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处理技术诊断肋软骨骨折的影像表现及临床应用。方法对50例诊断为肋软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后,采用多种图像重建技术显示肋软骨骨折的部位、数量、形态及骨折分型,并与其他影像学方法对照分析,总结多层螺旋CT图像处理技术对于诊断肋软骨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及特点。结果50例肋软骨骨折,单发骨折20例,多发骨折30例,共发现67处肋软骨骨折,其中完全性骨折56处,其中移位性骨折39处,非移位性骨折28处;不全骨折9处,均为非移位性骨折;钙化性肋软骨骨骨折8处,其中6处为移位性骨折;非钙化性肋软骨骨折59处,其中33处为移位性骨折;肋软骨粉碎性骨折20处,均为移位性骨折。结论肋软骨骨折的MSCT表现为不完全骨折,完全性骨折,移位性骨折,非移位性骨折,钙化性肋软骨骨折,粉碎性肋软骨折骨折。MSCT图像处理技术可显著提高肋软骨骨骨折诊断正确率,可作为诊断肋软骨骨折的首选

  • 标签: MSCT 图像后处理 肋软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16层螺旋CT图像处理技术(MPR、MIP、VR等重建)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的应用,以期提高诊断率。方法4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患者采用相同肺动脉CTA扫描过程,研究图像处理对急性肺动脉栓塞(PE)诊断准确率的影响,并对重建图像对比、分析。结果40例患者在进行肺动脉CTA后行图像处理三维重建中,诊断肺动脉栓塞21例,MPR显示率优于MIP,MIP优于VR。结论16层螺旋CT肺动脉CTA图像处理技术能提高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率具有很大的作用。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螺旋CT 肺动脉CTA 图像后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A检查技术和图像处理技巧在急性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方法收集了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CTA图像资料,比较MPR、MIP、VR三种图像处理技术对肺动脉内栓子检出率的差异。结果三种图像处理技术在叶及以上栓子的检出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段及以下栓子的检出率从高到底依次为MPR、MIP、VR,差异明显(P<0.05)。结论MPR在显示肺动脉段及以下栓子上具有明显优势,可提高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急性肺动脉栓塞 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图像处理技术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时期为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共选择患者30例,其在诊断过程中均选择X线检查未显示骨折性病变,但均为临床疑似性肋骨骨折者。再行MSCT容积扫描后,将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重建图像结合轴位图像作出对骨折的诊断。对可疑骨折线进行曲面重建(CRP),再次作出诊断,并评价创伤后胸腔内组织的损伤情况。结果30例行X线平片中未显示骨折的患者,通过MSCT后处理技术有15例患者显示肋骨骨折。同时患者骨折部位同时位于胸部者3例、锁骨者3例,伴有胸腔积液症状者2例、合并肺损伤者2例、合并肝损伤者1例。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肋骨骨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隐匿性肋骨骨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三维超声图像获取的途径集中在以下四种方法机械扫描、自由臂扫查法、三维探头法、三维电子相控阵方法。其中,前两种方法是由传统二维超声改进而形成的。

  • 标签: 三维超声成像 虚拟仪器 图像处理
  • 简介:摘要超声成像技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技术。该影像技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具有无创性、实时性,且成本低,操作简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超声影像技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对医学超声图像和计算机的有效研究成为临床上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阐述了医学超声图像分析的基本内容,在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图像分割、图像配准以及组织定征和生物测量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医学 超声图像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图像处理技术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6年4月临床怀疑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者56例,均采用64层螺旋CT行扫描,并进行图像处理图像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CT仿真内窥镜(CTVE)、容积再现(VR)、表面阴影显示(SSD)。以内窥镜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估64层螺旋CT检查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56例患者中,男41例,女15例,CT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44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1例。64层螺旋CT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准确度为94.6%,敏感度97.7%,特异度84.6%,阳性预测值95.5%,阴性预测值91.7%。结论64层螺旋CT图像处理技术对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度较高,并能清晰显示异物的位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气管 支气管 异物 多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
  • 简介:摘要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方面取得较大进步,国外学者已经将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算法用于分析皮肤病理图片,并取得一些成果。我国皮肤临床应用图像识别算法起步较晚。目的为了使皮肤科医务工作者理解人工知识图像识别算法原理。方法本文从皮肤科医务工作者角度介绍了图像识别涉及到的反向传播、归一划算法原理及实现这些算法需要使用的工具。结果实际情况表明,皮肤科医务工作者在了解这些算法原理后,可以深刻理解图像识别算法。结论随着病理图像的积累,图像识别算法可以辅助皮肤科医务工作者完成日常工作。

  • 标签: 皮肤科 图像识别 人工智能 反向传播 归一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处理技术在小儿气道异物中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证实为支气管异物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图像对异物的显示情况及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本组50例中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发现异物位于右主支气管36例,中间段支气管7例,左主支气管5例;正确显示率达96%。结论多层螺旋CT及图像处理技术对气道异物具有很高的显示率和重要的临床诊断作用。

