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分泌蛋白ESAT-6(earlysecretedantigenictargetof6kD)对小鼠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理。【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稳定表达ESAT-6和经重组ESAT-6蛋白作用的小鼠RAW264.7细胞的凋亡;应用Caspase-3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变化;进一步应用Westernblotting分析稳转细胞系ESAT-6表达情况。【结果】RAW-EGFP-ESAT-6细胞系培养48h后的凋亡率与caspase-3活性显著高于RAW264.7和RAW-EGFP细胞系(P〈0.05);RAW-flag-ESAT-6细胞系培养48h后的凋亡率与caspase-3活性显著高于RAW264.7和相应对照细胞系(P〈0.01)。10μg/ml重组ESAT-6可显著诱导RAW264.7细胞凋亡,而5μg/ml重组ESAT-6无明显诱导细胞凋亡效果。稳转细胞系RAW-flag-ESAT-6细胞内flag-ESAT-6浓度大约只有500ng/ml。【结论】胞内低水平表达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ESAT-6可依赖caspase-3信号通路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凋亡。
简介:目的确定CA11编码蛋白的性质,细胞水平、动物体内的功能,并探索其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以及与其它已知抑癌基因、癌基因的调控关系.方法将CA11克隆至pcDNA3.1/Myc-His(-)A载体.CA11与空载稳定转染胃癌细胞株7901,细胞爬片后行抗Myc标签及8种抑癌基因、癌基因的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分析.CA11与空载稳定转染胃癌细胞株7901,分别行生长曲线及裸鼠荷瘤实验,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含有Myc标签CA11编码蛋白存在于CA11转染的胃癌细胞浆、细胞膜上及膜外.CA11稳定转染胃癌细胞株7901及裸鼠荷瘤实验表明,CA11能显著抑制其生长[21d,(292.29±28.76)mm3与(1330.50±110.07)mm3比较,P<0.01],转染CA11的胃癌7901细胞G165.5、S24.7,与对照组空载转染7901细胞G150.5、S37.1相比,G1期增多而S期减少.8种已知抑癌基因、癌基因在CA11与空载稳定转染胃癌细胞株7901均无表达.结论证实CA11编码蛋白为一分泌蛋白,在细胞水平及动物体内均能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它与多种已知抑癌基因、癌基因并无相互调节的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肺炎中白细胞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检测的运用。方法采取随机的方式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小儿肺炎患者给予常规性的护理模式,设为观察组。将观察组140例小儿肺炎患者分为两组70例为细菌感染组,70例为病毒感染组。回顾性分析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40例儿童设为对照组。检测三组儿童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和免疫球蛋白,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的小儿患者在治疗之前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34.39±18.19)mg/L、(8.05±2.19)mg/L,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CPR数值,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儿相比,病毒感染组和细菌感染组患儿CPR数值有明显上升,差异呈(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相比于治疗之前,通过治疗之后,三组小儿患者的CPR数值明显下降,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小儿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差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的免疫球蛋白IgM、IgG、IgA均较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测小儿肺炎患者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可以有效地区分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且免疫球蛋白的测定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在治疗肺炎过程中,患儿的免疫功能的重要作用。
简介: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对分泌IL-12树突细胞(DC)亚群CD11chighCD45RBlowDC功能的影响.方法磁珠分选技术获得BALB/c小鼠脾脏CD11chighCD45RBlowDC和CD4+T淋巴细胞.在CD11chighCD45RBlowDC中加入不同浓度APS(50、100、200μg/mL)处理,以不加APS的细胞作为对照,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2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40、CD80、CD86、I-A/E及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将CD4+T淋巴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未行任何处理)、未刺激组(加入未经APS处理的CD11chighCD45RBlowDC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高浓度APS刺激组(加入经200μg/mLAPS处理后的CD11chighCD45RBlowDC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高浓度APS刺激+抗体1组(加入经200μg/mLAPS处理后的CD11chighCD45RBlowDC、IL-12抗体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和高浓度APS刺激+抗体2组(加入经200μg/mLAPS处理后的CD11chighCD45RBlowDC、IL-12同型对照抗体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采用噻唑蓝法测定CD4+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4和γ干扰素水平.