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腹部手术病人术后切口的临床分析,指导对腹部术后切口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485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汇总性分析。结果腹部手术病人切口46例,感染率1.85%。结论腹部手术切口的发生与术前营养状况、合并慢性病、电刀的使用、术中创面处理及缝合技术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而及时有效地调整营养状态、合理使用电刀、关腹时切口的清理、减低切口缝合张力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

  • 标签: 切口感染 原因 预防 腹部手术
  • 简介:摘要会阴侧切口及缝合术是产科最常见手术之一,是在分娩第二产程中为避免会阴及盆底组织严重裂伤,缩短第二产程,防治产程延长造成胎儿宫内窘迫,或因早产儿或巨大儿等需迅速结束分娩的手术。但在术后愈合的过程中,往往因各种因素造成切口愈合不良如水肿,硬结,感染等现象。不仅增加病人痛苦,还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故近三年来,我科对侧切口的患者做到多观察、早发现、早处理。对愈合不良的切口经积极干扰,术后愈合良,效果满意。减少切口裂开行二次缝合的病例。现将临床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部手术切口的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并将结果进行对比。方法将5年来我科腹部手术后切口共65例进行分组。将其分为2组感染组(n=65)和非感染组(n=30)。65例切口的病例用2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并把它们分为3个亚组A组(n=48)术后3天切口撑开放置引流;B组(n=17)术后5天切口撑开放置引流。30例腹部非感染性伤口裂开,用2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并把它们分为2个亚组A组(n=18)术后3天切口撑开放置引流;B组(n=12)术后5天切口撑开放置引流;将各组切口愈合的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感染切口的早期切口撑开引流具有愈合时间短,愈合后切口瘢痕小的优点,与后期切口撑开组相比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早期放置引流者术后愈合时间长。结论腹部切口预防性撑开引流吗,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腹部手术 切口感染 引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周源桂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凉山615899)【中图分类号】R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40-02医院的外科手术后出现的切口感染一直以来是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一般在9%~17%左右,尤其是普外科对于切口感染最为常见,其造成的感染原因也有多个方面。近些年来,由于临床手术中,经验性治疗中大量的使用抗生素,医疗操作的频繁侵入性,细菌的耐药性以及不断的传播,并且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比较低下,导致医院在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呈现一个明显上升的趋势。那么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叙述一下,手术中怎样预防切口的感染,具体如下:1手术中对抗生素的使用患者腹部常见切口感染的细菌来源一般是内源性的,尤其是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根据经验来选择甲硝唑类和第3代头孢菌素的合并应用来预防切口的感染。但要注意药物可能会对胃肠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手术中用药的及时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避免恶心、呕吐而导致的腹内压增高从而使切口的张力增大甚至裂开,避免增加感染的概率。而且有相关的研究数据及临床表现证实,在手术前的30分钟对抗生素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抑制细菌的生长。对比术后给与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此时细菌已经在组织液的高营养状态下实现了快速的繁殖,此时致病力极强,此时应用同等剂量的抗生素,起到的作用已经不及术前使用的同等剂量的抗生素了,抗生素在此时的效能有明显的下降。所以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应推广在术前使用,而不是在术后使用,两者差距明显,术前使用较为合理。2正确使用电刀近些年来临床手术中对于电刀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电刀在手术中的止血效果明显,且电刀的应用能方便医务人员的手术操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所需的时间,极大的提高手术的效率,减少手术病人身体压力及其家属心理的压力。但是电刀使用时会在瞬间出现高能的情况,操作不当极易对手术切口周围造成一个灼伤。电刀操作适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对皮肤反复的电灼则会对皮肤造成不同程度的灼伤,尤其是身体脂肪多的部位,其血供能力本来就差,同时热敏感性也较强,易造成皮肤变性坏死甚至液化。有些人觉得不能以烧灼面颜色的深浅程度及变化来判定操作是否有效,而一些医师习惯性的认为电灼成黄、深黄、深褐或焦痂色即表示为有效,其实电灼出血点后,其周围看起来正常的皮肤组织实际上有部分已经失去了活力,而电灼的时间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KI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3146例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46例外科手术患者有152例发生切口感染率为4.84%。结论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切口,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减少切口

  • 标签: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起腹部切口的常见因素,提出应对策略,降低腹部切口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4月~2009年10月收治的腹部外科手术后切口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切口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结果本组78例患者经上述精心治疗及护理后均好转,无脓毒血症及坏死病例,住院时间3~14d,平均8.7d,均好转出院。结论患者本身因素、手术操作不当、抗感染措施不合理等原因为造成腹部切口术后感染的重要原因,做出针对性措施可降低术后切口的发生率。

