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前方经胸骨及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治疗对上胸椎结核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1月我科手术治疗的27例上胸椎(T1-4)结核患者。经胸骨入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手术14例(A组),采用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13例(B组),术后随访时间12~52个月,平均27个月。记录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评分(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SF-36量表的记分,比较组内和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ODI评分、VAS评分和SF-36量表的记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上述三项指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上胸椎结核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术后功能,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与两种手术方式无关。
简介:目的对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方式与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骨折临床效果观察,探讨胸腰椎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2015年9月8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资料,分别采用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44例,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39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42.5岁。观察对比术前、术后、术后12、18个月时Cobb角及伤椎前后缘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7.6个月。术后两组患者矫正度均存在丢失现象,术后12、18个月时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后缘高度变化方面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Cobb角矫正度丢失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跨伤椎固定组术后12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固定组术后12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跨伤椎固定组术后18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固定组术后18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组与跨伤椎固定组,均能改善椎体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本文中经伤椎固定组能够更好地维持脊柱矫正度,是胸腰椎骨折经后路治疗中较好的选择。
简介:《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核心期刊。双月刊,大16开本,铜版印刷,图文并茂。是以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为基石,以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为引导,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旨在展示生物医学材料界最新研究成果,促进研究成果在医学,1岳床领域的应用,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一、根据本刊的栏目设置确定,我们要求的稿件范围主要包括:(1)生物医学材料发展方向;(2)骨科生物材料基础研究、制备工艺;(3)骨科临床;(4)组织工程与干细胞;(5)生物医学材料的组织再生及临床应用;(6)骨科医疗器械制造与技术开发;(7)行业信息动态;(8)医疗器械监测、评定等。
简介:目的利用头颈部、肺部和仿真人模体检测射波刀影像引导摆位(IGRT)治疗脊柱追踪精度并进行评估。方法利用CT分别扫描装有胶片的头颈部、肺部和仿真人模体,将影像数据传输至MultiPlan治疗计划系统中。设计颈椎、胸椎、腰椎、尾椎、股骨追踪的模体计划,等中心计划,70%剂量曲线给予420cGy。模体置于治疗床上,执行模体计划。扫描照射后的胶片,利用端到端测试(E2E)软件分析照射精度。结果颈椎追踪的精度为0.54mm和0.68mm,胸椎为0.50mm和0.65mm,腰椎、骶椎、髂骨和股骨分别为0.70、1.99、2.21、2.05mm。结论对于这3种静态模体,颈椎、胸椎和腰椎的追踪精度均达到亚毫米,骶椎、髂骨和股骨精度为(2.00±0.21)mm,脊柱追踪的精度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