的方向和指导原则,对实现城市公交持续发展的对策作了初步探讨
简介:本文从乡村城市化问题的阶段性演变过程出发,总结了近期乡村城市化概念上的主要论点,并据此认为:乡村城市化是乡村空间与经济相结合的产物,是涉及到地域经济系统、乡村人口的分布与集聚程度、乡村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质量等多维度的一个概念。并初步探讨了这一概念的内涵。
简介:台湾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梳理与归纳台湾城乡一体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安徽城乡一体化的基本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台湾经验对于推进安徽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且主要体现在农民主体性建构、城镇体系构建、城乡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城乡资源配置四个方面,进而提出若干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简介:目前针对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测评已成为国内学界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对既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在界定城乡一体化内涵和厘清其主要特性的基础上,依据相应的原则,从空间、人口、经济、社会、生活环境等层面,构建了城乡一体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详细说明了指标赋权、数据标准化和综合评价的主要方法与基本过程。
简介:作为一种城市景观构成元素,宽马路和高架桥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其巨大的体量急剧地改变着城市环境,深刻地影响着城市风貌。在列举了宽马路与高架桥作为中国城市交通建设表征的弊端后,分析了导致中国城市交通环境现状的症结,指出:正是在于专注提高汽车交通效率的发展现和城市政府对于现代化城市形象的片面理解.才催生了以宽马路与高架桥为特征的这种最具中国特色的城市“怪态”现状。
简介:当代中国的城市化高速发展,本刊就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发展、社会民生、古城保护等问题采访了朱学勤教授。
南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潜在影响下的土地利用分异研究
城市规划“误区”之我见
新时代下扬子江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瓶颈及消解
日本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国际城市系统研究——以图们江地区为例
从一次道路规划听证会看城市规划不可诉及其意义
城市化与过度城市化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考察
以人文城市和智慧城市引领新型城镇化——2014上海交大城市科学春季论坛综述
区域空间规划与导向型轨道交通整合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交通公平的研究进展
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规划实效性监测评价——以徐州市棠张镇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2016全球智慧城市发展趋势分析
逆城市化:一个概念辨析
城市公共交通持续发展构想
试论乡村城市化
台湾城乡一体化对安徽城乡发展的启示研究
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中国城市交通建设运动批判——基于宽马路与高架桥为特征的城市交通环境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朱学勤教授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