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裸花紫珠提取物凝血作用及其有效部位。方法以质控血浆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裸花紫珠粗提物及各分离部位和单体对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四项指标观察其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结果与溶媒对照比较,裸花紫珠粗提物能明显缩短PT、APTT、TT的时间,能明显提高FIB含量;裸花紫珠40%甲醇洗脱部位能明显缩短APTT、TT的时间,能明显提高FIB含量;与粗提物比较,40%甲醇洗脱部位效果最接近于粗提物。结论裸花紫珠有较好的凝血效果,其有效部位可能在40%甲醇洗脱部位

  • 标签: 裸花紫珠 有效部位 凝血 凝血酶原时间
  • 简介:目的:比较研究陈皮醇提物、陈皮水提物及橙皮苷部位的抗炎活性。方法:用1μg/mL的脂多糖(LPS)处理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采用NO试剂盒检测各实验样品对模型细胞NO释放量的影响;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及结论:陈皮醇提物、陈皮水提物及橙皮苷部位均具有显著抗炎活性,且陈皮醇提物、陈皮水提物的抗炎活性优于橙皮苷部位

  • 标签: 陈皮醇提物 陈皮水提物 橙皮苷部位 抗炎
  • 简介:目的:研究榉树叶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将榉树叶的乙醇提取物分成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5种溶剂提取物,分别检测各极性部位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结果:在各极性部位中,榉树叶乙酸乙酯部位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最高,当终浓度为1.0mg/mL时,抑制率为59.11%,抑制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IC50为0.72mg/mL。三氯甲烷、正丁醇部位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1.11mg/mL、1.12mg/mL。结论:榉树叶醇提物各极性部位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相应抑制作用。

  • 标签: 榉树叶 不同极性部位 酪氨酸酶 抑制作用
  • 简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优化色谱条件,测定细辛不同批次、不同药用部位马兜铃酸的含量,为细辛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0.1%甲酸乙腈-水(40:60)为流动相,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0nm,柱温35℃,检测其限量成分马兜铃酸的含量。结果马兜铃酸在上述检测条件下检测限为0.4ng/mL,在0.001-0.2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9%,RSD为2.19%。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批次细辛药材中地上部分均测出有痕量马兜铃酸,地下部分未能测出。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操作简单,专属性强,可为细辛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细辛 马兜铃酸 药用部位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通过加味小柴胡汤抗菌抗炎有效物质部位的体内过程有效成分研究,进一步诠释该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将前期研究确定的加味小柴胡汤抗菌、抗炎的两个主要有效物质部位,即酚酸物质部位和苷类物质部位,分别灌胃给药大鼠,不同时间段取血,制备含药血清供试品。采用LC-MS现代分析方法,分离和鉴定各有效物质部位的入血成分,获得血清中移行成分的信息。结果从酚酸物质部位给药血清中分离鉴定了8种化合物,其中4种为原型成分,其它4种为代谢产物;从苷类物质部位给药血清中分离鉴定了12种化合物,其中6种为原型成分,其它6种为代谢产物。结论文献报道表明,从酚酸物质部位和苷类物质部位的给药血清中所鉴定的化合物均具有抗菌抗炎作用,从而进一步诠释了加味小柴胡汤的药效物质基础。

  • 标签: 加味小柴胡汤 酚酸物质部位 苷类物质部位 体内过程 抗菌抗炎有效成分
  • 简介:目的:筛选肺经草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有效部位。方法:应用鸡胚培养法研究肺经草3个提取部位对流感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肺经草的正丁醇提取部位具有明显的抑制流感病毒增殖的作用,乙酸乙酯提取部位有一定的作用。结论:肺经草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有效部位为正丁醇提取部位和乙酸乙酯提取部位

  • 标签: 肺经草 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 有效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心脏、肝脏、肾脏、空肠、回肠、结肠等脏器的病理改变。方法 建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模型,对CIA大鼠的心脏、肝脏、肾脏、空肠、回肠、结肠等组织进行组织采集、包埋、切片以及HE染色。结果 肠道发生病理改变,心脏、肝脏、肾脏无明显异常。结论 RA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机体出现炎性反应。

  • 标签: 胶原诱导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 冰冻切片 HE染色技术
  • 简介:目的观察桑瓜饮对血糖、血脂的调节作用,筛选出其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9组,即B组(模型组)、C组(阳性药物组)、D组(桑瓜饮水煎剂组)、E组(水液部位组)、F组(乙酸乙酯部位组)、G组(正丁醇部位组)、H组(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组)、I组(乙酸乙酯部位+水液部位组)、J组(正丁醇部位+水液部位组),正常组记为A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给药42d。末次给药后,检测并比较桑瓜饮水煎剂及其各部位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指标的调节作用。结果造模后给药前,与A组相比,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FBG)显著升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各给药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42d后,与B组相比,C、D、E、J组的FBG显著降低(P〈0.05或P〈0.01),FBG下降百分比分别为96.75%、17.48%、24.10%、66.90%;与C组相比,除J组外,其余给药组FBG均与C组在显著性差异(P〈0.01)。血脂检测指标方面,与B组相比,C、G、H、J组均有降低甘油三酯(TG)的作用(P〈0.05或P〈0.01),TG含量分别下降88.10%、49.06%、51.92%、88.10%;C、D、H、J组有降低总胆固醇(TC)的作用(P〈0.05或P〈0.01),其含量分别下降17.90%、12.22%、12.64%、17.44%;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的分别是D组和J组(P〈0.05),HDL-C含量分别升高30.15%和37.10%;桑瓜饮各给药部位均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作用(P〈0.05或P〈0.01);与C组比较,J组TC、TG、LDL-C均与之无显著性差异,但其HDL-C含量比C组升高13.33%。结论桑瓜饮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脂均有调节作用,其有效部位可能主要是正丁醇部位+水液部位

  • 标签: 2型糖尿病 桑瓜饮 降血糖 有效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