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尿mALB和β2-MG浓度的变化,并分析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符合1999年WH0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正常对照组(CTR)71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高压液相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尿常规检查蛋白阴性的2型糖尿病组尿mALB和β2-MG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不良组尿mALB和β2-MG浓度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P=0.025)。结论尿mALB、β2-MG升高与2型DM早期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尿mAlb、β2-MG可作为早期肾损害的理想监测指标,还可用于血糖控制效果的监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与2型糖尿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和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升高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3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同期在本院治疗的30例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作为甲减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治疗的30例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甲亢组,对比三组CysC、β2-MG、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指标水平。结果甲亢组CysC、β2-MG、T3、T4指标水平显著高于甲减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组TSH指标水平显著低于甲减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CysC、β2-MG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但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存在CysC、β2-MG升高表现,同时应注意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变化不显著,需高度警惕,从而为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诊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血清CysC、尿NAG和尿β2-MG对监测原发性高血压肾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和酶联法对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血清CysC、尿NAG和尿β2-MG水平测定,并与35名健康人做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CysC、尿NAG和尿β2-MG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血清CysC水平与尿NAG、尿β2-M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γ=0.4925,0.6139、P<0.01)。结论血清CysC,尿NAG和尿β2-MG水平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和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该院40例DN患者为观察组,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Hcy、CysC和β2-MG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观察其诊断DN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血清Hcy、CysC和β2-M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CysC和β2-MG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09%、90.13%和87.65%。结论血清Hcy、CysC和β2-MG均与DN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DN早期诊断有显著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ASEK术中应用0.4mg/ml丝裂霉素C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患者(120只眼)行LASEK术于切削区滴0.4mg/ml丝裂霉素C,据近视度数高低,≤-3.00D置30秒,-3.25~-6.00D,-6.25~-8.50D,分别置留60,90,观察术后症状、视力、屈光状态、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及角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视力情况分别为77.50%、90.83%、98.33%;术后3个月视力恢复明显;术后角膜雾状混浊(Haze)术后1个月、3个月和12个月Haze发生率分别为32.5%,21.67%,9.17%。无1例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LASEK术中应用0.4mg/ml丝裂霉素C既安全又高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应用缬沙坦治疗后尿蛋白的变化,探讨160mg缬沙坦治疗对尿蛋白的疗效。方法32例经肾活检确诊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所有患者24h尿蛋白0.5g/d,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口服缬沙坦80mg/d,n=16)和高剂量组(口服缬沙坦160mg/d,n=16),治疗8周后观察24h尿蛋白和血钾、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结果受试患者服用缬沙坦后尿蛋白均下降,常规剂量组尿蛋白较治疗前减少40%,而高剂量组尿蛋白较治疗前减少63%,两组血清钾、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均无明显改变。结论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60mg缬沙坦在减少尿蛋白方面更为显效,且患者耐受性、依从性均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疗效及其对月经的影响,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要求紧急避孕的130例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左炔诺孕酮片,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米非司酮胶囊,观察两组避孕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差异,并比较用药后对月经的影响。结果两组避孕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月经延迟率和月经过多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2.5mg米非司酮进行紧急避孕,可取得良好的避孕效果,且对月经周期和月经量的影响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Epstein-Barr病毒(EBV),潜在的oncogenicherpesvirus,被发现了与几被联系malignancies.It是批评的得到身体的细胞的免疫与树枝状的房间(DC)与潜伏的膜蛋白质2A(LMP2A)装载了对肿瘤得到T房间反应的联系EBV的肿瘤development.Using斗争可以是最直接、最安全的免疫疗法approaches.The之一试图开发基于DCs的癌症疫苗(与LMP2A蛋白质装载的DC)的现在的学习和学习它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