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镇痛泵一种液体输注装置,能使药物在血液中保持一个稳定的浓度,可以帮助用更少的药物达到更好的镇痛治疗。通常允许病人自行按压以在持续输注量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额外输注剂量,因此治疗更加个体化,符合疼痛感觉个体化差异大的特征。方法设对照组和研究组前者行普通护理,后者行术后镇痛泵护理,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诊疗后不良反应、 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不良反应 (血压 下降、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另外研究组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能显著降低手外科 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泵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同时提高惠者对于护理工的满意率 ,改善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和比较普外科术后疼痛管理及镇痛护理实践在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中的效果,以提升术后疼痛控制质量并优化患者康复过程。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于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从普外科手术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新型疼痛管理和镇痛护理实践,而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术后疼痛管理。评估指标包括术后疼痛强度、患者满意度和康复速度。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术后疼痛强度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以及康复速度加快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体表现在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中,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平均康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结论:普外科术后疼痛管理及镇痛护理实践的改进显著提高了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增加了患者满意度,并加快了康复速度。建议在普外科手术后采用本研究的镇痛管理方法,以优化患者的术后康复体验。
简介:摘要:术后肿瘤患者的疼痛管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探究术后肿瘤患者的疼痛评估与镇痛护理的有效策略。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疼痛评估体系和个体化镇痛护理方案。研究发现,多维度疼痛评估模型能够更全面地识别患者的疼痛特点,而个体化镇痛护理方案能够显著提高疼痛控制的效果,减少镇痛药物的副作用。此外,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患者教育也是提高疼痛管理质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的结论为临床护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升术后肿瘤患者疼痛管理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简介:目的了解护士对术后镇痛的认知、态度、行为状况并分析其相关性,以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提高术后病人镇痛效果。方法采用自设问卷调查方式,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院127名护士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士的一般资料、术后镇痛知识、术后镇痛态度、术后镇痛行为。结果127名护士术后镇痛知识百分制得分(90.26±17.26)分;术后镇痛态度百分制得分(75.68±14.38)分;术后镇痛行为百分制得分(88.24±8.22)分。术后镇痛的态度与术后镇痛知识、行为的得分呈正相关(r=0.163、0.198,P〈0.05),术后镇痛知识与行为得分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职称及工作年限护士,术后镇痛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接受过镇痛知识培训及有无手术经历的护士术后镇痛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术后镇痛知识认知较好,术后镇痛态度呈中等水平,术后镇痛行为较好。改变态度和促进积极行为是提高术后病人镇痛水平的必要前提,转变当前的术后疼痛管理理念,建立完善、可行的控制性毒麻药管理制度可促进护士术后镇痛态度和行为的正向发展。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镇痛泵对剖宫产患者术后自理能力、肛门排气、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以170例剖宫产手术后的产妇为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95例)和对照组(75例),实验组术后留置镇痛泵,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使用镇痛剂止痛。监测2组产妇术后首次自行翻身、坐起、下床、漱洗入厕的时间和患者的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术后首次自行翻身、坐起、下床、漱洗入厕的时间比无使用镇痛泵者早,P〈0.05;而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镇痛泵能有效地解决了手术后切口疼痛的问题,使患者有充分的时间休息,术后自理能力恢复快,且不增加恶心呕吐和延缓肠蠕动的恢复。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治疗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而疼痛是多数疾病最常见的症状,疼痛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也给患者增加了痛苦,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长期以来疼痛一直是医务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镇痛泵的使用为减轻患者痛苦,增强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和避免因疼痛而导致的各种并发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镇痛泵对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效果,及时发现患者术后疼痛治疗时出现的问题并给予解决,以达到最佳镇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