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椎旁肌间隙与传统正中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9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48例胸腰椎骨折病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对照组24例,手术治疗分别经由椎旁肌间隙、传统正中进行,对比两组椎体高度矫正情况和手术耗时、出血情况。结果实验组矫正(83.5±9.4)%,对照组矫正(85.1±8.2)%,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耗时(96.8±11.3)min、出血量(133.4±27.5)mL均低于对照(120.8±25.9)min、(247.8±31.9)mL,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旁肌间隙对比传统正中,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椎体高度矫正作用相趋近,但手术耗时量与出血量更低,值得推广。

  • 标签: 椎旁肌间隙入路 传统后正中入路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正中纵形可调试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疗效,方法正中纵形可调试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27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2周。临床疗效优19例,良5例,中3例。优良率88.9%。结论正中纵形可调试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是一种良好的髌骨骨折固定方法。

  • 标签: 髌骨骨折 正中纵形入路 可调式髌骨爪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腓骨外侧治疗旋外旋转Ⅲ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中选取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的50例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和对比,按照所采用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经腓骨组和外侧组,各25例。比较他们的具体并发症情况和手术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手术指标并没有差异性,外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与经腓骨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外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外侧治疗骨折愈合时间都比较短,踝与后足功能恢复也比较好。

  • 标签: 经腓骨入路 后外侧入路 治疗旋后外旋型 踝关节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例lgG自身温抗体的重度自身免疫性溶血病贫血(AIHA)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点。方法病人血清与筛选细胞和自身细胞在室温和37℃条件下分别在盐水、凝聚胺和抗人球介质中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利用吸收放散实验处理患者红细胞和血清排除冷自身抗体干扰后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结果在此例AIHA患者体内发现温自身抗体。结论当发现患者具有温自身抗体时要仔细筛查其是否具有同种抗体,以免漏检同种抗体而引起输血事故。

  • 标签: 自身抗体 同种抗体 血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踝骨折采用外侧、外侧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外踝骨折手术选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行外侧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外踝骨折的2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照组,另取同期自外侧钢板螺钉固定治疗的2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与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与踝关节功能,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指标与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3天VAS评分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要短,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偏高(P>0.05)。观察组术后步态异常的患者仅1例少于对照组5例(P<0.05)。结论外踝骨折手术治疗建议从外侧,对于旋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方式非常适用。

  • 标签: 外踝骨折 外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国人经腹膜间隙腰椎侧方手术的解剖层次以及重要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评价该手术在国人患者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具新鲜尸体标本,沿腹膜间隙手术扩大、逐层解剖,观察该手术的解剖层次及周围血管、神经及其他重要结构之间的毗邻关系,评估该手术的安全性。结果该手术相对安全,穿刺过程中有损伤腹膜风险、需做辅助切口以保护腹膜,其余未见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结论国人经腹膜间隙腰椎侧方手术是安全的。

  • 标签: 腹膜后间隙 解剖 腰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行前、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的疗效,为医疗同仁提供借鉴。方法对20例颈椎骨折患者进行前、联合手术治疗,并跟踪随访34~4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0个月,对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进行评价、测量并计算颈椎高度的丧失率、颈椎的屈伸范围及融合率,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平均提高1.8级。手术后颈椎总伸屈活动范围平均16°,椎体高度丧失为1.7%,融合率100%,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较好地调和了颈椎手术后运动与稳定的矛盾;前后路一次手术既满足了椎管减压的彻底性,又获得了颈椎远期稳定性,降低了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值得借鉴。

  • 标签: 颈椎骨折 后联合手术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侧联合内侧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三踝骨折患者随机分2组,41例患者行俯卧位手术治疗为对照组,41例患者行外侧联合内侧手术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术后踝关节背屈、术后踝关节跖屈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联合内侧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显著,创伤小且术后恢复快。

  • 标签: 手术 三踝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盆骨折患者手术中分别采取髂腹股沟以及改良Stoppa,对比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到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0例骨盆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取髂腹股沟治疗;观察组35例,采取改良Stoppa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Stoppa可提升手术效果,降低手术风险,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案。

