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疾病采用放射 CT 血管造影诊断对降低诊断失误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近年来我院诊 治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选取 40 例。两组患者均进行 CT 血管造影检查,对照组采用 3mm 的方法进行数据重建,观察组采用 1mm 的方法进行数据重建,探究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检查出的钙化斑块个数、小钙化斑块个数多于对照组,观察组的 检查结果较优(P < 0.05)。结论采用放射 CT 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进行诊断,使用不同厚度的数据重建对诊断结果有 影响,采用 1mm 的方法进行数据重建可以降低诊断失误,提高诊断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放射 CT 血管造影诊断 诊断失误率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液泵在儿科病人注甘露醇时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36例注 20%甘露醇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 18例,观察组采用输液泵注甘露醇,对照组采用传统重力输入法注甘露醇,比较两组患儿输液剂量准确度、注时间精确度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输液剂量准确度、注时间精确度及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儿科病人应用输液泵注甘露醇,有助于保证输液剂量准确、注时间精确及提高家长满意度。

  • 标签: 输液泵 儿科 输注 甘露醇 剂量 时间 满意度
  • 简介:乳腺乳头状病变是一组具有异质性的肿瘤性病变,往往伴随存在,从而影响乳腺病变的整体评估。其中,老年女性好发的包裹性乳头状癌及实体性乳头状癌作为乳头状病变的新分类,尚缺乏系统性的影像学研究。本文对乳腺乳头状病变的导管造影术、X线摄影、超声及MRI进行综述性分析,以病理特征为对照,总结其影像学诊断特点,为降低其术前诊断低估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乳腺乳头状病变伴不典型性增生或包裹性乳头状癌及实体性乳头状癌的早期发现、精准诊断、及时治疗提供理论性指导。

  • 标签: 乳腺乳头状病变 影像学诊断 低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效果及检出。方法:入选 60 例乳腺肿块患者,对所有患 者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诊断效果。结果:在 60 例乳腺肿块中,检出 28 例良性肿瘤,所占比为 46.67%、 30 例恶性肿瘤, 所占比为50.00%,检出为 96.67%;误诊 2 例。恶性肿瘤在血流分级中,0 级所占比 6.67%、I 级所占比 30.00%均低于良性肿瘤;fl 级所占比 30.00%、皿级所占比 53.33%均高于良性肿瘤,P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乳腺良恶性肿瘤 鉴别 效果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预警护理干预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失禁性皮炎(IAD)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风险预警护理干预,比较2组IAD发生和大便管理情况优良、肛周皮肤损伤程度。结果:观察组IAD发生9.26%,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风险预警 护理干预 急诊重症监护室 失禁性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 血管造影(CTA )与冠状动脉造影(DSA )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和符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或已确诊为冠心病的 43 例患者作为实验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 CTA 与 DSA 检查,比较患者CTA 与 DSA 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结果,以 DSA 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A 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效能,观察 CTA 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及冠 心病符合。结果:对 43 例患者共 274 个病变节段进行检测,以DSA 为诊断结果为金标准,CTA 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灵敏度为 88.20%,特异度为 94.69%,准确性为 90.88%, 阳性预测值为 95.95%,阴性预测值为 82.92%; CTA 诊断冠心病符合为 93.02%, 诊断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符合为 91.47%,诊断斑块符合为 95.7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A 血管 造影诊断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狭窄较为准确,是一种无创、安全、高效的诊断方法。

  • 标签: CT 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诊断 符合率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相控阵线圈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对正常成人肛周肌群的显示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腹部体外相控阵线圈对38例正常成人[16例男性,22例女性,平均年龄为(56.3±19.7)岁]行肛周MRI。观察耻骨直肠肌与肛提肌及肛门外括约肌的关系、肛门外括约肌的分部及联合纵肌的构成。测量肛管、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长度,以及耻骨直肠肌和肛门内外括约肌厚度,并比较不同性别组之间的差异。结果:38例正常志愿者肛周MRI对耻骨直肠肌、肛提肌及肛门内外括约肌均能清晰地显示。耻骨直肠肌与其上方的肛提肌及下方的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之间有脂肪间隙分隔,属于独立的结构。肛门外括约肌分为深部、浅部及皮下部3部分。肛门内外括约肌间的括约肌间隙内可见两层纵行的纤维。男性的外括约肌厚度为(4.1±0.7)mm,较女性的(3.4±0.6)mm厚(P=0.003)。男性与女性之间肛管、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长度,以及耻骨直肠肌和内外括约肌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相控阵线圈高分辨MRI可清晰地显示肛周肌群及其周围间隙,为肛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精确的解剖学信息。

