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12月间入我院进行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抑郁和焦虑评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应用不同药物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论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21%和6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较好,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重视患者心理变化选择合适药物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抑郁焦虑评分 安全性 心理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统计重庆及周边地区人群主要α、β地贫基因携带率及基因缺失、突变类型。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9月重庆各区域医疗中心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的15081份临床样本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α地贫血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β地贫血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结果15081份样本中,α基因缺失799例。αα/-α3.7、αα/--SEA基因型携带率较高,分别为2.49%和2.31%。β基因突变595例,主要型别为β0CD17、CD41/42,β+IVS-II-654基因杂合突变,携带率分别为1.15%、1.13%、1.12%。结论重庆地区人群地贫基因携带率为8.16%,携带率较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为防止重型地贫儿出生,对孕妇或备孕妇女进行产前地贫基因筛查至关重要。

  • 标签: 地中海贫血&alpha -地贫 &beta -地贫 地贫基因携带率
  • 简介:摘要目的实现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的繁殖并采用多对引物同时进行的多重PCR对子代小鼠进行基因型鉴定。方法将阳性转基因雄鼠与野生型雌鼠一对一进行交配,利用多引物多重PCR鉴定子代小鼠的基因型。结果在合适的PCR条件下三引物体系可以准确有效鉴定出子代小鼠的基因型。结论正确饲养繁殖及利用多引物同时进行的多重PCR对子代小鼠进行基因鉴定可以快速有效获得APP/PSl双转基因小鼠,为后续研究提供有效的AD动物模型。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APP/PSl双转基因小鼠 多重PCR 基因型鉴定
  • 简介:摘要基因是记录和传递遗传信息的生命密码,掌控机体的生老病死。基因疗法,是指利用健康的基因来填补或替代基因疾病中某些缺失或病变的基因,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因为基因疗法是从病根着手,故能大大提高当前一些疑难疾病的有效率和治愈率,甚至一些原被视之为“不治之症”的疾病也可以运用这项新兴疗法治愈。随着基因治疗技术深入研究及使用,其对人类健康将做出更多的贡献。

  • 标签: 基因疗法 遗传性疾病 癌症 成功范例
  • 简介:摘要肥胖相关的基因是指人类基因组中的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具有调节食欲和能量代谢功能的基因。肥胖与遗传有很大关系,肥胖相关的基因在肥胖症的发生中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肥胖是多基因的遗传病,迄今发现的与肥胖相关的基因或染色体区域已达200多个,遗传对肥胖的影响作用占40%-60%,一半左右的肥胖症是由遗传基因素所决定的。目前,科学界已克隆出了六个与人的食欲及能量代谢调节有关的基因,即OB基因、FTO基因、LEPR基因、PC1基因、POMC基因和MC4R基因,其中目前研究最多的就是瘦素基因OB和肥胖FTO基因