对数据行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未加APS刺激相比,3种浓度APS均显著增强CD11chighCD45RBlowDC表面分子CD40、CD80、I-A/E及TLR4表达及IL-12分泌,其中IL-12分泌呈APS浓度依赖性;CD86表达无明显变化.高浓度APS刺激组CD4+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高于未刺激组(F=13.438,P<0.05);高浓度APS刺激组细胞γ干扰素水平为(2784±137)pg/mL,高于未刺激组[(1952±101)pg/mL,F=12.177,P<0.05];高浓度APS刺激组细胞IL-4水平为(172±20)pg/mL,明显低于未刺激组[(193±19)pg/mL,F=11.963,P<0.05].高浓度APS刺激+抗体1组前述3项指标表达水平较未刺激组明显改善,高浓度APS刺激+抗体2组前述3项指标表达水平与高浓度APS刺激组接近.结论APS能够通过促进CD11chighCD45RBlowDC中IL-12的表达,诱导CD4+T淋巴细胞向Th1型反应
简介:目的了解胰岛素刺激后脂肪干细胞(ADSC)旁分泌因子的变化及其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1)分离培养人ADSC,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胰岛素刺激组(含终浓度1×10-7mol/L胰岛素的无血清DMEM培养液培养)和对照组(未加胰岛素的无血清DMEM培养液培养),每组6孔。3d后收集ADSC培养上清液(ADSC—CM),ELISA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量。(2)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将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均采用内皮细胞专用培养液培养:胰岛素刺激ADSC—CM组,培养液中加入经胰岛素刺激后的ADSC—CM;无刺激ADSC—CM组,培养液中含无胰岛素刺激的ADSC—CM;胰岛素组,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10-7mol/L的胰岛素;空白对照组,培养液中不添加刺激因素。3d后噻唑蓝法测定HUVEC增殖情况,数据用吸光度值表示。(3)另取HUVEC同上分为4组,培养12h时,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双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4)另取HUVEC同上分为4组后,体外细胞划痕法测定划痕后12、24、36、48h时HUVEC迁移距离。对实验数据行t检验。结果(1)胰岛素刺激组VEGF、HGF含量分别为(643±64)、(930±68)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7±47)、(577±84)pg/mL(t值分别为18.869、18.475,P值均小于0.05)。(2)胰岛素刺激ADSC—CM组、无刺激ADSC—CM组吸光度值分别为0.847±0.042、0.798±0.022,均高于胰岛素组的0.665±0.028(t值分别为4.579、3.732,P值均小于0.01)及空白对照组的0.674±0.031(t值分别为3.761、4.073,P值均小于0.01);胰岛素刺激ADSC—CM组吸光度值较无刺激ADSC—CM组明显增高(t=2.576,P〈0.05)。(3)胰岛素刺激ADSC-CM组、无刺激ADSC—CM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8±1.9)%、(9.0±2.0)%�
简介:背景:目前的研究表明,从胚胎大鼠大脑皮质分离的神经干细胞在胶原蛋白凝胶中可增殖并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联合胶原蛋白支架移植对脊髓损伤后鼠大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45只SD大鼠制作脊髓半切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造模1周后,细胞移植组大鼠运动皮质后部在脊髓损伤部位注入同种异体神经干细胞悬液,联合组在脊髓损伤部位注入同种异体神经干细胞结合胶原蛋白悬液,模型组不植入任何物质。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8周,3组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且联合组移植后8周BBB运动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移植后1周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3组均可见少量凋亡细胞及Bcl-2抗凋亡蛋白阳性细胞,大量Bax阳性细胞;随时间的推移,3组Bax凋亡蛋白阳性细胞、Bcl-2抗凋亡蛋白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并且移植后8周联合组、细胞移植组Bax阳性细胞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Bcl-2抗凋亡蛋白阳性细胞高于模型组(P〈0.05),此时3组均无凋亡细胞。表明神经干细胞联合胶原蛋白支架移植可抑制脊髓损伤后鼠大脑神经细胞的凋亡,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MSC)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免疫调节功能及支持血管形成能力。收集第4—6代BMMSC上清液提取外泌体,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蛋白印迹法检测其表面特异标志CD9,bicinchoninicacid(BCA)方法定量检测外泌体分泌量;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NC)作用72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PBMNC分泌的γ-干扰素(IFN-γ);实时定量PCR检测外泌体内免疫相关microRNA表达;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外泌体与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的作用方式,与HUVEC共培养后观察其网状结构形成;应用裸鼠体内试验检测外泌体对血管形成能力的作用。结果表明,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近似圆形,直径在40—160nm之间,表达表面标志CD9,其分泌量与接种细胞数呈线性关系,可抑制PBMNC分泌IFN-γ(P〈0.01),内含有免疫相关microRNA如miR301、miR22和miR-let-7a等,能促进HUVEC网状结构形成和血管形成(P〈0.01)。结论:BMMSC分泌外泌体具有免疫调节功能与支持血管形成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常规检查和尿沉渣检查尿液白细胞、红细胞及尿蛋白的结果对比情况。方法:根据不同的检查方式将我院 2017年 3月 -2018年 3月收治的 60例 尿液样本分作A组与 B组,每组 30例。 