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5 个结果
  • 简介:1.概况:在南海海盆取了26个表层样和2个柱状样。通过沉积成分分析,得知南海深海盆沉积物主要有碎屑矿物(石英、长石、黑云母、白云母、风化矿物、角闪石、锆石、锐钛矿、石榴石、电气石等);生物碎屑(硅质生物、钙质生物、鱼牙、鱼骨、骨针、骨刺

  • 标签: 碎屑矿物 柱状样 生物碎屑 火山玻璃 白云母 锐钛矿
  • 简介: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环境问题,目前主要防治措施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处理,但是这些方法均具有成本高、效果差等缺点。近期微生物为重金属污染治理打开了新的篇章。目前对于微生物与金属硫化矿物之间相互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几种常见表征手段对矿物表面的反应过程进行相应研究。本文综述了微生物与金属硫化物类矿物之间反应过程,剖析了微生物在硫化表面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微生物分解金属硫化机制与过程,归纳总结了金属硫化矿物微生物氧化作用形成次生矿物类型,阐明了微生物对环境重要性以及人类研究微生物一金属硫化矿物相互作用重要意义。

  • 标签: 微生物氧化 吸附作用 分解机制 金属硫化物
  • 简介:自1999年起,我国陆续开展南海天然气水合调查及勘探研究工作。2007年5月在南海神狐海域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实物样品,标志着天然气水合找矿工作重大突破,显示出南海丰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前景。本文综述了南海天然气水合发育有利地质条件,赋存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证据,水合分布和发育特征及成藏模式,指出目前研究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勘探实践获得天然气水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响应与实际存在水合并非一一对应;大多数研究只针对水合形成某一方面的条件开展(如气源、流体运移体系等);同时,水合稳定带和水合物资源量估算均较为粗略。因此,明确天然气水合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响应机理、开展水合成藏系统和成藏动力学研究以及更加精确且符合实际估算水合物资源量将会是今后南海天然气水合研究重点。

  • 标签: 南海 天然气水合物 地质条件 赋存证据 成藏模式
  • 简介:南极半岛及其附近岛屿属中新生代褶皱带,大面积分布巨厚中新生代火山岩系,主要为钙碱性安山岩类和玄武岩类及一些花岗岩侵入体。局部出露三叠系基底沉积地层。由于南极半岛地质和岩石特征可与“一衣带水”南美安第斯山区相对比,因此,人们通常称其为安第斯南极半岛褶皱带。

  • 标签: 南极半岛 锶同位素 岩石特征 大面积分布 中新生代 褶皱带
  • 简介:70~80年代初,通过对前寒武纪铁矿大量研究,肯定了自中元古代(约1800Ma)以来地球大气圈和水圈逐渐变为富氧环境。基于沉积(热水沉积、水成沉积,下同)硫化矿床形成与水圈演化同步关系,认为水圈富氧是沉积硫化矿床形成和演化重要控制因素之一。然而费解是为什么会在氧化水圈中形成沉积硫化矿床?笔者曾提出氧化水圈局部还原环境成矿认识,本文着重对其控矿机理问题进行初步探讨。1.中元古代以来地球水圈富氧特征地球水圈氧化—还原性质主要是由游离氧含量决定。地球历史中水圈游离氧含量很难定量描述,但其含量约从1800Ma开始增多,可以从下列事实得到证实:(1)太古代—早元古代铁矿形成主要与火山作用、构造及元素早期富集有关,进入中元古代以后,大量水成沉积成因条带状含铁建造开始形成;(2)地球上代表氧化环境红层最早出现于中元古代;(3)中元古代首次出现膏盐层,同时碳酸盐岩开始沉积;(4)中元古代是原核生物开始繁盛时期,生物光合作用是

  • 标签: 富氧水圈 沉积硫化物矿床 还原环境
  • 简介:微生物可以还原铁氧化矿物。本文通过使用电化学方法对铁氧化矿物在微生物还原作用下氧化还原特性进行模拟与表征,补充了从新角度对微生物还原铁氧化矿物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微生物可直接以铁氧化矿物作为电子受体将其还原得到二价铁生成。电化学实验显示,0.2mA阴极恒电流条件下铁氧化矿物可以接受电子,同时铁氧化矿物中Fe3+在0.89±0.01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时发生还原反应,表明铁氧化矿物满足被微生物还原电化学条件。双室微生物-铁氧化矿物体系研究证实,铁氧化矿物可以作为阴极接受微生物提供电子。

