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门胆管重建在治疗肝门胆管狭窄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11月-2018年6月收治肝门胆管狭窄手术治疗患者45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吻合手术组,采取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手术方式和重建手术组,则采取带血管蒂胆囊瓣重建肝门胆管。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重建手术组手术指标优于吻合手术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简化36医疗结局研究量表(MOSSF-36)评分重建手术组优于吻合手术组,差异显著(P<0.05)。重建手术组术后胆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吻合手术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带血管蒂胆囊瓣肝门胆管重建手术治疗肝门胆管狭窄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可简化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本院门诊处方中出现与《处方管理办法》规定不符的分布,促进医生培养正确书写习惯,加强药师对处方的审核。方法依据《处方管理办法》,统计2010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一年门诊化学药品和中成药处方逐项进行审查,全年合计34700张,不合格处方1402张,处方合格率为95%对处方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处方正文差错占全部错误的73.7%,处方前记、处方后记差错分别占13.3%和7.5%。结论不断进行《处方管理办法》的学习和培训,使处方书写规范化,加强临床医师在书写处方时的规范,减少或避免药物差错和药源性损害,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醋酸奥曲肽与传统降门脉压药物治疗门脉高压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5月到2017年7月80例门脉高压出血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降门脉压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醋酸奥曲肽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平均止血时间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治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7.50%,其平均止血时间为(10.21±8.24)h,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25.84±13.96)h,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2.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97.50%,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醋酸奥曲肽更能够有效的治疗门脉高压出血,并且极大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了解某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成效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促进临床持续改进。方法对某院2012年上半年抽查处方2074张,2012年下半年抽查的门诊处方2359张,从抗菌药物处方张数,不合理用药类别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所占比例从2012年上半年的19.5%下降至2012年下半年的15.2%,抗菌药物的用量明显减少,不合理用药处方数从2.6%降至1.5%,也有所好转。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以《处方管理办法》、《新编药物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新颁发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资料为标准,从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用药合理性角度,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2012年门诊处方。结果共抽取42365张处方,其中不合理处方1403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3.31%,用药不合理、书写不规范及超常处方各占不合理处方总数的49.89%、44.83%与5.28%。用药不适宜处方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用法不适宜共179张(25.57%),重复用药共131张(18.72%),遴选药品不适宜共126张(18.00%)。用药不规范的处方前三位依次排列为诊断不全、诊断不明确共521张(81.83%),未按抗菌素原则使用药物共88张(13.99%),医师为本人开具处方共11张(1.75%),结论我院2011-2012年处方总合格率基本达标(三甲医院标准≥95%)。我院处方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用法与用量、适应症与给药途径不适宜及处方诊断不全、诊断不明确等,因此医院质控管理部门应加大对门诊处方质量的干预力度。
简介:摘要门脉高压是指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门脉血流量增加或门脉血流阻力增加均可导致门脉高压。病因可分为肝前肝内型和肝后型三种,其中肝内型如肝硬化最常见。根据肝功能情况及脾亢程度决定脾脏栓塞范围,术后随访定期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AFP、肝脾B超及胸片等了解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本组脾栓塞面积为40%~70%,脾功能亢进完全或部分缓解,LPSE治疗后1、4、24、48、96周WBC和PLT有显著提高(P<0.01),可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2年内无消化道出血发生。结论PSE是治疗肝硬化伴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有效方法,疗效可较长时间保持.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spleenembolization,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国内外近20年来已有较多报道,疗效肯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动--门脉分流在进行MSCT诊断的时候所呈现出的影像学的表现。方法选择2009年~2012年期间采用64排的螺旋MSCT进行检查的160例的患者的资料。通过对患者肝脏的扫描图像进行分析,进而讨论MSCT对于诊断患者的肝癌动--门脉分流所呈现的影像的表现。结果在就诊的160例肝癌动门脉分流的患者中,有100例是早期就进行了MSCT的诊断还有DSA的造影检查,另外的60例患者是属于在发病后较晚的时间才进了MSCT和DSA的诊断。诊断结果显示,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诊断DSA都比MSCT的诊出率要低。结论MSCT对于肝癌动--门脉分流的诊断是一种较为简便和明确的方式,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胸部肺门占位的影像学表现,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诊。方法分析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胸部肺门占位的胸片及CT表现。结果胸部肺门增大4例,其中1例双侧肺门淋巴结对称性肿大,有或无纵隔淋巴结肿大的一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1肺门部,与肿大淋巴结相互融合而难以分辨,CT表现为病灶同侧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可融合,可发展为纵隔巨大肿块,包围大血管,压迫气道-20%,2例肺门或纵隔孤立淋巴结增大,境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强化同纵隔血管相仿,且持续时间较长,3例单发或多发类圆形软组织影,可融合成团,并压迫或侵犯临近器官组织,增强扫描可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中央区域可有坏死,4列肺门部,与肿大淋巴结相互融合而难以分辨,CT表现为病灶同侧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可融合,可发展为纵隔巨大肿块,包围大血管,压迫气道,CT对纵隔内小淋巴结及肺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胸片。结论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的胸部肺门占位病变诊断容易,不典型者诊断困难,需密切结合临床及治疗后随访。
简介:摘要目的对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患者中,急慢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所致者比例为92.5%,脾大的比例为97.5%,胃底静脉曲张的比例87.5%,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比例为80%。结论胰腺的相关疾病都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胰源性门脉高压症,因此临床上应该不断的提高对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认识,对其特点进行掌握,对急性胰腺炎尤其是中重度的患者,胰腺假性囊肿以及慢性胰腺炎患者,应该定期随访复查上腹部CT和CTA,从而提高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诊断率。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和用药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为依据,抽取2011年至2013年医院门诊处方,对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定量评价与分析。结果每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为3.14(2011年)、3.00(2012年)、2.84(2013年),抗菌药使用率为77.8%(2011年)、71.4%(2012年)、65.6%(2013年),注射剂使用率57.2%(2011年)、60.8%(2012年)、52.4%(2013年),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比为71.6%(2011年)、77.4%(2012年)、84.6%(2013年),合格处方(合理用药)比例为84.3.6%(2011年)、89.2%(2012年)、95.2%(2013年)。结论通过处方点评,我院门诊处方各项基本指标有所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仍存在问题,合理用药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