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互联网+”对患者门诊就医体验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300例,统计在“互联网+”对模式下门诊就医体验情况,探讨“互联网+”对患者门诊就医体验的作用。结果300例患者中227例表示为非常满意、50例表示为基本满意、23例表示不满意,满意度为92.33%。在表示非常满意以及基本满意的患者中,86例患者年龄为30~40岁,100例患者年龄为41~50岁、50例患者年龄在51~60岁之间,41例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276例对取药环节满意;259例对就诊过程满意;250例对挂号满意;234例对候诊表示满意;226例对检查检验满意。结论“互联网+”应用于门诊就医环节,患者的整体满意度较高,但满意人群主要集中在中青年人群中,对于就诊的各个环节,患者呈现出的满意度有所不同,院方在这些方面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改进,争取早日能够让“互联网+”的应用给给更多的就诊患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围手术期实施术前访视、术日接送、术中护理和术后回访对手术患者心理效应的影响。方法将312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6例。观察组,术前访视、术日接送、术中护理和术后回访由同一人实施;观察组,术前访视、术日接送、术中护理和术后回访由不同人实施。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心率(HR)、血压(BP),焦虑和抑郁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入手术室HR、BP,焦虑和抑郁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围手术期实施术前访视、术日接送、术中护理和术后回访由同一人负责的整体护理,可有效地缓解手术患者术前的焦虑和抑郁及其带来的心理压力,有益于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相关护理情况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40行腹部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汇总、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的过程中,优质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而且还可以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但麻醉和手术创伤也会加重病人的生理负担,导致并发症后遗症等不良后果。为了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工作质量,有效地减轻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恐惧心理,保证患者情绪稳定,精神轻松,对保证病人安全、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对200例手术患者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并实施了人性化的“温馨手术服务”1手术前对病人的全身情况评估,是否存在增加手术危险性或使恢复不利的异常因素。开展术前访视,消除陌生感;提供温馨环境,消除患者的焦虑,使其获得安感;2手术中保持环境安静,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对患者微笑服务;加强术中交流,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3手术结束后稳定情绪,关心鼓励患者,做好术后随访,总结评价效果。结果“温馨手术服务”实施后,手术室全年综合满意度达到99.99%。结论“温馨手术服务”密切了护患关系,缩短了手术时间,有效减轻了患者的恐惧,提高了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病前路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78例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除进行常规骨科护理外,还应注重术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呼吸功能和气管推移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呼吸道通畅情况,及时发现颈部血肿,给予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结果78例患者术后2~3d可佩戴颈围床边坐起或下地,平均住院8d,痊愈出院。所有患者无因护理不当而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术前及术后病人的监测及护理对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很有必要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视下瓣膜成形术或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再次行瓣膜手术的临床资料和经验。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的155例瓣膜直视手术后再次行瓣膜手术病人,包括各种瓣膜的再次单瓣置换术,双瓣置换术和三尖瓣成形术,和瓣周漏修补术等。再次手术间隔1~260(94.82±85.37)月。手术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应用灌注冷晶体或者含血停搏液下完成。结果再次瓣膜手术住院死亡率为5.81%,其中2006年至2011年的住院死亡率为2.75%。再次手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房室内径明显缩小。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室性心律失常和低心排。结论掌握再次瓣膜手术特殊的临床特点,采取针对性的诊疗策略,能提高再次瓣膜手术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受教育程度机械通气患者在ICU中接受重症监护时的自身体验情况,为护理质量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将综合ICU中使用机械通气的清醒患者,按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分为4组,按《重症监护量表》进行重症监护体验资料的收集,用SPSS17.0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不同组在重症监护体验的“环境感受”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该维度的部分条目,高中及以上患者的不良感受明显高于其他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患者对ICU内环境的感受有较大差异,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患者出现的不良感受更明显,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