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物质依赖病房成瘾物质流入的原因,总结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对本院本院物质依赖科2010年1月—2016年12月发生的26例病房成瘾物质流入事件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探讨有效的防范对策。结果通过观察发现,成瘾物质类型新型毒品(冰毒、K粉、摇头丸)18例,酒类5例,其他3例。流入方式探视人员带入14例,食品或外卖中隐藏带入9例,入院时贴身携带2例。流入时间1200-1400有9例,1900-2200有15例,其他时段有2例。成瘾物质流入原因主要与病房设施不完善、护理人员重视度不高、患者病种有关。结论物质依赖病房流入成瘾物质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引起医疗纠纷。护理人员应提高对成瘾物质流入的防范意识,完善病房设备,对探视人员讲解成瘾物质的危害,加强医院管理,防止成瘾物质流入病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肝包虫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治疗及护理。方法予以2015年1月—2016年6月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符合病例要求的100例肝包虫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关注其临床症状等相关患病率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及统计分析。总结肝包虫病患者的护理经过。结果治疗组50例肝包虫病患者43例康复,7例失败,总有效率86%,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新医改不断向前推进中,我国护理学界对健康教育的关注与探讨越来越深入,充分表明健康教育在临床一线护理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能够从思想和心理上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及配合度,从而达到护患有效配合的目的,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本文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依存性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抗精子抗体(AsAb)的血清检测对于女性不孕的诊断意义,将血清标本分为女性不孕患者组和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合微孔板抗原成免疫复合物,再与酶标记物结合,通过酶底物颜色反应检测阳性率。最后发现不孕组抗心磷脂抗体与健康组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4%(72/300)和1%(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6,P<0.05);不孕组抗精子抗体和健康组抗精子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7%(77/300)和1.8%(1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1,P<0.05)。不孕组抗心磷脂抗体及抗精子抗体同时阳性率为7.7%(23/300);健康组抗心磷脂抗体及抗精子抗体同时阳性率为0%。因此抗心磷脂抗体及抗精子抗体与女性不孕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病人继发卡氏肺孢子肺炎(PCP)的诊断治疗及PCP的发生与CD4+细胞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4月-2007年2月诊断的34例PCP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患者中有发热、咳嗽、有呼吸困难、间断性咳嗽少痰症状的比例分别为100%、76.5%、85.3%、66.5%;血氧饱和度52%~86%;胸片呈间质样改变;乳酸脱氢酶(LDH)升高;CD4+细胞极度减少(平均27/mm3);复方新诺明(SMZco)治疗反应良好且安全。结论34例艾滋病病人发生PCP时细胞免疫功能极度低下;艾滋病继发PCP的特异性诊断是病原体检查,但是典型的临床表现、胸片影像网状改变、血氧饱和度降低、LDH升高及SMZco治疗有效也可以明确诊断PC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肠道寄生虫病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岳池县花园镇经济条件相同、人员结构相当、空间距离相隔较远的花朝门、马家井村两个行政村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措施,观察组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并加强宣传力度,观察时间为2013年9月—2016年9月,观察期3年。期满后分别在观察组和对照组所在村选择14~55岁各200位村民开展肠道寄生虫病防治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分析比较两组对象肠道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和行为改变情况,并对两个村的3岁以上居民进行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率调查(对照组703例,观察组709例),评估两组居民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率情况及防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村民肠道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5.00%(190/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0%(146/200);观察组村民寄生虫病防治行为形成率为94.50%(18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50%(143/200);观察组肠道寄生虫病总体感染率为11.85%(84/7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8%(125/703),两组比较,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能够提高农村居民肠道寄生虫病防治知识和行为改变,有效地预防肠道寄生虫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