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骨折凝血功能等常规实验检测的改变及其价值。方法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外伤骨折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合格的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外伤骨折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检测数据。结果经骨折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后发现,观察组外伤骨折患者检测指标有较大变化,其变化较正常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研究显示,外伤骨折患者折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的改变可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机体障碍,严重时可伴发血栓形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840例,其中发生产后出血52例,收集分析各产妇临床资料。结果52例产妇产后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59.62%,胎盘胎膜因素占32.69%,软产道损伤占7.69%;产次>2次、分娩孕周≥40w、剖宫产、多胎妊娠、合并瘢痕子宫、合并妊娠并发症以及新生儿体重≥4000g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比例分别为9.72%、5.76%、4.56%、9.80%、25.87%、10.72%和23.39%,明显高于产次≤1次、分娩孕周28~40w、阴道分娩、单胎妊娠、无瘢痕子宫、无妊娠并发症以及新生儿体重<4000g产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娩方式、多胎妊娠、瘢痕子宫、妊娠并发症和新生儿体重是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OR=2.184、2.464、6.056、2.812和10.135,p<0.05)。结论筛查危险因素,加强产前宣教和孕期系统保健,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有效控制产妇产后出血发生,降低孕产妇和胎儿死亡率。
简介:目的:采用组织追踪成像(TTI)评价冠状动脉(冠脉)疾病患者的心肌收缩期及等容收缩期的运动。方法:85例因胸痛住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术前1周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及TTI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50例,各支冠脉狭窄程度均〈50%)和冠脉狭窄组(35例,至少1支冠脉狭窄程度≥75%)。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心肌收缩期运动呈梯度递减的抛物线样位移曲线,等容收缩期运动呈现为以正向为优势的双向位移曲线或单正向位移曲线,收缩期峰值位移(Dsys)从二尖瓣环处向心尖段递减,等容收缩期峰值位移(Divc)从基底段向心尖段递减。冠脉狭窄组Dsys的递变规律与对照组一致,但Dsys减小(P〈0.05),多个节段的Divc值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部分节段的Divc递变规律消失。此外,冠脉狭窄组患者中出现收缩后最大位移(Dmax)者较多。结论:冠脉狭窄时,Dsys及Divc均受影响,且多出现收缩后收缩现象。采用TTI定量评价左心室长轴运动可能有助于诊断心肌缺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芩苷、珍珠母、栀子苷以及胆酸等传统中药应用于脑缺血疾病治疗中的药理通路和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脑缺血模型小鼠100只,将其均分为黄芩苷组、珍珠母组、栀子苷组、胆酸组以及模型组,即每组各取20只。在其出现脑缺血后的2个小时内,分别予以对应药物治疗。1d后,分别提取其脑海马组织总RNA。采用与小鼠缺血相关基因芯片检测其基因表达谱变化,同时使用处理软件分别选择黄芩苷组、珍珠母组、栀子苷组、胆酸组与模型组的差异基因。选择通路信号,对不同组分的药效机制进行分析。结果黄芩苷组与模型组的差异基因数量为45条,珍珠母组与模型组为31条,栀子苷组与模型组为51条,胆酸组与模型组为55条。对四组分差异最相似的前2位信号通路可得出以下结论,栀子苷、胆酸及珍珠母等三组在过程中均有存活、死亡以及信号通路的调控。而黄芩组对A与G蛋白信号有调控功能,胆酸组对MMDA有依赖性的LTP调节。结论利用网络分析和组学技术应用于传统中药的药理通路分析研究中,能够实现疾病模块和药物模块的对接,更系统、科学的对清开灵中药理作用机制进行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尿酸血症与骨质疏松、高血糖、肥胖等在体检人群中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2月-2016年6月到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体检者中随机抽取2200例,对其高尿酸血症与骨质疏松、高血糖、肥胖等数据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2200名体检者中,被检出患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高血脂、高血糖和肥胖症者共682名,所占比率为31.00%(682/2200);其中,50岁以上人群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疾病的发生率高于50岁及以下人群者;高尿酸血症者骨质疏松、高血脂、肥胖症、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5.81%、16.13%、3.96%、11.73%,非高尿酸血症者骨质疏松、高血脂、肥胖症、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11%、1.45%、0.72%、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血糖、血尿酸、血脂水平可伴随个体年龄增长而上升,而高尿酸血症与骨质疏松、高血糖、肥胖等存密切关系,临床应加强对高尿酸血症的筛查力度,早期确诊、治疗,降低个体骨质疏松、高血糖、肥胖症等疾病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痔手术后排便困难患者实施耳穴埋豆联合灸天枢等穴干预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痔手术后住院治疗患者12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耳穴埋豆联合艾灸天枢穴等进行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术后排便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术后排便改善情况显著比对照组更优,组间对比均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痔手术后排便困难患者采取耳穴埋豆联合艾灸天枢等穴位干预具有良好临床效果,有效改善患者排便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NP(B型钠尿肽)和IL-6(白细胞介素-6)等细胞因子应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65例CHF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作为研究组,均行BNP、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同期选取65例健康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与其BNP、IL-6、IL-1β、TNF-α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BNP(632.22±423.68)ng/L及IL-6(9.31±5.69)ng/L等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HFⅣ级患者IL-6(34.52±18.68)ng/L、BNP(1158.51±393.29)ng/L等指标测定水平均显著高于Ⅰ、Ⅱ、Ⅲ级(P<0.05);治疗后IL-6(4.26±1.23)ng/L、IL-1β(12.23±5.27)ng/L、TNF-α(24.26±10.24)ng/L、BNP(102.67±34.29)ng/L等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低(P<0.05)。结论CHF患者BNP、IL-6等水平较正常人群高,且随心功能分级升高而水平增加,经药物治疗后可有效缓解。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沙参麦冬汤与降糖药等对糖尿病伴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糖尿病伴肺部感染患者,以信封法随机将患者分入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并分别为其采用降糖药、降糖药+沙参麦冬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肺部感染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沙参麦冬汤与降糖药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伴肺部感染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效治疗其肺部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将督脉合肾俞、志室穴隔姜蒜灸疗法实行于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研究对其血清FSH、LH、E2等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作用。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浏阳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妇产科门诊和住院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共60例均纳入资料数据研究中,随机数字分配法分组,1组纳有30例,雌孕激素序贯治疗方法予以对照组患者,督脉合肾俞、志室穴隔姜蒜灸疗法予以观察组患者,计算2组患者入组之前、治疗之后的血清FSH水平数值、血清LH水平数值、血清E2水平数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之后的血清FSH水平数值、血清LH水平数值、血清E2水平数值和对照组患者计算数值对比,出现P<0.05结果,形成数据对比的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治疗中采用督脉合肾俞、志室穴隔姜蒜灸疗法可改善其血清FSH、LH、E2等相关激素水平,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丹参川芎嗪与维生素B12联用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并分析给患者症状、体征及肌电图等改善率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以信封法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患者各40例。其中对照组基于基础治疗加用维生素B12,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对比两组的症状改善率、体征改善率、肌电图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率。结果研究组症状改善率为92.5%,对照组为67.5%;研究组体征改善率为97.5%,对照组为77.5%;研究组肌电图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率为95%,对照组为75%,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联合使用丹参川芎嗪与维生素B12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体征、症状与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