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阶梯式言语康复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19年4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均分,分别为常规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常规组患者进行传统护理,给予实验组阶梯式言语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言语功能评分。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常规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80%,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7.78%;后者言语功能评分优于前者,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应用阶梯式言语康复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有效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言语功能,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存在推广价值。

  • 标签: 阶梯式言语康复护理 帕金森病患者 言语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言语康复治疗结合健康管理在脑卒中后运动失语症患者的应用。方法:选出74例患者作为样本调查,按照信封法分组(联合组、常规组),各组37例。常规组实施言语康复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健康管理,最终从两组言语功能(CRRCAE评分)、认知功能(MMSE评分)两个维度对比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联合组CRRCAE、MMSE评分均更高,证明此组在言语、认知功能上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指标数据对比P<0.05。结论:言语康复治疗结合健康管理的干预方法效果优良,能提升脑卒中患者的言语、认知功能,改善其失语症症状,具有较高运用价值。

  • 标签: 言语康复治疗 健康管理 脑卒中 失语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督脉针刺合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后言语障碍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言语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执行常规标准的言语功能康复训练,研究组则在执行常规言语功能康复训练同时,予以督脉针刺合舌三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与言语功能的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显著减轻,言语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恢复(P<0.05)。结论:督脉针刺合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后言语障碍在减轻临床症状及促进言语功能康复方面获效明显。

  • 标签: 督脉针刺 舌三针 脑卒中后言语障碍 临床症状 言语功能
  • 简介:郑州市中心医院 450000 【 摘要 】 目的: 探讨言语治疗于脑卒中伴失语症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抽取我院 84 例脑卒中伴失语症患者作为对象,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施以常规治疗、常规治疗 + 言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言语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 结果: 治疗后,两组语言功能评分比,观察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 p<0.05 );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21.43% 、 52.38% ,对比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言语治疗于脑卒中伴失语症中有重要作用,能明

  • 标签: 脑卒中伴失语症 言语治疗 言语功能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了解游戏的应用对于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功能训练中的影响与效果。方法:选取82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语言功能训练,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增设趣味游戏作为训练辅助框架。结果:接受常规语言功能训练的对照组患儿干预效果中无效、有效、显效以及见效率数据分别为5(12.20%)、20(48.78%)、16(39.02%)、36(87.80%),接受以游戏辅助语言功能训练的观察组患儿对应数据分别为1(2.43%)、18(43.90%)、22(53.66%)、40(97.56%)(P<0.05)。结论:对言语发育迟缓儿童的康复训练计划中增加游戏作为辅助方式能够提升干预效果。

  • 标签: 游戏 言语发育迟缓 儿童康复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就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失语患者言语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失语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护理,比较语言康复情况、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语言康复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护理效果好,有利于脑卒中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言语康复 生活质量 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性护理模式 脑卒中失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汉语普通话条件下,听力正常伴耳鸣患者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取50例(50耳)听力正常伴耳鸣患者及50例(50耳)听力正常无耳鸣常规听力体检志愿者进行普通话快速噪声下言语测试,其中男45名,女55名,年龄18-50岁,平均36.23±13.4岁,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根据耳鸣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组、亚急性组及慢性组,根据公式“信噪比损失=23.5-答对词数”计算并分析各组信噪比损失( signal -to - noise ratio loss,SNR loss),以分析耳鸣对噪声言语测试的影响。结果:所有测试者得分均在1.5-8.5dB之间,听力正常伴耳鸣组SNR loss(4.4±1.2),听力正常无耳鸣组SNR loss(3.2±0.64),两组间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有显著差异;根据患者耳鸣持续时间分为三组:急性组0-3月组SNR loss(3.9±0.6),亚急性组3月-12月组SNR loss(4.8±1.2),慢性组12月以上组SNR loss(5.1±1.7)。急性组明显低于亚急性组及慢性组,亚急性组及慢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根据患者年龄分别将有实验组及对照组分为三组(20-30岁,30-40岁及40-50岁以上),每三组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听力正常伴耳鸣患者信噪比损失明显高于听力正常无耳鸣受试者,耳鸣及其持续时间为听力正常患者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一定范围内与年龄无显著关系。

