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震应急预案,归纳相关特征,探讨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及相关部门修订和完善地震应急预案提供参考性意见。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华人民共和周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中国地震信息网、中国地震局以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政府网站和防震减灾信息网,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震应急预案在地震应急工作中起到指导作用,保证了救援工作顺利开展,但各预案不同程度存在可操作性较差,预警预防机制不完善,指挥平台和避难场所保障程度较低,预案更新、修订无明确时间界定等缺陷。结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结合自身特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预警预防机制,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和指挥平台等保障措施,并对地震应急预案及时进行更新、修订,从而使其在未来的地震救援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发生频率较多的国家,但尽管这样,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变得越来越快,相应的医疗水平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地震发生后,我国在几次地震灾害当中的医学救援任务完成的都比较出色。该篇文章主要是以军民融合式的灾害医学救援的大背景为主要基础。对我国军民融合时灾害医学救援法规制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提出具体可行的法规体系。
简介: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岷县、漳县里氏6.6级地震2周内4377例地震伤员伤情及救援过程,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地震医学救援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收集震后1~14天收治的地震伤员相关数据,分析伤情和医院总体救治情况,并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截至震后14天,省内共收治地震伤员4377人,其中住院858人,危重伤员194人。伤员分布在岷县、漳县、宕昌和礼县。至震后2周,灾区向全省10个省市级医院转运伤员共145人;甘肃省精神卫生中心医疗救援队对受灾群众和伤病员等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千余人次;定西市卫生防疫机构震后2小时内启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制订和完善震后防病技术方案,迅速派出防疫应急队伍完成遗体处理、水质和疫情监测、环境废墟消毒、安置点防疫及大规模健康教育等工作。结论岷县、漳县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救治和卫生防疫应急指挥体系整合资源、统筹指挥、应对及时,完成了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疫阶段性任务,积累了宝贵资料和经验。
简介:目的:探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灾难救援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总结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2013-04-20四川芦山地震伤员护理中发挥其远程医疗服务的经验。结果:解放军总医院灾后迅速将无线便携式远程会诊系统配置于地震灾区伤员集合点医院,与位于地震灾区的多家医院及地震救援队救护车远程医疗系统联通,提供24h各相关专科护理的远程服务,对地震伤员的疑难护理问题提出诊治意见。据统计解放军总医院共进行远程护理会诊20余例,使灾区伤员的救治能力倍增。结论: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使灾难救援的伤员护理工作更加高效,实现了将最好的护理专家送到了救援的第一线,为我国在灾难救援中实施远程护理指导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简介:目的基于芦山地震伤病员疾病谱的实际药品使用情况,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芦山地震后1月内应急药品使用费用。方法收集该院震后1月内以应急药品的日使用金额、各药理分类占所有品种的累计百分率、日均费用、人均费用、DUI等于1时日均费用、人均费用、日均差额和人均差额等资料,使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统计分析芦山地震后1月内伤员应急救治药品的使用费用。结果芦山地震后1月,该院收治伤病员人数与药品使用金额波动趋势一致,提示费用趋势合理。ICD-10标化的伤情分类为6类,12种伤,药物使用费用占总费用比例为71%。病情分6类,药物使用费用占总费用比例为21%。基于伤情的药物共3类18种,人均费用和日均费用均值分别为1702.70元和186.87元。基于病情的药物共5类28种,人均费用和日均费用均值分别为185.13元和38.96元。注射给药人均费用和日均费用均值分别为口服给药方式的14.52倍和5.08倍。进口药物人均费用和日均费用均值分别为国产药品的7.10倍和5.28倍。结论影响药物使用费用的因素有:①伤病员的疾病负担和病情;②给药方式(注射剂vs.非注射);③同类药物是国产或进口;④DUI值评价的用药合理眭。DUI〉1,静脉给药及进口药物占比大,均可增加地震伤病员的用药费用。“应急救援药品服务包”备药应以伤情为主、病情为辅。为保证用药的及时、安全和有效,以注射剂为主,但其包装应能防摔防震,方便使用,剂量合理、满足病情需要。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心血管急症,其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确诊后应尽早抢救,保护心肌,缩减梗死范围…。因此,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安全平稳的途中监护以及相关医院的专科特色治疗构成了成功抢救患者、降低死亡率的有效链条。而要保证该链条的高效运转与衔接,需要具有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院前急救通讯指挥系统。武汉市急救中心于2001年引进了120通讯指挥调度系统。2003年对整个系统进行了改建使之成为更具现代化的通讯指挥系统。本研究通过对比引进该系统前后相关时间段和年龄段的AMI患者的预后、调度时间、通讯联络效应,探讨通讯指挥系统在AMI患者院前急救中的作用。
简介:摘要在医院的各工作岗位中,120急救指挥调度无疑是其中最至关重要的岗位。目前,因为起步较晚,我国的120急救指挥调度工作还有待完善。虽然,全国城市医院大都建立了自己的120急救指挥调度部门,但乡村医院的120急救指挥调度部门大都没有建立,120急救指挥调度城乡差距极大。为更好的完善120急救指挥调度工作,本文将就如何提升120急救指挥调度质量展开论述。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某一段时间院前急救调度的信息进行分析,总结特点,为提升院前急救水平和指挥调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2020年“120”指挥调度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主要统计呼叫疾病的种类、呼叫高峰时间段等。结果:经过统计可知,120院前急救呼救最多为交通事故上,其次是内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种类疾病;呼救最高的时间短是在18:00-24:00。结论:在院前急救指挥调度中,交通事故是常见的呼救原因,晚间和夜间是呼叫的高峰时间段。医院要根据这个特点来进行调度,在高峰时期要增加急救相关人员与物品的准备,提升急救水平,确保指挥调度的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护理应急管理系统的构建,并评估其实践效果。 方法 : 成立护理应急指挥组织 , 建立由 206 名护理人员组成的人力资源总库, 采取 “三库三梯队”细化分组与动态调配原则 进行 系统内人员的有效组织与配置 ; 开展应急救护能力培训, 建立护理应急预案,提升系统内成员护理救护能力 ; 建立有效信息指挥及应急保障系统,实施心理状态评估干预,保障人员的持续战斗力。 结果 : 截止 2020年 4 月 1 日, 206 名护理人员专科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考核合格率分别为 96.87% 、 97.72% ; 完成 预检分诊 99048 人次,筛查出确诊病例 6 例,疑似病例 47例,发热病例 2934 例,筛查率达 100%;完成 22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19例疑似患者、 78例留院观察患者的护理工作,未出现危重型病例及死亡病例; 有效推进援鄂医疗任务 。医护人员未发生交叉感染,无急性身体和心理疾病发生。结论 : 建立系统完善的护理应急管理系统能有效应对本次突发疫情 , 满足应急护理人员培训、疫情救治和安全防护的多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