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临床症状治疗与临床治疗疗效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将本院在2013-2015年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共计40例作为研究资料,全部的患者都在手术后出现了胆漏的症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有2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3周治愈了4例患者,5周治愈了11例患者;观察组3周治愈了12例患者,5周治愈了19例患者;两组胆漏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治疗疗效显著的优于对照组,经过比较,(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胆漏是肝胆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比传统开腹手术的效果要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肝胆手术后胆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到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现象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有2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外科护理,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腹痛天数、住院时间、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腹痛天数、住院时间都是明显缩短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在肝胆手术后胆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腮腺肿瘤手术后正确而合理的包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口腔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腮腺肿瘤患者80例(术后使用使用弹力头套包扎),2010年1月—2011年5月腮腺肿瘤患者80例(术后使用普通纱布绷带包扎)。其中术后使用弹力头套包扎的80例患者为实验组,术后使用普通纱布绷带包扎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使用同样的手术方法,均为良性肿瘤,放置同样的引流管,手术方式均为腮腺肿物切除+面神经嵌压松解术,观察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涎漏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使用弹力头套的患者具有明显优越性,实验组涎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道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0年间2786例胆道术后发生胆漏的27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分别为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8例、胆总管癌切开探查后胆漏1例、胆囊管或胆囊颈部残端漏7例、T管早期滑脱或拔了管后胆漏10例、T管引流术后护理不当1例。本组保守治疗21例(78%);再手术治疗6例(22%)。除1例胆管癌晚期自动出院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及拔了管后,主晕原因与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局部炎症和操作不当等有关。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腹膜炎的轻重、胆道有无梗阻以及'腹控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非手术治疗或再手术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在肝胆外科术后胆漏的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病例样本分析对象为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肝胆外科接受手术且术后胆漏的8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新的胆漏临床分型对患者进行分别,Ⅰ型为胆囊管漏,Ⅱ型为肝外胆管漏(按照漏口直径与胆管直径三分之一之间的大小比较分别分为B、A型),Ⅲ型为肝内胆管漏,Ⅳ型为Luschka管漏(盲端漏为A型、引流肝段以下为B型、引流肝段以上为C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支架置入治疗。结果80例患者中有41例为Ⅰ型、18例为ⅡA型、ⅢA型10例、ⅢB型11例。80例患者中53例接受Oddi括约肌切开联合支架置入,27例接受单纯支架置入。患者术后支架拔出时间不同,有出现腹痛的患者经过治疗后缓解,未有并发症出现。结论给予肝胆外科术后胆漏患者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阴茎癌行髂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后淋巴漏护理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阴茎癌行髂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后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淋巴漏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淋巴漏发生率、皮瓣坏死率、伤口感染率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淋巴漏发生率10.0%、皮瓣坏死率10.0%、伤口感染率6.67%与对照组40.0%、26.67%、20.0%相比均显著较低,且P<0.05。而观察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短,且P<0.05。结论阴茎癌行髂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后加强淋巴漏预防护理的效果非常显著,且有效减少其他并发症,并缩短其住院时间,因此值得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