  • 标签: 言语测试 普通话 噪声 信噪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言语功能训练联合多感官刺激对全面发育迟缓儿童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全面发育迟缓儿童4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言语功能训练,观察组行言语功能训练联合多感官刺激,对比两组儿童治疗前后的口部运动功能、智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口语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智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言语功能训练联合多感官刺激对全面发育迟缓儿童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儿童智力发育,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提高儿童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言语功能训练 多感官刺激 全面发育迟缓儿童 智力康复 语言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言语功能训练联合多感官刺激对全面发育迟缓儿童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全面发育迟缓儿童4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言语功能训练,观察组行言语功能训练联合多感官刺激,对比两组儿童治疗前后的口部运动功能、智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口语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智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言语功能训练联合多感官刺激对全面发育迟缓儿童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儿童智力发育,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提高儿童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言语功能训练 多感官刺激 全面发育迟缓儿童 智力康复 语言康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新生儿听力筛查后确力损失患儿的听力言语随访结果。方法:选取我院筛查后确诊的112例听力损失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时间段为2019年10月-2023年12月,全部患儿家属均接受电话随访。结果:与112例患儿中的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相比,轻度听力损失患儿IT-MAIS量表评分明显更高(P<0.05);与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患儿相比,轻度听力损失患儿的SIR言语可懂度分级更高(P<0.05)。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后确诊听力损失患儿普遍接受IT-MAIS量表、SIR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的判定,进而依据听力损失评分与言语分级随访结果为改善新生儿听力功能制定出相对应的干预方案。

  • 标签: 新生儿 听力筛查 听力损失 听力言语 随访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过敏鼻炎鼻息肉复发与炎因子水平的相关。方法 选取本院 90例过敏鼻炎鼻息肉患者开展研究,标本纳入时间为 2018年 01月 -2019年 12月,随机分为两组,各 45例。参照组为行鼻中隔偏曲手术患者,观察组为过敏鼻炎鼻息肉患者,分为复发组( 15例)和未复发组( 30例)。结果 观察组的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参照组,且在观察组中,未复发患者的 IL-6、 IL-8低于复发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于过敏鼻炎鼻息肉患者来说,其炎因子水平相对较高,并且其产生和鼻息肉复发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强化对局部炎性反应的调控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过敏性鼻炎鼻息肉 复发 炎性因子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搏动耳鸣是指因为患者的头部、颈部、血管或其他器官结构发生异常而导致形成非正常性的异常声音,且异常声音能够通过耳部周围的邻近组织而传到患者内耳,从而使患者耳部能够感觉到拥有一定节律的声音,临床上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搏动耳鸣。搏动耳鸣在临床中拥有较高的发病率,根据相关资料报道称,在临床中所有类型的耳鸣患者中搏动耳鸣患者约占4%-5%左右。搏动耳鸣大多数与血管有关,耳鸣节律与血管搏动节律一致,统称之为血管搏动耳鸣,依据血管类型可以分为静脉搏动耳鸣和动脉搏动耳鸣两种。最近几年,相关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一个导致静脉搏动耳鸣的重要原因就是体内的乙状窦发生相关病变。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搏动耳鸣病例被首次提出后,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报道了搏动耳鸣患者通过介入治疗而成功的病例;也有相关文献指出,临床中所有搏动耳鸣患者中,约有21%-25%的患者是因为乙状窦发生相关病变而导致的。目前临床中仍未明确有关搏动耳鸣的致病机制,因此,针对乙状窦相关搏动耳鸣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也没有统一的共识和标准。在此,探讨因乙状窦发生相关病变而导致的搏动耳鸣的相关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及意义,同时,对改善搏动耳鸣患者的预后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乙状窦病变 搏动性耳鸣 耳鸣 临床诊断 临床治疗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中药是我国医学上极为重要的药物,对维护人类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中药应用的日益广泛,中药不良反应事件也逐渐增加。为了规避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本文就中药应用的安全和有效进行分析和探讨。

  • 标签: 中药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治疗分泌中耳炎的有效及安全。方法:选取84例我院收治的分泌中耳炎患者,收治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0月,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42例。对照组采取鼓膜切开置管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12h、24h、36h、48h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分泌物增多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治疗分泌中耳炎,能够优化手术指标,减轻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鼻内镜 咽鼓管手术 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