  • 标签: 儿童 支气管异物 图像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肺栓塞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处理技术的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38例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均实施MSCT检查,并对其图像资料情况实施整理分析,并探究图像处理技术的价值。结果CT轴位共计检测出380支动脉受累,后处理则共计检出400支动脉受累,CT轴位和后处理对Ⅰ型检出率基本相同,Ⅱ、Ⅲ、Ⅳ型则均为后处理的检出率更高。结论在肺栓塞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处理技术的价值显著。

  • 标签: 肺栓塞 图像后处理技术 多层螺旋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图像处理技术联合应用对幼儿气道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7例儿童气道异物的CT表现,总结归纳多种图像处理技术联合应用对气管异物的价值,并与硬支气管镜对比,评估CT检查的准确性。结果8例异物位于气管,25例位于右主支气管及其分支,24例位于左主支气管及其分支。结论64排螺旋CT图像处理技术联合应用能一定程度提高幼儿气道异物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气管 支气管 异物
  • 简介:摘要对影响CT图像的因素进行分析。分析CT图像之前,首先要了解以下基本概念像素、体素、CT值、窗技术、分辨力、噪声、部分容积效应和伪影。

  • 标签: CT图像 因素 基本要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X线钼靶图像中运用图像增强技术提高X线图像的对比度,提高图像可读性的能力。方法以MATLAB为软件平台,运用灰度变换和直方图均衡化这两种图像增强方法,对乳腺X线钼靶图像进行处理。结果处理后的乳腺X线钼靶增强图像显示了比原图更多细节,不仅能够清楚显示图中白色的微钙化点,还能够清晰显示部分乳腺导管。结论图像增强技术能够提高乳腺X线钼靶的对比度,改善了图像的显示效果,有利于医生对乳腺肿块和微钙化点的识别,减少漏诊率。

  • 标签: 图像增强 灰度变换 乳腺 钼靶
  • 简介:摘要目的乳腺钼靶摄影技术对乳腺摄影图像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将我院2013年-2016年所收治的26例乳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的方式将26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超声诊断的方式,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乳腺钼靶摄影技术进行诊断。结果在对照组13例患者中,诊断符合率为61.54%);而实验组诊断符合率为84.62%;实验组患者所的图像甲级片占92.31%,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69.2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乳腺钼靶摄影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乳腺摄影图像质量。

  • 标签: 乳腺钼靶摄影技术 乳腺摄影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研究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理论,结合药品安全指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药品安全指数权值的调整策略和药品安全指数权值的确定方法,根据这种方法确定了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指数级,并对一级指标中的药品机构检验合格率进行了细致的划分与分析。最后说明了这种权值策略提供的药品安全指数能科学、实时、动态地处理各种指标与相应的权值。

  • 标签: 药品安全指数 神经网络算法 指标权值
  • 简介:摘要二维断层图像的三维模型重建是一个跨多学科的应用领域,研究者需要既懂医学解剖又精通三维重建概念算法,往往还能了解运用各类建模分析工具。本文初步总结了骨科断层图像三维重建的建模流程,并分别从工具的接口性、适用领域和用户群体等多方面对比了目前常见的三维重建工具的优缺点,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标签: 骨科 三维重建 工具对比
  • 简介:摘要有效的治疗计划通常需要整合各方面与肿瘤和正常组织特征相关的数据,包括所处的位置、结构形状、密度、体积和位置的4D变化以及在FDG-PET图像或其他相关影像检查中发现的生物活性等。对初始治疗计划中各个数据的变动进行检测、识别及及时的校正的系统性的方法称为适应性放疗(ART)。本文就近期基于图像形变配准的自适应放疗技术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9-19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9期
  • 机构:在美国召开的“干预放射学协会年度科学会议”上,奥尔巴尼医学中心和纽约州立大学帝州学院的医生提出了一种创新性干预放射疗法,名为“图像引导的鼻内蝶腭神经节(SPG)封闭”,可以帮那些长期遭受慢性偏头痛折磨的病人缓解痛苦,让头痛持续减轻,而且所需药物更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技术结合Hexapod系统校正摆位误差以提高放射治疗摆位的精度。方法入组36例病例,采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每次摆位后、校正后行锥形束CT扫描,在线经Hexapod系统校正摆位误差并记录误差值,统计校正误差数值,并予比较。结果校正前摆位误差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线性摆位误差分别是(1.8±1.4)㎜,(3.9±3.0)㎜,(2.1±1.5)㎜。旋转轴摆位误差分别是(0.8±1.3)°,(0.7±1.5)°,(0.2±0.9)°。校正后摆位误差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4±0.4)㎜,(0.5±0.6)㎜,(0.4±0.4)㎜。旋转轴摆位误差分别是(0.15±0.5)°,(0.08±0.6)°,(0.06±0.5)°。结论图像引导放疗技术结合Hexapod系统校正应用于肿瘤放疗不仅可提高平移误差的治疗精度,还可提高旋转的误差精度。

  • 标签: 图像引导放疗 锥形束CT Hexapod系统 摆位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