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制备灯盏花素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VE-TPGS)聚合物胶束,并对其进行表征及体外评价。方法采用薄膜溶剂挥发法制备TPGS聚合物胶束,采用粒径测定仪、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胶束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动态膜透析法考察载药胶束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薄膜溶剂挥发法制备的胶束呈球形或类似球形,平均粒径为(20±2.62)nm,平均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0±2.14)%和(5.8±0.19)%;体外释放结果表明,制备的TPGS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结论该胶束制备工艺简单,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均可控,具有缓释作用。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价值的对照。 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到 2018 年 1 月我院确诊的肺结核疾病的患者 35 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查、痰涂片抗酸染色和培养法检测,对照三种检测方式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肺结核疾病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痰涂片抗酸染色和培养法检测,统计学意义存在( P < 0.05 )。 结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显示出痰标本中的结核杆菌数量变化情况,能够对病情起到监控作用,值得在临床。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阴道细菌检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验法、细菌培养法的实际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治疗阴道炎性感染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参与研究,给予100例患者均实施聚合酶链反应检验法、细菌培养法,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阴道细菌检验阳性率以及不同致病菌分布情况。结果:经统计,聚合酶链反应检验法的阳性检出率为91%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阳性检出率72%,两种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从聚合酶链反应检验法、细菌培养法结果上看,细菌比重由低到高分别为肠球菌、棒状杆菌以及特纳菌,两种方法在各种致病菌的检出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导致阴道炎症产生的致病菌包括肠球菌、棒状杆菌和特纳菌,从阳性检出率上看,聚合酶链反应检验法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度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有助于减少误诊、漏诊的情况,具有值得积极推广的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T7RNA聚合酶催化的荧光扩增技术(CellularFACTT)检测人循环肿瘤细胞中hTERT表达。方法以亲和素作为连接分子,连接生物素化的检测抗体和生物素化的DNA,加入r17RNA聚合酶进行转录扩增反应,对生成的RNA产物进行荧光检测,并同时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hTERT及CEA作为比对。结果64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hTERT阳性率是45.3%(29/64),血清CEA阳性率是57.8%(37/64);CellularFACTT方法检测循环肿瘤细胞的hTERT检出率为81.3%(52/64)。其检测的灵敏度与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T7RNA聚合酶催化的荧光扩增技术较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用于临床的诊断。
简介:目的探讨高脂血、溶血标本对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低水平HBV-DNA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收治的100例三酰甘油(TG)正常(TG≤1.46mmol/L)、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为(4.0-9.0)×10^3IU/mL的乙型肝炎患者采集血清标本,进行即刻检测,另外选择100份乙肝五项全阴且测不出HBV-DNA的高TG标本和100份乙肝五项全阴且测不出HBV-DNA的全血标本分别制备成高脂血、溶血血清标本,同时进行高脂血和非高脂血、溶血血清和非溶血血清的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高脂血和非高脂血、溶血血清和非溶血血清的HBV-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溶血标本低水平HBV-DNA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结果较空腹采集即刻检测的结果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联合抗酸染色用于肾结核组织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60份肾切除术后组织标本,其中肾结核病25份(阳性),非结核肾病35份,阴性。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联合抗酸染色技术对各标本结核分枝杆菌病原体进行检测。结果 65例患者中,抗酸染色阳性率15.38%(10/65),荧光PCR阳性率33.85%(22/65)。抗酸染色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40.00%(10/25)、100%(35/35)。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00%(22/25)、100%(35/35),二者敏感性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联合抗酸染色能进一步提高对肾结核组织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具有敏感性好,特异性强的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联合检测性传播疾病病原微生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妇科、皮肤科和泌尿外科等就诊的疑有性传播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实时定量PCR(FQ-PCR)方法,对淋球菌(NG)、解脲支原体(UU)、人乳头瘤病毒(HPV)6/11型以及16/18型四种性传播疾病病原微生物进行定量检测,并与定性PCR结果比较。结果100例标本均对四种性传播疾病病原微生物进行FQ-PCR检测,结果按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UU(36.00%)、HPV6/11(23.00%)、HPV16/18(13.00%)和TP(10.00%);随机抽取50例标本,并对其分别进行FQ-PCR与PCR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对于四种性传播疾病病原微生物的阳性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联合检测性传播疾病病原微生物具有快速便捷以及高效的优点,对监测、预防和控制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手术显微镜下采用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产生根尖屏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2例根尖孔敞开的无牙髓活力恒牙患者,患牙35颗,口腔手术显微镜下选择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形成根尖屏障,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硬固后予以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术后接受临床检查与X线片影像学检查与评定。结果35颗患牙中,有24颗于显微镜下一次性形成根尖屏障恰填,11颗通过显微镜下超声去除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后再次产生根尖屏障且恰填,包括5颗超填,6颗欠填。通过90天~5年的术后复查,35颗患者临床检查没有发现不适症状。其中个,其中15颗上颌前牙术后追踪平均时间为29个月,根尖骨质低密度影像消失与缩小分别有8颗、7颗;20颗畸形中央尖引发恒牙根尖敞开的下颌前磨牙术后追踪平均时间25个月,根尖骨质低密度影像消失与缩小分别有14颗、6颗。结论口腔手术显微镜下采用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产生根尖屏障的临床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