  • 标签: 正常成人 肛周肌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维生素 D+丁胺醇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对IgE 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随机选取 2019 年 6 月~2020 年 6 月在我院儿科诊治的 82 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不同治疗方案的两组各 41 例,将采用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的列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维生素D 口服的为观察组,将两组患儿治疗后 1 个月的血清 IgE 以及肺功能改善情况进 行分析,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在采用维生素D 联合丁胺醇治疗的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97.56%,高于对照组的 82.93%,x2=4.9865,P=0.0255;患儿的FEV1(2.23?.59)、FVC(3.33?.54)以及 FEV1%(74.90?.61)均优于对照组的 (1.27±0.56)、(2.12±0.45)、(64.62±3.54),同时血清 IgE 值(12.34

  • 标签: 维生素D 沙丁胺醇 小儿支气管哮喘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reastinvasiveductalcarcinoma,IDC)超声声像图特征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及增殖指数Ki-67阳性之间的关系,探索超声技术能否为IDC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等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集的79例IDC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肿块大小、形态、边缘、钙化、淋巴结转移及血流信号等),以及ER、PR、Ki-67的阳性情况,分析IDC超声声像图特征与ER、PR及Ki-67阳性之间的关系。结果:IDC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ER阳性47例(59.5%,47/79)、ER阴性32例(40.5%,32/79);PR阳性46例(58.2%,46/79)、PR阴性33例(41.8%,33/79);Ki-67阳性55例(69.6%,55/79)、Ki-67阴性24例(30.4%,24/79)。IDC超声表现为边缘毛刺征及未发生淋巴结转移与ER、PR阳性增高有关(P<0.05);肿块内微小钙化、血流显像分级呈富血供及发生淋巴结转移与Ki-67阳性增高有关(P<0.05);而瘤体大小、形态与ER、PR、Ki-67不相关(P>0.05)。结论:IDC超声声像图特征与ER、PR、Ki-67阳性相关,超声技术可便捷地为IDC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等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超声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KI-67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施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及复发。方法:针对 72 例本医 院诊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纳入实验资料, 2019 年 8 月至 2020 年 8 月是抽取时间,以奇偶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每 组各 36 例。分别予行常规治疗、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比对两组治疗前后宫内微环境相关指标、临床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 结果:(1)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宫内微环境相关指标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治疗后宫内白介素 6、肿瘤坏死因子a、干扰素Y 低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复发率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血流最大剪切(SR)及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4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65例2型糖尿患者分为病程≤5年组(A组)和病程>5年组(B组)。利用高频超声对所有观察对象的颈动脉进行测量,包括颈动脉IMT、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利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测量相关参数,包括血管舒张期内径(Dd)、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度指数(β)、顺应性(A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A组Ep、β增高(P<0.01),AC降低(P<0.05),IMT、PSV、Dd、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糖尿病A组和对照组比较,糖尿病B组颈动脉IMT增厚(P〈0.01),Dd增宽(P〈0.01),PSV、SR降低(P〈0.01),Ep、β增高(P〈0.01),AC降低(P〈0.05)。Ep、β与IMT呈正相关(r=0.527、0.556,P〈0.01),与SR呈负相关(r=-0.513、-0.537,P〈0.01),AC与IMT呈负相关(r=-0.477,P〈0.01),与SR呈正相关(r=4.58,P〈0.01),IMT与SR呈负相关(r=-0.537,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变化要早于IMT、SR改变,而低SR加速了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及动脉硬化的发展。

  • 标签: 2型糖尿病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血流最大剪切率 回声跟踪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与血流最大剪切(SR)及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早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55例和健康者50例。利用高频超声对所有观察对象的颈动脉进行测量,包括颈动脉IMT、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利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测量相关参数,包括血管舒张期内径(Dd)、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度指数(β)和顺应性(AC)。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Ep、β值增高(P<0.01),AC值降低(P<0.01),Dd增宽(P<0.01),PSV和SR降低(P<0.01),IMT无统计学差异。Ep、β值与IMT呈正相关(r=0.527、0.556,P<0.01),与SR呈负相关(r=-0.513、-0.537,P<0.01);AC值与IMT呈负相关(r=-0.477,P<0.01),与SR呈正相关(r=4.58,P<0.01);SR与IMT呈负相关(r=-0.537,P<0.01)。结论:早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及SR已发生改变,低SR加速了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及动脉硬化的发展。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血流最大剪切率 回声跟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