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集束化干预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影响。 方法 在我院工作的医护人员中随机抽取出 68 名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两种不同的干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命名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分别采用集束化干预和常规干预进行手卫生管理,比较两组医护人员进行不同的干预后对手卫生依从率的影响以及院内感染的发生几率。 结果 干预组医护人员采用集束化干预后手卫生依从情况明显改善,且依从率高于常规组,干预组医护人员接触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较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集束化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而且能够降低院内感染率,有效的保证了患者就医的安全性和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医疗等级评审管理体系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医疗等级评估管理体系对某综合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结果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78.33%,高于干预前的48.48%,干预后较干预前提升了61.56%(c2=260,P<0.000)。干预后,不同科室、岗位、手卫生时刻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干预后,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呈逐月上升的趋势,且自2017年6月起,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70%)。结论医疗等级评审管理体系能有效提升手卫生依从率,并可能保持在较高水平,是一项长期有效提升手卫生依从率的管理举措。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不同处理因素对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8个发病率较高的科室作为研究对象,2020年6月份对其进行手卫生依从率本底资料调查;7—9月,对其中5个临床科室免费提供手消毒剂+综合干预,其中3个科室仅采取综合干预;10—12月对入选科室仅采取综合干预,不免费提供手消毒剂,比较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及医院感染情况。结果:6-12月临床科室手卫生依从率为58.23%,各月份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月份手卫生依从率最低(35.34%);采取免费提供手消毒剂+综合干预措施后,各月份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55.65%~78.33%)明显提高,且取消免费手消毒剂后,各月份手卫生依从率(63.12%~66.23%)仍维持在较高水平。8—10月各科室手卫生依从率(43.35%~75.17%)均高于7月份,10-12月各科室手卫生依从率(63.42% ~73.32%)高于7月份(均 P<0.05).结论:免费提供手消毒剂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积极推动作用,但不是必要条件;反复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是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关键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感控熊猫监测对血透中心医护工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效果。方法:我院血透中心于2021年9月起开始应用感控熊猫监测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此前采取的是传统监测方式,应用感控熊猫监测之前一年间(2020年9-2021年8月)应执行手卫生次数2639次、之后一年间(2021年9-2022年8月)应执行手卫生次数2782次,观察对比前后一年间的医护工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手卫生执行(包括手卫生时刻、手卫生方法、操作步骤和操作时间)正确率。结果:应用感控熊猫监测之后一年间的医护工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显著高于之前一年间(P<0.05)。应用感控熊猫监测之后一年间的医护工人员手卫生时刻、手卫生方法、操作步骤和操作时间正确率均显著高于之前一年间(P<0.05)。结论:血透中心通过应用感控熊猫监测医护工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可以督促医护工人员主动遵循手卫生要求,及时有效地发现并纠正其手卫生问题,从而提高医护工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行康复护理对于运动功能以及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临床影响。方法择取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比较,按照抽签方法将其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组分别为63例。康复组行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并对比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以及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结果两组护理前的康复组运动功能(FMA)、神经缺损程度(NIH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MBI)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康复组的FMA、NIHSS、MBI等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综合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2例(3.17%),对照组为14例(22.22%),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行康复护理模式,对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的效果十分显著,利于减少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对降低二胎产后出血率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110例二胎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55)与观察组(n=55)。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焦虑量评分与抑郁量评分无显著差异,在护理后均较之前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在改善幅度上较对照组明显偏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剖宫产率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18.18%<47.27%、3.64%<12.7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在不同时间段出血量上均少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显著降低二胎产后的出血率,可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况,探讨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进行监测、统计和分析。结果共监测到36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暴露种类以锐器伤为主,占94.44%;血源性暴露源占75%;职业分布以护士为主,占61.11%;科室分布外科占47.22%,内科占22.22%;工作年限短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高,占58.33%;伤害发生的地点以病房、手术室居多,分别占52.78%、19.44%;导致伤害的暴露物种类以注射器针头、缝合针居多,分别占36.11%、16.67%;职业暴露的操作环节最多为锐器物用后处置,占38.89%,其次为拔针时,占19.44%。结论护士和低年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