A组实施 尿常规检查,B组实施 尿沉渣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方法对尿液白细胞、红细胞及尿蛋白的三项指标,并对两组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A、 B两组检验方法中对红细胞、白细胞以及尿蛋白的阳性检查率没有明显差异, 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 采取尿常规检查和尿沉渣对尿液白细胞、红细胞及尿蛋白进行检测均可获得显著的效果,均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本研究检测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etinoblastomaprotein,pRb)在不同类型儿童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细胞周期、危险度、微小残留病(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监测、预后等临床诊断治疗监测指标的关系。对89例初发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包括25例AML,10例T-ALL,54例B-ALL)及7例正常对照骨髓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部分病例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①流式细胞术检测pRb的表达准确直观;②在各种类型的急性白血病中pRb的高水平表达具有普遍性,同一患儿白血病细胞pRb的表达明显高于非白血病细胞,在不同类型的急性白血病中pRb均有缺失表达;③pRb的表达水平与白血病细胞的细胞循环周期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Rb表达阳性的B-ALL中处于G1期的白血病细胞数显著高于pRb表达阴性的病例(92%vs77%);④B-ALL中,MRD阳性组pRb的表达量明显低于阴性组,且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前后非白血病细胞的pRb表达水平是稳定的;⑤pRb的表达量与B—ALL早期治疗预后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B-ALL预后不良组pRb的表达量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pRb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细胞中存在高水平表达或缺失等异常形式的表达差异,pRb的表达与白血病细胞的细胞周期、MRD监测、早期治疗反应的预后评价等存在相关性,对于B-ALL的治疗监测及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α(FAP-α)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中过表达,本文概述了该酶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条件下核受体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gamma(PPAR-gamma)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GZ)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umanperitonealmesothelialcellsHPMCs)、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s)水孔蛋白-1(aquaporin1AQP1)增殖以及基因水平的影响。方法以HPMCs和HUVECs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分成四组:对照组、RGZ组(10uMRGZ)、GW9662组(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gammaantagonist20uMGW9662)以及GW9662+R组(20uMGW9662提前作用1H后加入10uMRGZ)。应用比色法(CCK-8)观察RGZ等对HPMCs和HUVECs增殖的影响。应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罗格列酮等对水孔蛋白-1基因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①GW9662+R组与对照组相比,可以明显抑制HPMCs增殖(P〈0.01),其他组对HPMCs增殖没有明显影响(P〉0.05)。而对HUVECs,RGZ组、GW9662组以及GW9662+R组都可以促进其增殖(P〈0.01);②罗格列酮上调这两种细胞AQP1基因水平的表达。结论在体外,罗格列酮可影响HPMCs和HUVECs水孔蛋白质1基因水平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PAR-gamma从而影响上述两种细胞的AQP1的表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肺炎患者白细胞、血糖和C反应蛋白的检验结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2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A组,同期20例普通肺炎患者作为B组,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对三组的白细胞、血糖和C反应蛋白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血糖和C反应蛋白的浓度方面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在白细胞方面比较,A组和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A组和B组明显高于C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患者白细胞、血糖和C反应蛋白的检验结果,对判断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是CC趋化因子家族亚群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合成在炎症激活后由几个细胞(如T和B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树突细胞,成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下呼吸道上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诱导产生。趋化因子通过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来执行其生物活性,在急性和慢性炎症中起重要作用,能够诱导单核细胞谱系细胞和淋巴细胞向炎症组织的趋化性动员。研究表明,MIP-1α在肺部疾病如肺结核、哮喘、矽肺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