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红细胞经常会伴有一种生理特征那就是红细胞聚集,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的改变,比如血浆原因、外部环境因素等。红细胞适量的出现聚集现状是为了维护体内的循环,这个是必不可少的,若聚集出现过度的现象,会造成微循环的灌注发生不良情况,有可能还会形成静脉血栓等疾病。所以在对患者进行临床输血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红细胞聚集的情况,是否影响到红细胞输注效能和安全出血。

  • 标签: 红细胞 聚集性 影响原因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家族聚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100例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分析100例感染患者的感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结果家族聚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个人卫生,饮食习惯,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幽门螺杆菌感染史。结论分析家族聚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及时给予预防策略,能够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家族聚集性 幽门螺杆菌感染 危险因素 个人卫生
  • 简介:鉴于地锦草有明显的止血作用,本文就其之血机理进行探讨,并观察其对血脂的影响。实验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每日1次中药灌胃1.4ml/100g,连续15日。其方法是:(1)每2日在尾部采血进行血小板计数;(2)15日后采血测定血小板聚集;(3)15日后测定血脂。结果表明:地锦草能快速增加血小板数量(F=71.59,P<0.01),并能随给药时问的延长,血小板的数量也不断增加;15日后血小板聚集作用显著增强(tPAG=13.73,P<0.01);地锦草还能使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显著降低(tCHO=58.13,P<0.01;tTG=16.98,P<0.01)。

  • 标签: 地锦草 血小板 血小板聚集性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人HIV/AIDS聚集性传播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科学预防HIV/AID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回顾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中老年HIV/AIDS聚集的形成原因;结果5例中老年HIV/AIDS均为同源的性传播;结论要关注中老年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干预活动,要加大HIV监测检测覆盖面,及时发现中老年HIV/AIDS。

  • 标签: 艾滋病,中老年,聚集性,性传播
  • 简介:【摘要】2018年5月陕西某地高校出现结核病聚集疫情,通过当地CDC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关联381人中发现肺结核患者5例,均在半年内发病,检出率1.3%。造成疫情爆发的主要原因是首发患者没有及时就诊,密切接触者没有及时筛查,筛查后结核菌素强阳性学生没有进行预防服药治疗及追踪随访。建议严格按照《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要求,做好学生六早工作,加大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学校、疾控、家庭相互支持配合,减少发生学校结核病聚集疫情发生。

  • 标签: 肺结核 学校 聚集疫情 现场流调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主要探讨EDTA依赖血小板聚集及其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对某村手足口病聚集疫情的调查分析,为农村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对怒江兰坪某村手足口病聚集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起疫情历时15天,共有30例手足口病例,无重症病例。患儿年龄分布在11月-8岁,主要集中在2-5岁,实验室检测提示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结论:应加强宣传教育及卫生消毒,并积极推广手足口病疫苗接种,综合防控手足口病的发生。

  • 标签: []手足口病 聚集性病例 肠道病毒71型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主要探讨EDTA依赖血小板聚集及其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40例EDTA依赖血小板聚集者展开研究,利用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研究组采用手工计数方法分析,观察统计两种方法分析EDTA依赖血小板聚集血细胞情况。结果:观察统计两种分析方法发现,研究组与参照组血小板计数与白细胞计数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果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针对白细胞分类中结果显示,淋巴细胞影响效果最为显著。结论:EDTA依赖血小板聚集会给血细胞分析结果造成一定影响,可能会出现误差,需要高度重视。

  • 标签:
  • 简介:【摘要】流行性感冒又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有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和眼结膜炎,呼吸道卡他症状(即咳嗽、流涕、打喷嚏、鼻塞等)较轻。由于其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者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物品接触传播,流行季节容易在学校等人员聚集场所聚集发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蜡样芽孢杆菌引发的急性聚集胃肠道疾病的鉴定方法与结果。方法:2019年12月份蒙自市某幼儿园暴发聚集疑似食源性疾病,患儿临床症状表现为呕吐、腹痛等,市卫生健康局及疾控人员于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组共计采集水样、物体表面、呕吐物以及食品样本94份。参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实施食品微生物检验,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蜡样胞杆菌。结果: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共计检出蜡样芽孢杆菌样本7份,分别为幼儿呕吐物2份、厨房用水1份及食物4份。结论: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检验结果最终明确急性聚集胃肠道疾病诱因为幼儿食用由蜡样芽孢杆菌污染食品。

