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温馨病房创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心血管内科四区于2016年8月~2016年10月通过将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应用于温馨病房创建过程中,对病房硬件,优质服务,护士礼仪进行评估后,从团队主线,质量主线,创新主线出发,提高病房硬件设施,提高护理质量。结果通过在温馨病房的创建过程中加入护理程序后,病房总体评分高于“温馨病房”创建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温馨病房”创建后,患者的满意度高于“温馨病房”创建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温馨病房”创建中应用护理程序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与中医护理双模合一病房的创建和管理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慢性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则创建优质护理与中医护理双模合一病房。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病房护士服务态度评分、服务技术评分、住院时间;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病房护士服务态度评分、服务技术评分、住院时间优于常规组,P<0.05;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优质护理与中医护理双模合一病房的创建和管理意义重大,可提高病房护理服务整体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提高,值得推广。
简介: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不足、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使更多学生享受优质教育,精品课程强调教授主讲、使用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免费开放三个关键问题,故将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引向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模式、带动教学现代化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大举措.教育部规划用5年时间建成一拥有数千门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的开放体系,为不断提高我国教学质量奠定重要基础,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自教育部提出精品课程建设至今已有3年,在其建设和申报的过程中,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也发现一些不利于精品课程健康发展的问题.本文就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作一评述.
简介:目的:探索建立一种利用核酸酶免疫试验中探针的熔解温度差异检测已知突变位点的方法.方法:目的靶基因经扩增后,5'末端标记洋地黄毒苷(digoxigenin,Dig)的等位基因探针与已结合在酶标板上的扩增产物杂交,其杂交的探针-DNA二聚体的碱基错配与未错配之间存在变性温度差异.选择适宜的熔解温度进行已知突变位点的检测,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标记探针进行识别、放大和结果判断.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当熔解温度为37℃时,扩增产物的加样量为5μl/孔和检测探针加入量为10pmol/孔时所测得A450值为0.800~0.923.等位基因检测探针的熔解温度为53℃,P1、P2与靶DNA结合率分别为86%和16%.当P1、P2按不同比例杂合时,其与结合率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r=0.9985).从8例人类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的血清标本检测中证实1例酪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VDD)突变、3例野生型,其余4例可能是杂合型突变.结论:本法具较高的检测灵敏度,且其突出的特点是能检测出标本中杂合突变所占的比例,间接反映出患者体内突变的类型和比例.这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价等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关键流程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12日~2017年12月7日期间于我院产科分娩的92例产妇分为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的46例产妇为对照组;接受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46例产妇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对母婴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掌握母婴理论、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以及脐部护理知识的产妇分别为44例(95.6%)、43例(93.5%)、45例(97.8%)、46例(100%);对照组中掌握母婴理论、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以及脐部护理知识的产妇分别为37例(80.4%)、31例(67.4%)、29例(63.0%)、39例(84.8%)(P<0.05)。观察组有36例产妇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10例基本满意,护理满意度100%;对照组有15例产妇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24例基本满意、7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84.8%(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产后护理中的关键流程,有助于帮助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深受广大产妇的认可,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