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储层建模技术是在油气藏描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技术近几年在各大油田的应用效果表明,其在水平井部署、剩余油挖潜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针对溪气田雷一1气藏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需要,综合利用气藏地震、测井及地质等资料,在对储层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相结合的原则、等时建模原则、相控建模原则,分别利用克里金法、序贯高斯模拟法和相控随机模拟法建立了雷一1气藏91井区储层模型。最后,利用容积法对模型可靠性进行了评价及方法优选。

  • 标签: 磨溪气田 低渗透储层 储层建模 随机建模
  • 简介:在水平井储层地质导向钻进中,地层发生突变导致钻头偏出产层的情况时有发生,运用悬空侧钻的方法在储层内侧钻,选择更加有利的井斜角继续在储层内钻进,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施工方法。017-H8井及030-H5井在水平段正常地质导向钻进时,由于地层突然变化导致井眼轨迹偏离储层,然后在储层的上都紧邻井段,采用悬空侧钻技术成功地回到储层,提高了储量钻遇率,为实现预计气产量提供了保障。文中介绍了017-H8井产层段基本情况、侧钻缘由及悬空侧钻的技术原理、侧钻点的选择依据、钻具组合、主要技术措施、施工简况及效果,得出了一些认识和建议。图4表2参3

  • 标签: 磨溪气田 水平井 悬空侧钻 研磨性地层 产层 地质导向
  • 简介:奥地利拉石盆地的主要天然气储层为渐新世一中新世Puchkirchen组及其下伏Hall组地层的深海相沉积物。我们根据一个面积为2000km^2的区域性3D地震资料集建立的一种新的地震地层模型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这个典型的深海前陆盆地沉积过程和储层分布的理解。用近350口并的资料标定的区域性3D地震属性图揭示了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拉石盆地前渊一个低弯度大范围(宽3—5km,长〉100km)的河道带内。河道主要被含浊积岩的砾岩和砂岩以及由滑塌沉积物和岩屑流沉积物组成的杂岩所充填;漫潍区则主要由细粒浊积砂岩和泥岩组成;深切谷和阻塞的斜坡扇沿盆地南缘展布。在盆地北部,侧向分流河道与轴向河道带相交。大型天然气藏形成于河道轴向带及斜坡扇砂岩中的地层圈闭和构造圈闭中,少量天然气聚集在漫潍扣分流河道沉积物中。盆地几何形态对河道带的结构及后来的沉积物分布具有重大影响。大型深水河道体系在前陆盆地中极不发育,利用高质量的地震资料和广泛的钻井取心数据库可以为Puchkirchen组地层建立沉积模型。该沉积模型可以为其它狭长的深水盆地,特别是那些缺乏大量的现代资料的盆地提供类比。

  • 标签: 深海相 前陆盆地 沉积模型 河道 地震属性
  • 简介:四川盆地高石梯—溪区块震旦系灯四段气藏为受风化壳古地貌控制的大型碳酸盐岩古岩溶气藏,丘、滩相主要发育于台缘带,地震预测储层大面积连片发育。但是近期部署在溪区块台缘带的几口探井相继失利,为寻找其失利原因,在区域构造沉积演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井震结合,重点刻画灯四段沉积相相变,分析相变对后期风化壳岩溶及岩溶储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受桐湾Ⅰ幕形成的剥蚀面影响,台缘带内存在丘滩体与滩间海沉积的相变;②在相对隆起区域灯四段丘滩体继承性发育;在相对低洼区域,灯四段以填平补齐沉积为主,主要为滩间海沉积微相,不利于丘滩体发育。结论认为:沉积微相变化控制了研究区台缘带岩溶储层展布,在滩间海沉积微相区域,岩性致密,裂缝欠发育,不利于后期岩溶改造(岩溶储层厚度一般小于10m);在丘滩体发育区域的相对隆起部位,裂缝发育,有利于后期风化壳岩溶的形成,同时岩性主要为富藻白云岩,有利于表生岩溶溶蚀孔洞保存(岩溶储层厚度介于25~50m)。

  • 标签: 白云岩 相变 丘滩体 岩溶储层 晚震旦世 四川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