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集训期新兵开展综合性心理行为训练的效果,并分析其对心理应激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500名本地区处于训练集训期的新兵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随机排序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250名,实施常规军事训练)与研究组(250名,常规训练基础上加用综合性心理行为训练)。于集训期结束后对比两组新兵应激反应问卷(SRQ)中各指标评分。结果:经对比后可知,研究组新兵SRQ评分中情绪、行为、躯体3项指标均低于常规组,以上指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新兵集训期这一时期开展有效的综合性心理行为训练,能够显著改善其因训练造成的不良情绪,提升新兵的心理应激和心理健康,以保障新兵集训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了 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 在改善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方面的临床作用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7 年 9 月 ~2018 年 7 月所收治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共计 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划分到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均为 60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化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之后对两组患者的 PSQI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经过 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 后,其 PSQI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 老年患者睡眠障碍 患者实施 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 ,能够对其睡眠障碍问题进行有效改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 旨在探讨健康行为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在口腔种植围手术期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和缓解焦虑情绪。 研究方法 采用综合性的护理模式,对老年患者进行健康行为教育和心理干预。通过对120名老年患者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并结合spss26.0继续拧数据分析。研究结果 在口腔种植围手术期老年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健康行为教育联合心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在干预3个月后,HAMA和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相较于对照组表现出更明显的改善。同时,观察组的QOL-BREF评分在干预后也显著升高,并且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其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此外,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满意度高达96.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1%,显示出患者对联合干预模式的高度认可。 研究结论 健康行为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在口腔种植围手术期老年患者的护理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能够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討认知行为治疗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018年 1月~ 2019年 8月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 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行 CMF方案化疗,对照组化疗期间予以常规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认知行为治疗。两组均干预 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结果 干预 3个月后,两组的 SDS和 SAS评分均较干预前不同程度下降( P<0.05或 P<0.01),且治疗后干预组 SDS和 SA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同时干预组 CD4+水平和 CD4+/CD8+比值均较干预前不同程度上升, CD8+水平均较干预前不同程度下降( P<0.05或 P<0.01),而对照组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 P>0.05)。治疗后干预组 CD4+水平和 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 CD8+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或 P<0.01)。 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效果肯定,不仅可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缓解其抑郁及焦虑状态;而且能调节 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增强其细胞免疫功能。 [关键词 ] 乳腺癌;术后化疗;认知行为治疗;心理状态;细胞免疫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一学校存在网瘾的青少年40例,时间为2019.1~2020.1月之间,将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前后的心理焦躁和恐惧情况。结果: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前,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焦躁、恐惧等心理状况评分之间没有较大的差异,(P>0.05);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躁、恐惧等心理评分有显著的降低,且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对存在网瘾的青少年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青少年的恐惧、焦躁等心理状况,说明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护理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简介:【摘要】 育龄期女性非常重要、非常特殊的一段时期就是妊娠生育。处于妊娠期的女性往往能够得到家人以及亲友们的关注,因此该时期的女性能够获得足够的幸福感。在完成分娩后,很多产妇由于不能很好的适应角色的变化,加上生理方面的改变,心理上容易出现较大的波动,因此该阶段的女性容易抑郁。在临床上产后抑郁主要表现为抑郁、伤心流泪、容易激动以及容易出现幻觉等异常行为,上述行为在分娩后的六周内表现尤为突出[1]。有很多因素会引起产后抑郁的发生,生理因素和外界因素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公认的导致产后抑郁的两大因素。生理因素往往归因于内分泌失调,引起产后抑郁的外界因素包括遗传和社会心理因素。产妇体内的激素水平随着产妇分娩发生相应的改变。研究发现,产妇体内的雌孕激素、甲状腺激素水平在分娩后下降显著,尤其发生于分娩后的24小时内[2]。与此同时,产妇体内的神经递质水平也相应的发生改变。目前临床多关注该病引起的生理方面的改变,实际上由于该病的出现,病情的进展与社会、心理因素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由于病因复杂,病程较为漫长,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极易忽视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比如情志低落、焦虑、抑郁,而这些心理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对该病的全面治愈带来极大的挑战[3-4]。基于此,本次研究对患有产后抑郁的产妇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给予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详实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