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种PICC置管托手架并验证其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11月在我科拟行PICC置管的患者40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予常规置管,观察组予PICC托手架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护士操作时长和护士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主诉舒适比率(80%)高于对照组(1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操作时长合格率(80%)高于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满意度评分(9.25±0.14)高于对照组(5.15±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ICC置管中,应用PICC托手架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置管时间,提高护士满意度。
简介:目的通过使用输液用药安全提示软件,减少输液用药安全问题,提高护理安全质量。方法对易出现输液用药安全问题的特殊药物用简单扼要安全提示语进行标记,当在录入这些药物的医嘱时或打印这些药物的电子输液标签前,计算机将对这些特殊药物作出安全提示,医护人员必须看过安全提示并确认后,才能进入下一步操作程序。比较对应用输液用药安全提示软件前后发生的输液用药安全问题发生情况。结果使用输液用药安全提示软件后输液用药安全问题发生率由11.4%降至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输液用药安全提示软件的临床应用能有效的减少或杜绝输液用药安全问题。它的提示信息具有即时性和可更新性。
简介:[本刊讯]本刊讯,上海市护理学会科技开发工作委员会于2010年8月29日在苏州科技城会议中心组织召开了“护理用品研发转化交流会”。会议就上海市护理学会与苏州市惠尔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合进行的多功能自动医疗床临床测试和性能改进等事宜进行了探讨。有关专家报告了多功能自动医疗床的评价体系及应用结论,对自动医疗床LHA-147型样机的基本性能、操控性能、附件性能和整体使用4个方面进行了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并就该项目第2阶段临床多中心应用测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上海市护理学会理事长、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的护理部主任和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互联网背景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居家护理模式的构建,并进行实证研究。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40例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实施院内常规护理的同时,建立基于互联网的PICC导管居家护理模式进行联合干预;干预3个月后,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干预期间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患者返院维护费用及护理支出费用;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PICC导管自我管理能力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0%vs22.50%,P<0.05);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87.50%vs65.00%,P<0.05)。结论互联网背景下PICC导管维护居家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实证研究有助于改善肿瘤患者PICC置管安全性,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导管维护相关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且实施该护理模式不会增加护理支出费用。
简介:摘要:本研究专注于胸外科术后患者的营养与护理问题。针对患者的营养需求,提出了优化的营养支持方案,以确保患者获得充足的营养供给。同时,为提升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对护理方案进行了精心优化。通过实施这些优化措施,旨在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并促进他们的术后恢复。最终,通过严谨的效果评估,期望能够全面了解这些优化方案的实际效果,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简介:摘要:探讨手术室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优质护理的目标。认为护理人员不断优化护理流程,从心理护理到手术部位规范准备,使病人更舒适的进行手术,手术后能高效的恢复,为患者提供手术室专用的优质的护理服务。
简介:摘要:供应室管理对于医院运作的高效和安全至关重要。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采用追溯系统来优化供应室管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本研究主要探讨追溯系统在供应室管理中的运用及优化措施。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供应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如信息不完整、流程不畅、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等。然后,提出了利用追溯系统对供应室管理进行优化的方案,包括整合供应链信息、建立自动化监控、构建完整的追溯体系、优化供应室内部流程等,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浪费和保障患者安全。本研究发现,追溯系统对于提高供应室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价值,既可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医院运营成本,又有助于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最后,本文对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推广和完善追溯系统进行了探讨。
简介:摘要:《早产儿呼吸支持护理的优化与改进方案》旨在探讨和改进早产儿呼吸支持护理策略,以提升护理质量和预后。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梳理,我们明确了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严峻形势,以及现有护理方法的局限性。研究采用质性与量性研究方法,通过临床观察、护理干预和数据分析,探索更有效的呼吸支持护理实践。我们观察了不同呼吸支持设备的使用效果,以及医护人员在实施呼吸管理时的决策过程,揭示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结果表明,个体化、精细化的护理策略对于改善早产儿的呼吸功能至关重要。优化的护理措施包括精确的氧疗管理、恰当的体位调整、有效的气道清理,以及结合家庭参与的连续性护理。此外,我们还强调了多学科团队合作在早产儿呼吸支持中的作用,通过定期的病例讨论和专业培训,提升整体的医疗服务质量。通过这些改进措施,我们观察到早产儿呼吸状况的显著改善,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家庭满意度提高。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提出了一套针对早产儿呼吸支持的优化护理方案,旨在改善临床护理实践,为提升早产儿的生命质量和长期预后提供有力支持。未来的工作将着重于方案的推广和应用,以及进一步的循证研究,以期在更广泛的临床环境中验证和优化这一创新的护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