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保证用戊二醛进行消化内镜消毒的有效浓度,确保消毒效果。方法制剂室用碘量法测定每批戊二醛的初始浓度共10次,感染科和消化内镜室用戊二醛浓度指示卡测试使用中戊二醛浓度180次。结果戊二醛原液浓度均合格.使用中戊二醛浓度合格率为46.26%,原因与消化内镜消毒槽设计不合理,清洗方法不当,消毒液使用次数过多有关。经改进水槽设计,纠正不当清洗方法,限制使用次数,每日测试浓度,复查使用中浓度合格率为93.21%,使用次数≤20人次时浓度合格率98.66%。结论戊二醛溶液用于消化内镜消毒时,注意各病例用后,认真做好床侧清洗.每日监测其浓度,每批消毒液以使用不超过20人次为宜,能确保戊二醛溶液的浓度不低于1.8%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改良方法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为A组,2013年1~12月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为B组,2014年1~6月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为C组。A组送入手术室前20min用庆大霉素稀释液洗眼,入手术室后再次洗眼并应用0.5%碘伏消毒眼周皮肤;B组送入手术室前20min用和A组相同的药液洗眼,并于结膜囊内滴入0.1%聚维酮碘消毒液,入手术室后再次洗眼,应用0.5%聚维酮碘消毒眼周皮肤;C组在B组的基础上于术前5min在结膜囊内滴入0.1%聚维酮碘消毒液。比较3组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率。结果C组患者未发生术后感染。结论白内障手术应用0.1%聚维酮碘消毒液进行2次结膜囊消毒并用0.5%聚维酮碘消毒眼周皮肤,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冲吸式口护牙刷在经口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干预组采用改良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实施口腔护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改良Beck口腔评分、口腔异味视觉模拟评分及口腔护理操作时间。结果:实施口腔护理后,干预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3、5d首次口腔护理前,干预组改良Beck口腔评分及口腔异味视觉模拟评分均有随口腔护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实施口腔护理后第3、5d改良Beck口腔评分及口腔异味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与时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口腔护理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改良口腔护理可改善口腔卫生,减少病原菌的定植并降低VAP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改良式留置针固定方法与常规的固定方法细菌培养结果,为改良式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 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穿刺成功后,留置针导管送入血管 17mm,对照组( n=100)采用医用透明敷料按常规固定方法,实验组( n=100)采用先用无菌胶布固定针柄,再用医用透明敷料进行固定,两组患者留置针时间≥ 72小时 ,拔针时用无菌拭子采集留置针针眼周围皮肤标本及导管前段,进行细菌培养,比较其皮肤采样与导管前段采样细菌滋生率。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细菌滋生率对照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在无菌环境下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操作,并经留置针固定方法改良,可有效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避免细菌滋生。
简介:总结119例开放性骨折患者手术前应用改良清创消毒方法的经验。改良的术前清创消毒方法共4个步骤:(1)采用洁芙柔消毒洗手液对创面及手术区域皮肤进行清洗,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2)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口;(3)采用聚维碘酮在创口处外涂浸润3min,外加干净纱布包扎浸润创面以利聚维碘酮与创面充分接触,再用生理盐水冲冼干净浸润的聚维碘酮;(4)用安尔碘消毒液常规消毒。相对传统的清创消毒方法,改良方法增加了洁芙柔消毒液抹洗和对创面行聚维碘酮外涂浸润。本组患者清创消毒前伤口重度污染80例,轻度污染39例;清创消毒后,重度污染33例,轻度污染86例。本组119例患者术后感染率为16.0%(19/119),低于文献报道。
简介:乳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其外科治疗方式有改良根治手术、保留手术和根治手术,临床上以改良根治手术为主。但无论哪种手术方式,腋窝淋巴结清扫均为手术的标准组成部分,而其手术损伤是乳腺癌术后远期并发症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发症主要包括疼痛、麻痹、肩关节运动障碍、上肢水肿等。虽然手术本身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但合理的分期康复锻炼以及重视对康复锻炼的宣教是减少并发症并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有效方法。我科自2003年10月--2006年8月对19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病人进行分期功能锻炼,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新生儿女婴采集尿标本时实施改良式采集方法的意义。方法:从 2019年 02月 -2020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清洁间歇导尿护理在尿路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月间歇导尿患者81例,根据导尿护理模式分组,A组(改良清洁间歇导尿护理)40例,B组(常规导尿护理)41例,比较膀胱残余尿量、尿路感染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残余尿量比较,A组[(71.19±7.24)ml]低于B组[(86.21±6.73)ml](P<0.05);尿路感染率比较,A组[2.50%(1/40)]优于B组[17.07%(7/41)](P<0.05);满意度比较,A组[100.00%(40/40)]优于B组[80.49%(33/41)](P<0.05)。结论:通过实施改良清洁间歇导尿护理可显著减少膀胱残余尿量,降低尿路感染风险,提高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清洁间歇导尿护理在尿路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月间歇导尿患者81例,根据导尿护理模式分组,A组(改良清洁间歇导尿护理)40例,B组(常规导尿护理)41例,比较膀胱残余尿量、尿路感染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残余尿量比较,A组[(71.19±7.24)ml]低于B组[(86.21±6.73)ml](P<0.05);尿路感染率比较,A组[2.50%(1/40)]优于B组[17.07%(7/41)](P<0.05);满意度比较,A组[100.00%(40/40)]优于B组[80.49%(33/41)](P<0.05)。结论:通过实施改良清洁间歇导尿护理可显著减少膀胱残余尿量,降低尿路感染风险,提高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