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检测尿液 α- 1-MG联合血清 β- 2-MG、 Cys-C检测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3 月 -2019 年 5 月 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 伴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 38 例作为观察组,选择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5 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 38 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 尿液 α- 1-MG和血清 β- 2-MG、 Cys-C、 SCr 、 SUrea 的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尿液 α- 1-MG和血清 β- 2-MG、 Cys-C水平均慢性升高 ( P < 0.05 )。 两组 SCr 、 SUrea 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尿液 α- 1-MG和血清 β- 2-MG、 Cys-C是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 早期肾功能理想的指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128例肾病患者血清CysC、β2-MG的浓度,并与血清BUN、Cr、UA的浓度进行比较,探讨血清CysC和β2-MG联合检测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以35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结果(1)健康对照组血清CysC含量为(0.80±0.12)mg/L,肾病组血清CysC含量为(3.51±2.39)mg/L,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健康对照组血清β2-MG含量为(1.56±0.48)mg/L,肾病组血清β2-MG含量为(13.17±14.34)mg/L,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ysC和β2-MG在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上优于其他检测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早期肾损伤诊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重症肾衰竭患者β2-MG水平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重症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60例为研究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两组β2-MG水平、T细胞亚群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比两组β2-MG水平、CD8 水平,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对比两组CD3 水平、CD4 水平,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 重症肾衰竭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可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细胞免疫状态,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 要】目的:本文探究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前后血清CysC与β2-MG水平和血气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共计150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ysC、β2-MG、血气指标包含pH值、PaO2、PaCO2、SaO2的变化。结果:统计研究表明,经过治疗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清CysC、β2-MG、PaCO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H值、PaO2、SaO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治疗后,患者血清CysC、β2-MG水平明显下降,与血气指标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临床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食管结石临床上较为少见,原因可能是食物较少存留于食管,且食管内为低酸环境,但对于能够引起食物残留于食管的疾病如:食管憩室、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狭窄等可致食管结石的形成,现就我院收治的2例食管结石作如下报告。
简介:目的探讨T2期胃癌患者D2根治术中网膜囊剥离的风险及临床价值。方法将86例T2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网膜囊剥离组(46例)和非网膜囊剥离组(40例)。记录患者年龄、Borrman分型、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清扫淋巴结数量、肿瘤直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复发、转移和生存情况。结果两组年龄、Borrman分型、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清扫淋巴结数量、肿瘤直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横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被膜均未发现转移;网膜囊剥离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非网膜囊剥离组[(169.13±37.94)min比(147.45±30.2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均未见局部复发,网膜囊剥离组发生肝转移1例,非网膜囊剥离组发生骨转移1例;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T2期胃癌行D2根治术中可以不常规行网膜囊剥离,以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抗 N-甲基 -D-天冬氨酸受体 (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脑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脑炎。 2005年首次被报道, 2007年美国学者确认是由抗 NMDA受体抗体介导,因而得名。常发生于海马回、扣带回、额叶等边缘系统,并且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以神经和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血液和脑脊液中检出抗 NMDA受体抗体,可确诊本病。且与卵巢畸胎瘤有良好的相关性。治疗上以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为主,为更好的了解该疾病,本文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等展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