  • 标签: 蜡样芽孢杆菌 急性聚集性胃肠道疾病 鉴定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丁苯酞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随机抽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作为实验目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24例,研究组:24例。常规组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有助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丁苯酞 抗血小板 效果 联合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EAR1基因多态与脑出血(ICH)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肿扩大的相关。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12月150例ICH患者,均行PEAR1基因型鉴定以及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首次CT后24h内复查明确血肿有无扩大;随访3个月分析预后情况。根据PEAR1基因内含子区域的rs12041331位点基因型,将患者分为GG型组、GA型组、AA型组,比较组间血小板聚集功能、血肿扩大及预后的差异。结果:GG型组与GA型组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肿扩大率、预后良好率对比,P>0.05;GG型组与GA型组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高于GA型和AA型组、,血肿扩大率低于GA型和AA型组,预后良好率高于GA型和AA型组,P<0.05。结论:PEAR1基因多态与ICH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血肿扩大以及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

  • 标签: PEAR1基因多态性 脑出血 血小板聚集功能 血肿扩大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与其相关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4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采用回顾研究方式。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单一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治疗;常规组不服用任何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程度、出血方式。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史方面的患者数量显著超过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数量显著超过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会明显提升消化道严重出血的可能,患者的药物类型会直接影响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对于存在冠心病、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的患者而言,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对于十二指肠的影响最为严重,会导致肠黏膜严重受损。

  • 标签: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病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某幼儿园手足口病聚集疫情的调查分析,为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幼儿园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进行现场调查,并对结果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幼儿园此次手足口病疫情历时4天,发病4例,罹患率为0.81%。病例集中在小四班。临床症状以口腔疱疹和手足疱疹为主,部分患病幼儿有发热症状,无重症患者。调查发现该幼儿园配备1名保健医,晨(午)检制度未严格落实,居住环境拥挤,家长防病意识淡薄。结论生活密切接触是该起聚集性病例流行的主要原因,对疑似病例及早采取防控措施是控制该病的关键,并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控幼儿手足口病疫情。

  • 标签: 手足口病 聚集性病例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洪雅县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疫情进行调查,分析聚集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例感染情况及疫情传播链。方法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对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基本信息、发病经过和流行病学史等信息,并追踪密切接触者,分析其传播链。结果  本起旅游景区聚集疫情共发现病例72例,其中确诊病例27例、无症状感染者45例。此次疫情归于1起聚集疫情,前4例病例经四川省疾控中心基因测序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2.12.1(即BG.2进化分支)。经治疗,72例均已治愈出院。结论  本次疫情是由被成都确诊病例感染了的人到洪雅县某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引发的一起景区聚集疫情,旅游景区下一步要严格管理抵景区旅游度假人员,杜绝此类疫情再次发生。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冰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不可逆聚集的原因.方法对血小板收集浓度、二甲基亚砜融化温度、采后震荡与否、加入速度以及融化过程进行分组观察.结果血小板收集浓度不同,不可逆聚集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P<0.01);DMSO融化温度、加入速度对血小板质量有显著影响(P<0.01);血小板采后震荡可明显降低冻融后不可逆凝集率(P<0.01).结论冰冻血小板采集、制备、冻融等各个环节必须严格质量控制,规范操作.

  • 标签: 冰冻血小板 融化 不可逆聚集 二甲基亚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一起布鲁氏菌病聚集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布鲁氏菌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控措施,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例布鲁氏菌病疫情的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检验结果、职业人群知晓率、疫情处置情况进行分析;可疑者血液标本采用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R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结果根据《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及流行病学资料,证实为一起羊养殖场因职业暴露引发布鲁氏菌病聚集疫情,传染源为病羊,传染途径为病羊接羔、放牧、清扫环节接触病羊分泌物等。密切接触者检出布鲁氏菌阳性率为35.71%,畜牧部门羊只检出阳性率达51.11%;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知识总知晓率为51.48%,其中感染途径知晓率最低,为41.33%。结论职业人群自我防护意差、检疫及消毒措施不到位为主要暴露危险因素,通过及时采取规范治疗、病羊扑杀及无害化处理、环境消毒、健康教育等防控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聚集病例 调查分析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