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路易斯安那滨海中新统的退积层序包括10个三级层序和至少58个四级层序,平均时间跨度分别为1.1和0.19m.y.,这可与墨西哥湾盆地和全球范围内其它盆地测得的时间跨度进行对比。下中新统上部到中中新统的远端的三级层序主要由低位前积楔,斜坡扇和盆底扇沉积组成。与此相反,中中新统到上中新统的中部的层序则记录了更多的近陆体系域:(1)陆架上的下切谷充填与向盆增厚的低位前积楔近端部位之间的侧向迁移,(2)陆架上周期性的高水位和海进体系域。上中新统的内陆架和滨海体系域及大量的下切谷控制着薄的三级层序的发育。成因格架是烃类分布的一个主要影响。虽然在研究区有很好的构造圈闭,但是超过90%的油气储量来自于那10个三级层序,这些三级层序都是由四级体系域叠置形成的三级低位域。复杂的中新统地层及集中在中新统三级低位体系域内的油气的发现引起了高频层序格架的发展,而这些发展又引起了对墨西哥湾北部陆架内中新统丰富的隐蔽储量的开发模型产生广泛的关注。
简介:实践证明,水平井结合多段横向水力压裂增产处理是开发页岩气藏的一种有效策略。一些石油公司把这种方法成功地运用到了页岩油藏的开发。但由于油的粘度高而且在油藏压力低于原油的泡点压力时最终会出现两相流,页岩油的采收率低于页岩气。但是,近期发现的伊格尔福特(EagleFord)页岩油藏明显超压,初始油藏压力远高于泡点压力。这一有利条件再配合水力压裂技术就可实现页岩油的商业开采。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评估在油藏压力低于和高于泡点压力时超低渗非常规油藏的开采动态。水力裂缝的相对渗透率(包括临界含气饱和度等)与页岩基质的相差很大,而对页岩这种绝对渗透率很低的储层,也没有现成的实验室多相流测量技术可供使用。此外,水力裂缝中支撑剂嵌入和可能出现的多相流会导致真实的裂缝导流能力比实验室得出的结果低几个量级。与页岩气一样,要获得较高的页岩油采收率,生成的裂缝间距应足够密,以便在开采期间能够出现裂缝干扰现象。本文将就低于和高于泡点压力这两种情景,运用现有页岩油藏的成功经验,研究裂缝间距、裂缝导流能力、裂缝半长、临界含气饱和度、并底流动压力和基质渗透率等参数对油井的经济开采和最终采收率的影响。模拟表明结果严重依赖所假设的相对渗透率特性,而且通过敏感性研究获取了有关这些油井可能存在的长期开采动态的详细信息。
简介:通常利用各种流体对致密地层进行压裂以改善油井的渗透性,从而提高采收率。本文推荐一种处理致密地层的先进方法,尤其:逢合大型稠油油藏。该方法包括使井筒受到氩气等离子流的作用,确保及时有效地把热量传递到:近井苘地带。等离子流产生的高温改变了地层岩石的基本性质,使孔隙度和渗透率大幅增加。本丈研究了高温对碳酸盐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石灰岩在800℃-1200℃的高温下加热,在600℃以上,碳酸盐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碳酸盐试样的TGA分析表明:常压下分解速率主要取决于反应温度。低温下反应速率很慢,l小时只有5%碳酸盐转化成氧化钙,而在1000℃时,5分钟就转化完全。还利用扫描电镜(SEM)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孔隙结构的变化。加热碳酸盐试样分析孔隙度和渗透率结果表明:1000℃时,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增加100%和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