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间接受的进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4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手术以及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共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有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伤口感染以及僵直膝三种,术后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接受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但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医护人员应重视随访工作,合理处理。
简介:【摘要】目的 我科于2019 -2021年对于烧伤二病房空气物体表面进行霉菌的监测。方法 用浸有含氯含碘中和液进行物体表面采集,进行培养后再根据显微镜形态学观察鉴定。结果 物表检测共7944例,检测有霉菌539例 ,送检标本患者中检测霉菌43例,物表检测常出现的黄曲霉占32.10%、烟曲霉占31.91%、土曲霉菌占20.96%、黑曲霉菌占15.03%,跟患者送检标本检测出的霉菌数比较P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瑞芬太尼联合表面麻醉抑制清醒气管拔管反应效果分析。方法:90例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资料,采样时间2023年4月1日至2023年11月1日,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观察气道表面麻醉联合瑞芬太尼(实验组)与单独使用气道表面麻醉(对照1组)或瑞芬太尼(对照2组)。记录并比较患者在清醒拔管时的不同监测点收缩压变化;不同监测点心率变化;不同监测点血氧饱和度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相对比,研究数据存在显著的差异改变,(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表面麻醉抑制清醒气管拔管反应效果方面,有效避免拔管时的呛咳反应,稳定心率及血压,值得借鉴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检测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D,SP-D)在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s)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水平以探讨SP-D在炎性肌病合并肺间质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定量方法测定46例炎性肌病患者及40名健康对照组血清SP-D水平,并分析血清SP-D水平与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相关性。结果 炎性肌病合并肺间质病变组血清SP-D水平(4.19±1.65)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2.36±1.1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炎性肌病合并肺间质病变组血清SP-D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SP-D可能参与了炎性肌病合并肺间质病变的发病机制,可能作为炎性肌病患者发生肺间质病变的早期检测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对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探究其疗效。方法:我院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之间收治的60例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统计两组整体治疗效果,对比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3.3%与对照组优良率63.3%相比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术前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3个月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明显,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后,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获得了显著疗效,膝关节功能改善明显,建议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分别为94.29%、77.14%,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住院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基础上实行综合护理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对患儿预后的恢复及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60例,按肺表面物质使用剂量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初始剂量为70mg/kg的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初始剂量为100mg/kg的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FiO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氧分压(PaO2)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及用氧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PS次数及总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讨论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实施100mg/kg肺表面活性物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动脉血气水平,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用氧时间,改善患儿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猪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7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猪肺磷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PaO2、SaO2和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猪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和临床症状,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促使患儿早日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以肺表面活性物质为主要材料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观察其治疗现状,致力于寻找改善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病患临床指征的救治方案。方法笔者随机选择本院新生儿科2013年05月-2015年05月收取并予以治疗的60例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病患,参照随机法方案将60例病患分成两个小组。实验组病患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为主要方案开展救治活动,对照组以机械通气治疗为主要方案开展救治活动。结果结果发现实验组病患在养合指数、住院时长等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存在着差异(P<0.05)。结论基于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病患而言,选择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为主要方案开展救治活动可以改善病患肺部氧合基本功能,还能提升其预后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临床中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并辅以护理干预后的整体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纳入患儿一共具有44例,纳入时间为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给予统一编号后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n=22)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及针对性护理(n=22),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整体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均相比常规组较好,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及针对性护理的干预对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整体效果均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给予一定的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颌骨 CT三维表面重建及头颅模型在颌面复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74例颌面复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颌骨 CT三维表面重建及头颅模型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窗口均 1期愈合,内固定微型钛板无松动、断裂,内固定钛钉无脱落。术后患者面部外形基本对称,咬合关系良好,张口度正常。结论 颌骨 CT三维表面重建及头颅模型有利于确定复杂颌面骨折的程度与骨折的移位情况,有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表面活性物质对不同胎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疗效。方法:选自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200名,根据胎龄分为早期组80人、中期组60人和晚期组60人。对比并分析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于开始治疗时间,晚期组明显晚于早期组和中期组,而在初始剂量、总剂量和住院时间上,早期组使用的剂量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中期组和晚期组,对于氧疗时间,早期组明显高于中期组和晚期组,对于最高吸氧体积分数和机械通气时间,晚期组明显高于早期组和中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上具有一定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间歇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9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行间歇正压通气治疗)和观察组(49例,行间歇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的PaO2、PaCO2检测值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6h、治疗后24h的PaO2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aCO2检测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