  • 标签: 腹部切口 感染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剖宫产是产科常见的一种创伤性操作,是解决难产和抢救胎儿的重要手段。虽然目前手术技术、无菌操作及预防感染的措施日益改进,但手术后切口仍是剖宫产手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感染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而且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认真分析和探究造成剖宫产切口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制定控制感染防范措施,为构建医院绿色医疗环境创造有利条件。

  • 标签: 剖宫产 切口感染 相关因素 治疗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剖宫产患者的手术切口发生率、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剖宫产手术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参照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深入科室检查及发现监测医师填写剖宫产患者监测调查表等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7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实施的剖宫产术520例中发生手术切口病例11例,感染率2.11%。结论目标性监测方法能提高医院感染的发现率,为有效地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剖宫产 目标性监测 手术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因骨科手术引起的术后切口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将2011年9月~2014年12月间在我院骨科进行骨科手术的26例切口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对于其中导致感染的主要因素进行总结。结果骨科手术的切口与骨科手术的手术部位、手术用时、手术地点、手术类型、手术无菌操作技术以及手术时有无人参观和手术是不是接台手术都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导致患者切口的因素众多,因此我们在手术的过程当中要引起特别的重视,并且采取适当的干预手段来进行预防,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杜绝感染的发生几率。

  • 标签: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会阴切开缝合术后切口的相关因素及适当的处理方式,进一步提高会阴切口愈合率。方法对73例会阴切口病例与同期术后切口愈合良好的产妇做比较分析。结果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主要有营养不良、阴查肛查次数多、产妇产前的外阴及阴道炎症、胎膜早破、缝合水平问题等。结论会阴切口与上述多种因素有关,应进行针对性地预防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 标签: 会阴切口 感染 处理措施 切口愈合 相关因素 会阴切开缝合术 营养不良 愈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在普外科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急诊的腹部污染手术,切口经常遇到,一旦发生切口,换药一般需要20d~1个月左右,增加了病人住院时间及经济负担,造成了许多医患纠纷,给患者及家庭包括主治医生带来严重痛苦,故而更好的预防切口尤为重要。

  • 标签: 腹部污染切口感染 系统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起剖宫产切口的相关因素及围手术期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剖宫产切口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切口的相关因素。结果影响因素有基础疾病、肥胖、胎膜早破、羊水粪染、手术时间长等因素相关。结论剖宫产切口与产妇自身因素及医院感染防控能力等因素有关,在围手术期开展针对性的措施可预防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剖宫产 感染 分析
  • 简介:摘要探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的控制与预防护理体会。方法对本科2012年10月—2014年10月给予的895例急诊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危险因素调查后,筛选出30例可疑切口患者,其中有12例出现切口,感染率为4.5%。感染组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切口愈合。结论重视患者的术前术后预防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手术切口发病率的关键。预防性护理措施有加强感染监控、对患者的管理和宣传教育。

  • 标签: 急诊手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性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骨科手术术后切口原因。方法择于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骨科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病人128例,将所有病人按照是否出现术后切口,分为感染组与未感组(未感染组),通过对比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对其术后感染原因进行分析,采取防治策略。结果通过数据对比可知,感染组与未感组病人,无论在年龄、平均体重、术后住院时间、病房环境及护理满意度评价方面对比,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感染组平均年龄为60.25岁、平均体重为76.54kg(体重偏高了),平均住院时间为(26.8±0.7)天,均明显高于未感组的平均年龄38.54岁、平均体重53.85kg,平均住院时间(12.5±0.1)天;此外,在病房环境评分、护理满意度方面,未感组均优于感染组,以上所有数据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占比方面,两组病人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骨科手术病人而言,术后感染不仅仅包含一些内因,还有一些外部因素也是需要注意的,只有综合考虑,才能有效减少病人术后感染的危险。

  • 标签: 骨科手术 术后切口感染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居各种急腹症发病的首位,可发病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壮年。因易与急性胃肠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右侧输尿管结石及妇科宫外孕破裂、急性附件炎等疾病相混淆而误诊,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导致阑尾化脓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如果处理不当,其术后并发症如腹腔脓肿,切口的机会将明显增加,出现切口势必加重病人的身体及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也给治疗增加一定的难度.如何预防切口,是普外科医师值得重视的问题.笔者对2007年6月至2012年2月68例急性阑尾炎穿孔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切口,收到良好效果,现将对68例患者在术中,术后预防切口的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阑尾炎 穿孔 切口感染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