  • 标签: 铁氧化物矿物 微生物 电化学 循环伏安法 计时电位法
  • 简介:  海岸湿地是全球生物生产量最高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污染汇集主要区域之一.对2006年春季在福建泉州湾不同类型海岸湿地内采集柱状样进行重金属分析,结果显示,泉州湾海岸湿地2006年表层沉积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表1).……

  • 标签: 海岸湿地 重金属 泉州湾
  • 简介:高原湖泊沉积有机元素早期成岩与湖泊营养演化研究@王浩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湖泊,有机质,早期成岩,营养演化,Redfield比值,泸沽湖,洱海高原湖泊沉积有机元素早期成岩与湖泊营养演化研究王浩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

  • 标签: 湖泊 有机质 早期成岩 营养演化 Redfield比值 泸沽湖
  • 简介:Ba同位素由于具有在低温环境中分馏特性,相比放射性同位素与微量元素,可以更好地示踪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中再循环物质。研究表明沉积与蚀变洋壳具有明显不同Ba同位素组成(沉积富集来自重晶石Ba),使得Ba同位素成为研究表层与地幔储库间物质交换有力工具。

  • 标签: Ba同位素 沉积物 再循环 上地幔 深部动力学过程 放射性同位素
  • 简介:生物源碳酸盐是海洋沉积组成部分,在深海更是如此,钙质软泥约占大洋面积一半、全球面积四分之一。深海造碳酸盐生物与浅海不同,主要不是底栖生物而主要是浮游生物,其中以浮游有孔虫、颗石藻、浮游软体动物翼足类、异足类等主群最多。当生物碎

  • 标签: 碳酸盐沉积物 环境意义 钙质软泥 方解石补偿深度 翼足类 浮游有孔虫
  • 简介:为了解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地表凋落稳定氮同位素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喀斯特高原区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峰丛洼地同一流域内不同类型石漠化、不同等级石漠化以及不同干扰方式石漠化地表凋落氮同位素组成及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黄壤区样地地表凋落δ15N值主要为-4.00‰~-1.83‰,平均值-3.13‰;黑色石灰土区样地地表凋落δ15N值主要为-4.49‰~-2.44‰,平均值-3.39‰;环境水热条件是影响地表凋落δ15N值主要因素;除了在黑色石灰土区轻度石漠化与无石漠化间差异显著外,无论是黄壤区样地还是黑色石灰土区样地,其地表凋落δ15N值在各等级石漠化样地间、不同干扰方式环境下、甚至在不同坡位上都无显著性差异体现,两土壤类型间总体差异也不显著(P≤0.05),这主要与喀斯特区高度生境异质性有关。更多还原

  • 标签: 喀斯特石漠化 地表凋落物 氮同位素组成 空间分异特征
  • 简介:蛭石矿物是我国优势非金属矿种.本文从蛭石矿物柱撑改性和对环境污染吸附性入手,系统综述了蛭石矿物柱撑方法及改进方法;有机柱化剂在蛭石矿物层间域中排布;蛭石矿物柱撑机理以及蛭石矿物对重金属离子和毒害性有机污染吸附特性.为拓展蛭石矿物应用提供了较详尽资料.

  • 标签: 蛭石 柱撑 插层 污染物
  • 简介:采用改进欧共体参比司法(BCR)提取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区巴里尾矿库碳酸盐型尾矿Cd。研究表明,氧化作用使原尾矿中磁黄铁矿、方铅矿、方解石被大量消耗,在产生酸水同时释放出大量重金属;该尾矿表层形成厚层次生石膏和铁矿胶结硬层,可富集释放出来Cd;在氧化层中Cd主要以酸提取态形式赋存,其潜在迁移性最强,很容易进入环境,带来严重镉污染。

  • 标签: 硫化物尾矿 碳酸盐 重金属 元素化学形态 酸性矿山废水
  • 简介:底质特征是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划界所必需重要依据。沉积物质组成是底质特征主要内涵之一。陆架区海底沉积是由不同来源(陆源、生物源、火山源、热液源和自生源)物质按不同比例组成混合。各种不同来源物质,特别是陆源物质在混合源沉积绝对份额或...

