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科病房通过品管圈工具的应用,制订出与正确留取痰标本最为相关的改进措施和标准化流程,并组织实施,最终使留取痰标本的正确率明显提高。方法2015年1月份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将2015年1月12日—2月8日留取痰标本的正确率设为品管圈改善前期;将2015年3月26日—5月31日留取痰标本的正确率设为品管圈改善后的改善期和维持期。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留取痰标本的正确率由改善前期的0.5%提高至改善后的51.1%;在改善后维持期,提高至52.5.%,目标达标率93.3%,进步率104%。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呼吸科留取痰标本的正确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重新制订科室痰标本留取相关培训流程,提升了护理内涵;同时,培养了科室护理人员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科室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增加了呼吸科团体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呼吸科患者进行痰涂片镜检测,探究痰涂片镜检对痰液细菌培养作用价值。方法从来我院诊治的2016年1月—2018年12月的呼吸科门诊患者中随机抽取1200份,并进行痰涂片染色和细菌培养,对痰涂片标本培养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00份标本中,含有500份革兰氏染色涂片,占总标本的41.67%,其中,含有230份检出细菌,占500分革兰氏染色涂片的46%,白细胞内有60份标本检出细菌,占230分检出细菌标本的26.09%;在1200分标本中有420份抗酸染色涂片标本,占35%,其中有10份抗酸杆菌,占420份抗酸染色涂片的2.4%。结论痰标本涂片镜检验痰培养的结果具有可靠性,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值得推广使用的检验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可控式吸痰管采集痰标本法在婴幼儿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7年1-9月住院的婴幼儿肺炎患儿,住院后分别采用普通吸痰管和一次性可控式吸痰管两种方法采集痰标本,比较两种方法痰标本合格率和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结果普通吸痰管法吸痰477例,痰标本合格率及痰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0.5%和30.6%;可控式吸痰管法吸痰492例,痰标本合格率及痰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1.7%和66.5%,两种方法采集的痰标本合格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两种方法采集的痰标本,合格痰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82.6%)明显高于不合格痰标本(9.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次性可控式吸痰管吸痰能有效防止痰液污染,提高痰标本合格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优于使用普通吸痰管吸痰,有助于提高婴幼儿肺炎患儿病原学诊断阳性率及指导后续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分析不同时间采集痰并培养的检验结果,为临床肺炎的诊断奠定基础。方法分析我院自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确诊的460例肺炎患者,分别于不同的时间对痰液标本进行采集并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经过不同时机的痰液采集后,经检验,晨起空腹采集痰液的试验组阳性准确率(217/230,94.3%)显著高于无固定时间采集痰液的对照组(179/230,77.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正确的时间采集患者的痰液标本并予以培养有助于检验准确率的提升,为临床肺炎的诊断奠定基础,应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的微生物标本在不同时间内进行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提高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集并制作的微生物标本共19416例,检验样本阳性率并分析不同时间段内阳性率结果差异。结果所有制作的样本中,2013年6月-2014年6月呼吸道微生物样本阳性率最高,阳性率达32.5%,其次为伤口分泌物、穿刺液标本、血培养标本、粪便标本、尿液标本;综合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所有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明显高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所有的微生物检验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生物标本检验有其独特的临床意义,不同时间段内的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率不一致,临床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临床指导,加强采集人员和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可提高检验阳性率。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的改进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12月,在儿科共对小儿进行痰标本采集7102次,改进前,常规痰液采集。2018年1月—10月,在儿科共对小儿进行痰标本采集5871次,改进后,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进行预调查,在2017年12月,对20名小儿的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在2018年4月对20名小儿的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改进后,采样不合格率、样本污染、样本量不足率,误漏诊率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调查家属对痰液采集的满意度评价高于预调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的改进可以明显提升样本质量,细菌学检验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段中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和引起原因。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9月我院制作的300例临床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临床标本微生物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在上述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中,呼吸道标本检验的阳性率最高,而后依次为阴道分泌物及穿刺标本、大便及尿液标本、血培养标本。2016年3月-2017年9月相较于2014年9月-2016年3月,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明显更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不同时段临床标本检验阳性率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应根据实际检验结果作为临床诊断治疗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方法研究标本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期间460例实验室送检标本,综合分析送检标本检验情况,对比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送检标本中微生物检出率为79.57%,其中血培养标本、呼吸道标本、粪便标本检出率均较高,但是失误率则为17.39%,从80例检验失误样本中可以看出,出现失误的原因较多出现在运输与存储方面,分别占据33.75%与31.25%。结论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检查过程中可以发现整体的阳性检出率不高,失误率较为严重,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进行规范化处理,提升微生物检验技术,逐渐完善检验规范性,为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该医院的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的结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4-2016年间的1050例临床不同类型微生物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血培养标本、粪便标本、呼吸道标本、各类非呼吸道标本),分为2014-2015和2015-2016两个时间段,所有研究标本均按照检验时间前后顺序,并回顾性的对其进行阳性率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除粪便标本外,其余各类标本在2014-2015时间段明显低于2015-2016时间段,(P<0.05)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要仔细分析各类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发生情况,提高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和诊断水平,为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也为疾病的治疗及其预后提供有效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时段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收集的临床微生物标本5160例样本开展研究。2015年8月,检验科开始筹备ISO15189实验室认可工作。严格按照质量体系要求,规范各类标本的采集、保存、运送流程。本文以2016年4月为时间点,划分为管理前组以及管理后组,每组样本数量2580例,每种样本各抽取半数。分析不同时段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结果管理前与管理后组相比,除尿液样本外,其余各类微生物标本阳性检出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不同时段微生物样本阳性检出率加以分析,能提升微生物阳性检出率,进而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合理化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临床不同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因素,以为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月1日—2016年10月31日在我院进行微生物检验的1260份标本为观察组,2016年11月1日—2017年4月30日的1140份标本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情况。结果研究组中呼吸道标本、血培养标本、粪便标本、非呼吸道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标本不规范、保存及运送不规范、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是影响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主要因素,临床检验过程中,应针对上述因素给予干预措施,以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中阳性率结果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及2016年1月-12月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标本共6760份,将其根据标本类型进行分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按照标准化操作检验,计算其阳性率。结果在所检验的6760例标本中,阳性率最高的标本为脓液标本。其次阳性率较高的标本为尿液标本,呼吸道标本相对较低、血培养,大便标本最低。在时间段上,2016年总阳性率比2015年高,两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性率结果在不同临床标本和不同时间段微生物检验中的发生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对不同临床标本和不同时间段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进行比较与分析,严格规范标本采集,提高临床诊治效果,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