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临床分析研究,为科学研究及患者的治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16.09-2017.09期间确诊为肺结核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各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研究。结果两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VC、T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功能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肺功能指标低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因此,肺结核肺可以引起功能的损害,严重病变的肺结核极有可能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方法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研究对象,于同一阶段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发生人数均多于对照组,在咳嗽、咳痰、发热三项临床症状上,两组患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咳血、痰血、呼吸困难、胸痛、肺不张、声音嘶哑、胸腔积液以及消瘦等方面的临床症状上,组间对比P<0.05,差异明显;肺功能等级为为I级、II级和III级的患者均为观察组多于对照组,肺功能等级为IV级的患者对照组多于观察组,组间对比P<0.05,对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癌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多相似之处,导致肺癌患者易被误诊和漏诊,但是肺癌的临床症状表现相对更加严重,所以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加重,应给予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以及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本院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并在通过家属同意后将这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各30例。两组均选择合理的抗生素,参照组只用基本的抗生素;而治疗组则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综合性的手段,如合理有效的给氧、雾化及排痰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治疗等各种方式的治疗方法。结果在通过相应的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的30例患者中有29例治疗有效,其临床有效率为96.67%,而参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则为75%。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为5%,而参照组的不良反应率则为13%。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来说,给予在抗生素基础上的有效综合性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结核临床特征与诊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未并发肺结核的60例青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检查结果、治疗反应等。结果研究组咳嗽痰血、胸闷气促、发热盗汗、乏力消瘦、呼吸衰竭、肺外结核等临床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结核菌素试验(PPD)强阳性率、结核抗体(TB-Ab)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痰涂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痰涂阳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痰阴转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与检查结果,可避免出现误诊、漏诊现象,为患者提供对症方案治疗,确保较高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点及肺功能变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我院的COPD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n=96)、单纯慢阻肺组(n=11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吸烟指数、肺功能表现,随访2年记录两组患者的急性加重次数、每次急性加重的住院时间。结果在入选的所有COPD患者中,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占46.2%(96/208)。与单纯慢阻肺组患者相比,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患者FVC%pred、FEV1%pred、、DLCO%pred、FEV1/FVC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1)。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2年内平均每人发生急性加重次数(2.4±1.4)次;高于单纯慢阻肺组患者(1.5±1.6)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每次住院时间(12.9±8.6)d;高于慢阻肺组患者(8.3±7.4)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较为常见,在临床表现上容易混淆,根据既往病史、家族史、肺功能检查可进一步区分。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下降更为明显,发生急性加重的风险增加,住院时间延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梗塞的临床观察及诊断。方法以2015年11月29日至2017年2月10日我院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完全随机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CT诊断,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肺功能检查。对比两组诊断符合情况,分析观察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概率(100.00%)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过敏性肺泡炎(6.67%)可见小结节,且边界不清晰,结节病(13.33%)表现为肺部结节状影散在对称分布,且边缘清晰,肺门淋巴结可见双侧肿大;肺结核(80.00%)主要特征为粟粒样结节(分布、密度及大小均匀),边界清楚;观察组FVC值为(61.44±5.02)%,FEV1值为(2.09±1.43)L,FEV1/FVC为(69.07±3.24)%。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梗塞诊断存在一定难度,临床结合CT诊断及肺功能检查等方法,可提高准确性,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针对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为(27.45±5.12)分,对比对照组(34.69±6.36)分有明显的降低;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ADL评分为(4.29±1.18)分,对比对照组(6.57±1.38)分有明显的降低。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联合常规西医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呼吸内科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单号单双数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增加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92%,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内科治疗中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能够增强其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临床症状也都得到有效改善,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延续护理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6年3月份——2017年3月份我科室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84例分成两组,对照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跟踪调查结果比较,观察组遵医行为达到95.24%的以从率,较比对照组71.43%结果有明显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生活质量调查中,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续护理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显著,患者的遵义行为得到有效的提高,利于患者的预后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