  • 标签: 元素地球化学 物质来源 定量方法
  • 简介:本文以上海市苏州河沉积为研究对象,采用Tessier形态分析法研究了沉积中重金属元素Zn、Cu和Hg含量变化与形态分布,初步探讨了沉积特点,为苏州河底泥进一步治理提供了参考。结果表明,样品中Zn、Cu、Hg含量均接近或高于生物有影响水平;Zn、Cu分别主要存在于有机态和Fe-Mn氧化物态中,可交换态中含量较少;Zn、Cu、Hg含量随沉积深度变化为:沉积表层重金属含量较低并略有起伏,中部较高,底层较低。

  • 标签: 重金属 形态分析 河流沉积物 苏州河
  • 简介:河口区生态环境复杂而脆弱,难降解毒害性有机污染会严重影响河口生境良性发展,并可能通过食物链和其他途径危及人类健康.本文简要论述了国内外对河口区毒害有机污染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进展.目前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毒害物质在河口生境中各种过程、行为方式和分布特征,以及对河口生态平衡、生物机体危害和毒理方面.这些工作对于了解河口区有机污染状况及有机污染在河口环境中行为方式并有效地控制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河口 毒害物质 有机污染物 生态效应 生态平衡 生物机体
  • 简介:岩浆Cu-Ni-PGE硫化矿床形成重要过程是硫化熔体熔离,而关键在于成矿岩浆中硫过饱和。判断岩浆Cu-Ni-PGE硫化矿床中硫来源最直接有效方法就是研究其硫同位素特征。当矿床硫同位素值超出了地幔硫同位素组成范围,揭示了壳源硫混入。如果矿床硫同位素值δ^34S落入地幔值范围内,则需要结合围岩硫同位素组成、并考虑岩浆房中是否发生了硫同位素交换反应来进一步判断是否有围岩硫加入。异常Δ^33S值主要出现在太古宙沉积硫化中,利用δ^34S与Δ^33S相结合可识别样品中是否存在太古宙岩石中来源硫;然而,一些太古宙岩石中硫化Δ^33S值也可以在0‰附近;在一些后太古宙岩石硫化中也发现了异常Δ^33S值;因此在根据Δ33S值来判断S是否来源于太古宙岩石时应谨慎。仔细测定围岩和潜在混染源硫同位素组成对于准确评价岩浆Cu-Ni-PGE硫化矿床中S来源是非常关键。硫同位素和其他同位素如镍同位素、铜同位素、铁同位素相结合也许对于认识岩浆Cu-Ni-PGE硫化矿床中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岩浆演化过程能够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 太古宙 成矿物质来源 硫同位素
  • 简介:水热条件下配合水解及可逆与不可逆反应王玉荣(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配合水解,可逆与不可逆,实验研究水解作用是水参与地球化学反应过程中最普遍最重要化学反应过程。天然矿物大多是不可逆反应产物。红海海底现代沉积铁矿是...

  • 标签: 配合物水解 可逆与不可逆 实验研究
  • 简介:为探讨鲁西铜石地区归来庄金矿和卓家庄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机制,利用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对矿石中典型碲化矿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碲化矿物主要为自然碲和碲银矿,其次是针碲金银矿、AgAu2Te6、含银自然金和碲铅矿,初步认为AgAu2Te6为新矿物。针碲金银矿、AgAu2Te6、部分碲银矿、含银自然金可能是在非平衡状态下快速沉淀而成,与含矿流体间歇性沸腾作用有关。碲化沉淀顺序反映了其各自熔化温度差异,说明熔点高碲化将优先沉淀。矿床成矿热液具有多来源性,可能存在含Au、Ag流体和Te流体,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不混;流体沸腾作用可能是导致碲化和金等成矿物质快速沉淀主要机制。

  • 标签: 碲化物 金矿床 电子探针 铜石地区 成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