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胸腰段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治疗手段主要以手术为主,后路椎弓根系统在临床已普遍使用,相比之上,脊柱前路内固定系统应用相对较小。由于胸腰段特殊的解剖特点,后路椎弓根系统加侧前方减压手术可以解决临床上部分胸腰段骨折并有脊髓前方压迫者,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复查行MIR及多排重建CT检查,发现前方减压不够彻底,后路植骨融合效果较差。我们采用前后联合入路,一期后路行椎弓根系统后路固定,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前外侧切口、前正中切口和双侧切口等三种不同手术入路进行手术,并探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关节骨科在2011年3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入院的99例经系统体检、X线摄片、CT扫描等确诊为复杂胫骨平台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前外侧切口组(A组)、前正中切口组(B组)和双侧切口组(C组)三组,各33例,均行内固定术,最后分析比较,以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等为观察指标。结果A组、B组、C组患者中平均出血量,平均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差别比较大。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而言,三种不同手术入路进行手术各有优劣,在临床上应根据不同适应症选取。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阻滞方法对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根据麻醉不同阻滞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单靶点,观察组采取三靶点,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并对比两组患者阻滞完成后而不同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阻滞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其中麻醉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阻滞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尺神经阻滞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阻滞方法对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存在不同影响,其中三靶点阻滞更加有效,对尺侧阻滞效果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经三角肌入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法的分组方法将本院2015年4月—2017年8月在院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12例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6例患者采用经三角肌入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试验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可通过经三角肌入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能够得到明显降低,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胆囊后三角入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效果及安全性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预约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胆囊前三角入路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胆囊后三角入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囊后三角入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临床治疗疗效良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确保患者术后疗效,因此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额底纵裂入路手术治疗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患者54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采用额底纵裂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入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28例患者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73.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7.22±2.21)d,观察组为(10.56±2.40)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对照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19.2%;观察组为3.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额底纵裂入路手术治疗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疗效显著,患者住院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住院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行颞叶皮质入路。对比两组不同手术方法所耗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手术后血肿清除率。结果研究组所耗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后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颞叶皮质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入路进行分析,从而为腹股沟疝的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条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到2015年5月所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0名。利用随机原则把80名患者分为2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40名。为了保证本次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两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式有所不同,把在治疗过程中运用无张力修补手术前入路组的组别命名为1组,把在治疗过程中运用无张力修补手术后入组的组别命名为2组,在治疗完成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与对别。结果后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前入路组,住院费用少于前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2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低于1组,在对2组患者的术后随访过程中,2组的复发率为1.67%,1组患者的复发率为3.3%。结论在对腹股沟疝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无张力修补手术后入式有着一定的优越性,相关的部门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与应用,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条件。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肩峰下前外侧入路和传统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成治疗组和传统组。治疗组患者采用肩峰下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入路(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患者(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患者(P<0.05),术后随访10个月治疗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Neer)明显高于传统组患者(P<0.05)。结论肩峰下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作为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首选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9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48例胸腰椎骨折病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对照组24例,手术治疗分别经由椎旁肌间隙入路、传统后正中入路进行,对比两组椎体高度矫正情况和手术耗时、出血情况。结果实验组矫正(83.5±9.4)%,对照组矫正(85.1±8.2)%,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耗时(96.8±11.3)min、出血量(133.4±27.5)mL均低于对照(120.8±25.9)min、(247.8±31.9)mL,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对比传统后正中入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椎体高度矫正作用相趋近,但手术耗时量与出血量更低,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TS-TI入路及TC-TT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住院诊疗的40例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进行研究。病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S-TI(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TC-TT(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TI入路手术治疗相比TC-TT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疗效更加显著,血肿清除有效率提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入路。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6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其随机分至两组,前入路组患者采取前入路无张力修补术,后入路组患者则采用后入路无张力修补术,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复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前入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均要高于后入路组患者。在不良反应方面,前入路组中切口血肿患者2例(7.14%),术后疼痛患者2例(7.14%),术后尿潴留患者3例(10.71%),术后异物感患者2例(7.1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14%),后入路组当中,切口血肿患者和术后尿潴留患者各1例,没有患者出现术后疼痛、术后异物感达到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7.14%)。另外,前入路组当中有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57%,后入路组当中无复发患者。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入路的方式为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修补术,减小了患者的经济压力,效果明显,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