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宫颈切术治疗宫颈炎的综合护理措施。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宫颈炎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均给予宫腔镜下宫颈切术治疗,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同时进行护理效果的组间对照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5月-2022年5月。结果 B组较A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提升宫颈炎宫腔镜下宫颈切术的治疗安全性,值得被进一步应用推广。

  • 标签: 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 宫颈炎 综合护理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光束乳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采用不同宫颈切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宫颈冷刀切术)、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宫颈冷刀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住院时间均更少,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病灶残留、复发、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采用改良宫颈冷刀切除术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其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不同宫颈锥切术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宫颈切术患者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对患者阴道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近1年收治的56例行宫颈切术患者展开研究,以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组比较,其中给予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结果。结果:两组阴道出血情况比较,观察组阴道出血率7.14%明显更低,且阴道出血时间(7.1±1.1)d明显更短,(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29%和3.57%,其中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对宫颈切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缩短患者阴道出血时间,减少阴道出血量,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宫颈锥切术 护理干预 阴道出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光束乳腺CT、超声及钼靶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收集接受乳腺CBBCT、超声及钼靶检查并取得病灶病理结果的患者30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3种方法的诊断效能,并对CBBCT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CBBCT诊断乳腺疾病的灵敏度为三者最佳,但特异度最差,准确率则三者相同;CBBCT与病理的一致性不佳。结论CBBCT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准确性。

  • 标签: 乳腺病变 CBBCT 超声 钼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Sturmdorf缝合法联合垂体后叶素在宫颈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期间于本院行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9例。两组均行宫颈切术。手术期间,对照组采用“U”型缝合法+垂体后叶素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Sturmdorf缝合法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对比,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对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对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采取宫颈切术中,应用改良Sturmdorf缝合法联合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理想,可促进创面愈合、术后康复,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改良Sturmdorf缝合法 垂体后叶素 宫颈锥切术 术中出血量 创面愈合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3D束CT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中降低病人辐射剂量的作用。方法 行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的患者4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原X线机上采用传统技术完成手术,实验组在新引入的X线机上采用改良的3D束CT技术完成手术。记录人口统计学、介入前成像和手术数据,包括患者总的、透视的和减影的剂量-面积乘积(DAP),卵巢和子宫的器官剂量,并评估整个手术的血管造影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术前子宫肌瘤和子宫体积无显著差异。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实验组显著降低了卵巢(42 vs.118 mGy;P<0.001)和子宫(40 vs.118 m Gy,P<0.001)的平均器官剂量以及总DAP(102 vs.438Gy.cm ;P<0.001)。结论 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中应用3D束CT可降低病人总 DAP值,以及卵巢和子宫的器官剂量,同时保持了最佳的成像质量和疗效。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3D锥束CT,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核磁共振苍白球/核T1WI信号强度(G/P)比值、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B/A)比值与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生儿科住院的256例足月重度以上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依据胆红素致神经功能障碍(BIND)进行评分,分为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组各201例、46例、9例,另取3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头颅MRI检查。检测并计算4组新生儿的G/P比值,同时测定血清B/A比值,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G/P比值、B/A比值与胆红素脑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无症状/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新生儿的G/P比值、B/A比值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中度组与重度组新生儿G/P比值、B/A比值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组新生儿G/P比值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组新生儿B/A比值水平与中度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核磁G/P比值、血清B/A比值与胆红素脑损伤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早期预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有效指标,并且核磁G/P比值比血清B/A比值在中重度胆红素脑损伤患儿中能更准确的反映脑损伤程度。

  • 标签: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损伤;核磁共振;信号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