  • 标签: 骨盆骨折 手术入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乙状窦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3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行乙状窦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配合过程,总结护理配合要点。结论乙状窦显微血管减压术体位特出,术中配合繁琐,专业性强,术中配合专业化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缩短手术时间的关键。

  • 标签: 乙状窦后入路 显微血管减压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40例在我院接受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先将患者的耻骨结节处进行切口,进而将腹直肌前鞘切口并将腹直肌向内牵引,使腹直肌下面的腹膜前脂肪组织充分暴露,然后将其从耻骨和腹股沟韧带的方向进行分离。之后可以使腹膜前间隙、疝囊、耻骨梳韧带等结构暴露,在此过程中定位疝的位置。根据疝体的大小进行不同缝合术,最后使用单层聚丙烯疝修补片(12cmx6cm)在下方固定并缝合,在上方切口2-3cm使精索可以从中通过,不另外安置引流管。结果手术结果显示4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为35-52min,平均为43.2min,术后住院时间为4-8d,平均为6.1d,手术后2例患者出现尿潴留,对其进行导尿处理2天后进行拔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积气、阴囊血肿等并发症,部分患者有轻微疼痛,但并无异物感。对所有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没有发现复发的情况。结论40例患者的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均一次性成功,对患者随访显示手术后无复发情况发生,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后入路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侧在踝关节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9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外侧治疗组(观察组)和前侧小切口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情况以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行X线片检查均提示内固定良好,其中观察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2±0.6)个月,对照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4±0.5)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疗效优良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外侧切口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运动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后外侧入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跟腱旁内侧治疗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内侧,实验组患者采取跟腱旁内侧,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0.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AOFAS踝-后足和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腱旁内侧可以很好的暴露出骨折的部位,尤其适用在后踝骨折复杂、关节塌陷严重的骨折患者,具有精确复位及可靠固定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跟腱旁后内侧入路 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4年6月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手术顺利,耗时少,住院时间短,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并发症少、可一次性全面修补腹股沟区。

  • 标签: ?腹股沟疝 后入路疝修补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住院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经外侧裂岛叶清除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行颞叶皮质。对比两组不同手术方法所耗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手术后血肿清除率。结果研究组所耗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后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颞叶皮质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经外侧裂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经外侧裂入路 颞叶皮质入路 开颅血肿清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改良小切口外侧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外侧全髋置换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切口外侧全髋置换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切口的长度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以及术后止痛药用量少(P<0.05);两组手术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外侧全髋置换术具有对关节组织和神经的创伤小、出血少、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建议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术髋关节置换术 小切口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侧联合内侧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74例开展研究,分为A组和B组,每组37例。B组内侧手术治疗,A组外侧联合内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效果与膝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在本研究中,A组与B组相比,HSS评分与ROM关节活动度都相对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7.3%,B组为83.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外侧联合内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有着良好的疗效,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后外侧 后内侧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临床疗效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进行分析,从而为腹股沟疝的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条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到2015年5月所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0名。利用随机原则把80名患者分为2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40名。为了保证本次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两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式有所不同,把在治疗过程中运用无张力修补手术前组的组别命名为1组,把在治疗过程中运用无张力修补手术后组的组别命名为2组,在治疗完成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与对别。结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前组,住院费用少于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2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低于1组,在对2组患者的术后随访过程中,2组的复发率为1.67%,1组患者的复发率为3.3%。结论在对腹股沟疝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无张力修补手术后式有着一定的优越性,相关的部门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与应用,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条件。

  • 标签: 腹股沟疝 无张力修补手术 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肩峰下前外侧和传统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成治疗组和传统组。治疗组患者采用肩峰下前外侧锁定钢板治疗,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三角肌胸大肌间隙)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患者(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患者(P<0.05),术后随访10个月治疗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Neer)明显高于传统组患者(P<0.05)。结论肩峰下前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作为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肩峰下前外侧入路 肱骨近端骨折 传统入路手术 肩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