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补中益气汤用于治疗脾胃气虚型不寐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5年10月来我院就诊并被诊断为脾胃气虚型不寐的患者8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服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主观症状改善程度和疗效评分的总有效率,分析补中益气汤用于治疗脾胃气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结果加以服用补中益气汤的观察组患者失眠改善程度较大,总有效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能够明显改善脾胃气虚型不寐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对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方案在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式以及疗效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以及观察组20例。对于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案,对于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进行治疗时,可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方案,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资料分析本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治疗的60例老年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患者,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30例)与实验组(30例),前者行常规西医治疗,后者联合中医治疗,比对两组医治前后症状积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医治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食欲不振(0.41±0.25)分、胃痛(0.32±0.15)分等症状积分均更低(P<0.05);实验组治疗后临床疗效96.67%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老年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可被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对脾胃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改善作用。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录的80例脾胃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均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对症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研究分析发现①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消化系统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③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脾胃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太子厌食饮结合捏脊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探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患儿12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小儿厌食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相应的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捏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食欲变化情况及其对应的中医病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小儿厌食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小儿厌食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7%,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后食欲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中医病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厌食的临床治疗与护理中应用自拟太子厌食饮口服结合捏脊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对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治疗中健脾助运小儿推拿法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小儿厌食症患儿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50)和常规组(n=50)。常规组口服中成药治疗,实验组接受健脾助运小儿推拿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0%,与常规组的94.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理前两组夜寐不安、便溏比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夜寐不安比例、便溏比例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治疗中健脾助运小儿推拿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具有操作方便、无副作用、无创伤等优势,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吴茱萸汤加减配合穴位艾灸方法应用于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的效果。方法我院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共收治有65例胃痛患者,经中医辩证诊断为脾胃虚寒型,并根据患者基础资料,参照其入院顺序,将其以顺序编号,以奇数为对照组,共33例,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偶数为观察组,共32例,给予吴茱萸汤加减配合穴位艾灸(双侧足三里、天枢、气海、关元穴)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继而探讨吴茱萸汤加减配合穴位艾灸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综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吴茱萸汤加减配合穴位艾灸方法应用于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无毒副作用,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治疗痰热型咳嗽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并对中医治疗痰热型咳嗽的应用情况并作相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我院大内科收治的140份痰热型咳嗽患者的病历,其中应用清肺化痰汤治疗的55例列为试验组,应用复方甘草口服溶液和头孢氨苄胶囊治疗的49例列为对照组,回顾性的分析临床治疗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显效为27例,有效为25例,无效为3例,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患者显效为19例,有效为20例,无效为10例,有效率为79.59%,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治疗效果更优(P<0.05)。结论我院以中医清肺化痰汤治疗痰热型咳嗽效果显著,且中医毒副作用较小,应在临床中加以重视,广泛推广,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