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具体指的是出现感染之前接受抗生素药物治疗,一般在存在感染高危因素手术中较为适用,一些手术虽然手术之后产生感染的风险比较小,但是倘若出现感染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因此需要给予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正常女性生殖系统和外界连通,外阴阴道和尿道以及肛门毗邻,非常容易遭受污染,并且阴道中具有正常菌群,包含革兰阴性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例如大肠埃希菌以及加德纳菌等,革兰阳性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例如肠球菌、乳杆菌以及棒状杆菌等,专性厌氧菌,例如动弯杆菌、消化球菌、类杆菌以及消化链球菌等,另外还包括念珠菌与支原体等,上述解剖学特点和阴道内微生物环境在临床妇产科围手术期间,因为自然防御功能遭受破坏,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内分泌出现改变,引发患者正常阴道菌群失调,出现机体感染的内源性病原体,现在普遍认为临床所有妇产科手术都需要接受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怎样合理选择抗生素种类、给药方式、途径和治疗效果属于目前医学专家们需要考虑的问题1-3,现在依照最近几年国内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现状开展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创面感染发生率为13.3%(8/60),观察组创面感染发生率为3.3%(2/6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3.3%(50/60),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0%(57/60),观察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应用在烧伤患者护理中,可以降低创面感染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贝优芬联合氦氖激光预防性使用对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放射性治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单纯氦氖激光照射,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贝优芬外用涂抹。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中,观察组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0级4例,Ⅰ级16例,Ⅱ级7例,Ⅲ级3例,Ⅳ级0例;对照组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0级0例,Ⅰ级2例,Ⅱ级16例,Ⅲ级8例,Ⅳ级4例,观察组患者皮肤损伤程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明显好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患者,采用贝优芬联合氦氖激光预防性使用,可有效降低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有效预防了放射性皮炎的发生,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预防性护理。方法通过选自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查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n=50例)。对照组患者在诊疗之后仍然使用常规性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行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浮肿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行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两者存在显著差异;且对照组患者的下肢浮肿发生率也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髋部骨折患者行预防性护理,具有显著的护理成效,能够有效的预防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时给予患者行护理干预,从而提升患者的康复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同用药方法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集的96例妇产科手术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术前给予头孢呋辛,术后6h重复给药1次,对照组术后常规应用头孢呋辛。结果观察组术后病率、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抗生素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体温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妇产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仅术后应用抗生素比较,术后病率、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抗生素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说明该方法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同用药方法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集的96例妇产科手术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术前给予头孢呋辛,术后6h重复给药1次,对照组术后常规应用头孢呋辛。结果观察组术后病率、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抗生素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体温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妇产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仅术后应用抗生素比较,术后病率、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抗生素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说明该方法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连续皮内缝合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后预防性回肠造口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收集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1月 10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均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后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根据造口术缝合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回肠与皮肤行连续性皮内缝合)和对照组(传统回肠粘膜与皮肤间断缝合)各 54例,观察两种造口缝合方式的手术时间,安全性,相关并发症情况,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造口手术时间分别为 5.3±2.6min和 11.6±1.8min,两组比较 P< 0.05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两种手术方式是安全的。各组患者术后随访 1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造口相关并发症分别为 5例和 13例,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9.25%和 24.07%, P< 0.05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实验组中未出现造口旁疝及造口回缩并发症。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均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表现。结论:回肠造口时采用连续皮内缝合技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无需拆线,造口美观,提高了患者接受腹壁肠造口的接受程度及生活质量,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预防性使用抗酸剂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及神经功能康复进程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急性缺血性卒中纳入标准的71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入组前评估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照组以针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脱水、控制血压、预防再中等措施为主,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施加常规的抗酸剂治疗,以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结局以及可能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两组患者观察期均为两周。结果观察组有1例患者在入组后第三天出现消化道出血,对照组患者在观察期内无发生消化道出血病例,但该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在观察期结束时采用ADL量表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ADL总分、基本日常生活能力(BADL)和工具性日常能力(IADL)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性。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常规应用抗酸剂与否对于发生应激性溃疡无明显的积极作用,而且对神经功能康复进程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