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分析不同时间采集痰并培养的检验结果,为临床肺炎的诊断奠定基础。方法分析我院自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确诊的460例肺炎患者,分别于不同的时间对痰液标本进行采集并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经过不同时机的痰液采集后,经检验,晨起空腹采集痰液的试验组阳性准确率(217/230,94.3%)显著高于无固定时间采集痰液的对照组(179/230,77.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正确的时间采集患者的痰液标本并予以培养有助于检验准确率的提升,为临床肺炎的诊断奠定基础,应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的改进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12月,在儿科共对小儿进行痰标本采集7102次,改进前,常规痰液采集。2018年1月—10月,在儿科共对小儿进行痰标本采集5871次,改进后,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进行预调查,在2017年12月,对20名小儿的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在2018年4月对20名小儿的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改进后,采样不合格率、样本污染、样本量不足率,误漏诊率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调查家属对痰液采集的满意度评价高于预调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的改进可以明显提升样本质量,细菌学检验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培养与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对尿路感染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疑尿路感染者50例研究对象,以中段尿作为尿样标本,采用全自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与尿液培养以对尿液样本进行检测,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结果。结果50例患者进行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的标本中,标本为阳性31例,标本为阴性19例,阳性率为62.0%,阴性率为38.0%;细菌培养结果,标本中阳性30例,标本阴性20例,阳性率为60%,阴性率为40.0%。两种方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沉渣定量分析技术测定结果与细菌培养结果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尿沉渣定量分析技术准确性极高,在尿路感染的诊断中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尿路感染的筛查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细菌性痢疾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到2015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细菌性痢疾患者84例,通过对这84例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对其采用的护理方法主要是首先进行对症下药,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的疏导和饮食方面的指导,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护理治疗之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之下,患者的状态恢复到了正常的水平,并且对治疗的效果非常的满意,没有出现任何的并发症。结论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采用优质的护理服务,可以使患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不良的反应,治疗环境安全、可靠,操作方法简单方便,值得在以后的治疗过程中推广。
简介:摘要细菌性阴道病(BV)是阴道中高浓度的特征性需氧和厌氧菌群替代了正常的乳酸杆菌而引起的一种混合性细菌感染。早在1894年,就有关于这一疾病的描述,因为对致病微生物认识上的不足,当时称之为“非特异性”阴道炎。随后又有嗜血杆菌阴道炎、棒状杆菌阴道炎、厌氧菌性阴道炎等命名。1984年正式提出了BV这一术语并被普遍接受。BV是引起阴道分泌物或异味的最常见原因。发病率为10%~41%。妊娠合并BV将增加母亲和胎儿的围生期发病率,自然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羊水感染,产后子宫内膜炎和剖腹产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均有增加,适当的进行筛查以及抗微生物治疗能够大大减少以上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细菌检验方法,总结预防医院感染的方法及措施。方法抽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细菌感染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呼吸道、泌尿道、手术切口、皮肤软组织、肠道及穿刺液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并分析。结果本次接受的检测共123例标本,阳性率为84.7%,其中病原微生物80株,包括24株真菌,33株G-菌,23株G+菌;引起感染的菌种分别为白色念珠菌11例(22.0%),热带念珠菌10例(20.0%),其他真菌7例(14.0%),大肠埃希菌23例(46.0%),肺炎克雷伯菌21例(42.0%),铜绿假单胞菌19例(38.0%),引起感染的主要细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与其他菌种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患者在住院期间无可避免不受到细菌感染,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的细菌检验和预防措施具有重要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患者的院内感染率,要在临床中加强细菌医院感染防治措施。
简介:摘要胃肠外科术后容易出现肠道屏障受损,身体免疫系统被破坏,进而引发高烧、呕吐等病状,本文主要研究胃肠外科手术与细菌移位、以及肠道粘膜屏障、并发症感染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主要选择120例患者,其中60例观察组,分别在术前2h和术后2、24、48h采集外周血,进行全血细菌DNA、血D-乳酸等监测。观察指标为体温大于38°C或小于36°C,心率大于90每分钟等可判定SIRS感染,说明胃肠外科手术后感染症并发。在观察中可以发现,术后的血浆D-乳酸在2小时后开始升高,但是在24小时之后不会在升高,可判定24小时为其最高峰值。不仅如此,PCR阳性的患者外周血血浆D-乳酸浓度也(P<0.01),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89,P<0.01,表1)。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孕女性细菌性阴道病(BV)的临床特征。方法择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19例BV女性为研究组,另择取同时期于我院行节育手术的102例女性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BV检测。比较两组BV检测阳性率并统计BV阳性的不孕女性经治疗转阴后成功怀孕的人数。结果研究组BV阳性率为28.57%(34/119),对照组BV阳性率为11.76%(12/102),研究组BV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V阳性的34例不孕女性经治疗转阴后,成功怀孕25例。结论BV感染在一定程度上对育龄期女性正常受孕几率造成负面影响。对于不孕女性应行BV检测,对于BV阳性者应及时给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