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双重造影对直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住院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直肠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直肠腔内灌注胃肠声学造影剂后肿块灰阶超声特征,及患者静脉内注射微泡造影剂后病灶微循环灌注特点。按照肿瘤直径和核分裂象计数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分级,包括极低度危险性、低度危险性、中度危险性和高度危险性。其中极低度危险性与低度危险性为低危组,中度危险性与高度危险性为高危组。对照超声表现与病理类型,评估不同危险度间质瘤的不同超声表现。结果11例直肠间质瘤中,低危组7例(63.6%),超声表现为肿瘤直径<5cm,形态规则,呈圆形或类圆形,内部低回声为主,整体均匀低增强,液化坏死少见;高危组4例(36.4%),表现为体积≥5cm,形态不规则,呈圆形或类圆形,也可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均匀,整体不均匀高增强,见丰富或粗大血管,液化坏死区常见。直肠间质瘤的生物学行为与病灶大小、内部有无液化坏死、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有关,与病灶边界、形态无关。超声双重造影对直肠间质瘤诊断准确率为90.9%(10/11);超声灌注造影对直肠间质瘤诊断准确率为72.7%(8/11)。结论超声双重造影可对直肠间质瘤定性并评估其危险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艾滋病病毒/结核菌双重感染预防控制策略对艾滋病病毒/结核菌双重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2-2017.5期间收治的120例艾滋病病毒或者结核菌单一感染患者,随机性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双重感染预防控制与治疗策略,所有患者均随访(12.00±0.10)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双重感染预防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艾滋病病毒/结核菌双重感染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的艾滋病病毒/结核菌双重感染发生,差异性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艾滋病病毒/结核菌双重感染预防控制理论知识和健康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性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病毒/结核菌感染患者采取综合性预防控制策略,可较好的预防艾滋病病毒/结核菌双重感染发生,提高患者健康知识,并影响患者健康行为,达到预防控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