  • 标签: 编码蛋白质OB基因 FTO基因 LEPR基因 PC1基因 POMC基因 MC4R基因
  • 简介:摘要OBSL1基因编码细胞骨架适配蛋白,其在连接细胞膜结合胞核蛋白中发挥细胞质支持网络作用,与3M综合征等疾病密切相关,目前的研究多与此有关,而在其他疾病的研究中少见。本文旨在对OBSL1基因的结构、功能、与3M综合征及肿瘤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OBSL1 分子机制 3M综合征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进行分子病因学检测,评估其在遗传性耳聋快速基因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采集96例耳聋患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中国人中常见的4个耳聋相关基因的9个突变,即GJB2(35delG,176dell6bp,235delC及299delAT)、GJB3(C538T)、SLC26A4(IVS7—2A>G、2168A>G)和线粒体DNA12SrRNA(A1555G、C1494T)。结果96例耳聋患者共检出16例携带致聋突变(16.67%)。其中GJB2基因突变9例(9.38%)、SLC26A4基因突变7例(7.29%)、未检出GJB3基因突变和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突变。结论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技术对中国人常见耳聋相关基因热点突变的检出率高,具有快速、准确、高通量、低成本等特点,能够满足临床耳聋基因检测的要求,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耳聋 基因突变 基因芯片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分析韶关地区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及其与型别、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定量值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反向点杂交技术相结合的基因基因突变检测技术检测3种HBV基因型,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两对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血清HBVDNA定量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韶关地区206例乙肝患者HBV基因型分布C型为主69.42%(143/206)、B型11.17%(23/206)、D型7.28%(15/206)、B+C混合型5.83%(12/206)、C+D混合型5.34%(11/206)、B+D混合型0.97%(2/206)。基因型男、女性别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C与其它各基因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基因型阳性组血清平均HBVDNA定量值大于1×106(copy/ml),各基因型阳性组与基因型阴性组血清平均HBVDNA定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韶关地区乙肝患者HBV基因型分布以C型为主。基因型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C、B、D、混合型(B+C型、C+D型、B+D型)。HBV基因型检出率与性别关系不明显,与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定量值有一定关系。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33期
  • 机构:经过治疗后,当猫头鹰俯冲而下时,“盲”鼠也能迅速逃脱。这多亏一种新基因疗法重新替换了眼球深部细胞使其可以感知到光。经过治疗后,在播放猫头鹰视频时,盲鼠会像正常的老鼠一样寻找躲避的地方。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3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张波课题组,对1976年到2014年全球暴发的7次埃博拉疫情中的埃博拉病毒(ZEBOV)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ZEBOV的GP基因受到自然选择作用,而且在2014年暴发的毒株中具有显著加快的进化速率,推测该基因的变化与此次大范围人与人之间快速传播相关。相关论文已在最新一期国际传染性疾病研究期刊《传染、遗传和进化》上在线发表。这一发现对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设计有重要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于肺腺癌的高异质性且其病理性进展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因此识别驱动早期肺癌进展基因较为复杂。本团队根据Noguchi病理分类将246例早期肺腺癌组织分为A-F型,发现NoguchiC型存在C1和C2两种子分类,并指出C1型存在肿瘤进展为侵润性组织的关键性证据。本实验运用下一代测序技术证实了C1、C2病理子分类的存在且发现ERBB2,SMAD4,AKT1和TP53基因在早期肺部侵润性病变过程中具有驱动意义。

  • 标签: 驱动基因 肺腺癌 Noguchi分类 下一代基因测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XNIP基因与Kiss-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相关性以及TXNIP基因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TXNIP基因与Kiss-1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RT-PCR方法分析5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TXNIP与Kiss-1基因基因的mRNA水平。结果免疫组化和RT-PCR结果均表明在结直肠癌组织中TXNIP基因与Kiss-1基因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伴淋巴结转移组、远处转移组和DukesC、D组TXNIP基因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无远处转移组和DukesA、B期组(P<0.05)。结论TXNIP基因与Kiss-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存在正相关,TXNIP基因可能与结直肠癌转移抑制基因Kiss-1具有相近的生物学功能,对结直肠癌的转移存在抑制作用。

  • 标签: TXNIP基因 Kiss-1基因 结直肠癌 转移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2-1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2期
  • 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分子血液病研究室张广森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报告了一种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新的亚型,发现并克隆了该型APL的致病基因GTF2I-RARA。相关研究论文已在线发表于《英国血液学杂志》。这是我国学者发现并报告的第三种APL致病基因,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报道的第十种变异型APL融合基因。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8期
  • 机构: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最近报告,他们通过一种新型基因技术,重新激活人体红细胞中一个“沉睡”的基因,成功提高了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产量。在此基础上有望开发出治疗镰状细胞贫血等血液疾病的新方法。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4-14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4期
  • 机构:英国卫生部门宣布,将在今年在英格兰地区率先开放11所“基因医学中心”,对数万组基因进行测序,以找到与癌症、罕见病及其他疑难杂症有关的基因,从而开发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