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比较在CT与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特点并分析二者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3年5月~2006年10月肺内占位性病变患者93例,分为2组。超声能探及异常回声且病灶距胸壁〈2cm为B超组,41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1例,年龄21~77岁;超声不能探及异常回声或病灶距胸壁〉2cm为CT组,52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龄42~75岁。比较两组穿刺活检的确诊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T及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确诊率分别为98%及100%,CT及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5%及4.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确诊率高,并发症低,操作迅速。但B超不能穿过空气,对距胸壁〉2cm的病灶不宜选用,宜选用CT引导。
简介: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微创外科方法植入左心室心外膜多点电极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11头中华小型猪,雌雄不限,体质量22.0~26.4kg,平均体质量24.6kg。以快速心室起搏诱发心力衰竭造动物模型,其中6头(实验组)接受左心室心外膜多点电极起搏器植入;5头为对照组,接受左心室单点冠状静脉窦植入电极。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左心室心肌同步性治疗进行影像获取。对术前与术后的左心室短轴径向应变、长轴纵向应变、圆周应变及局部心肌旋转进行分析。结果CRT后,实验组左心室长轴纵向应变、圆周应变、局部心肌旋转分别为11.76±1.32、12.52±1.31、6.44±1.81,对照组分别为8.97±1.47、10.68±2.64、4.61±1.37;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左心室短轴径向应变(17.47±2.94vs17.96±3.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心室心外膜多点电极起搏器植入更能提高左心室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对左心室同步性进行准确评价。
简介:目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新辅助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子宫颈癌后不同时间肿瘤细胞周期分布状态,探讨放射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贵阳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Ⅱb期-Ⅲb期病理明确诊断为宫颈癌患者90例,中位年龄51岁。治疗方案为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新辅助化疗为TP方案(紫杉醇+顺铂或紫杉醇+洛铂化疗)2周期;同步化疗采用顺铂或洛铂单药;放射治疗采用盆腔调强放射治疗(IMRT)及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分别收集治疗前、2周期化疗后、同期放化疗前5d、开始同期放化疗、开始同期放化疗期间每5d取材1次、同期放化疗结束、同期放化疗结束后10d、同期放化疗结束后30d时DNA倍体分析。DNA倍体分析采用BDFACSCantoⅡ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2周期新辅助化疗后处于高S期细胞所占比率与新辅助化疗前相比较明显升高,分别为42.0%和60.3%(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期新辅助化疗后10-15d处于高S期细胞所占比率渐下降,与新辅助化疗前相接近(P=0.1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射治疗至30.6Gy时S期细胞所占比率与新辅助化疗前相比较略有下降,放射治疗结束后处于高S期细胞所占比率进一步下降,明显低于新辅助化疗前(P=0.009)。结论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细胞再分布的存在提示放射治疗最好在新辅助化疗后10-15d开始。通过DNA倍体分析了解细胞周期,有助于指导放射治疗时间,从而增加放射治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