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输血检验中应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效果。方法:研究时段是2017.3-2019.6,研究对象是我院接收的180例需输血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与对照组(盐水凝集法)各90例,比较两组正反定型符合率、检验结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正定型符合率高;反定型符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阴性76(42.22%)例,其中RhD阴性率6.57%,C阴性率18.42%,E阴性率72.36%,交叉配血不和率2.63%。结论:输血前采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能提高依从性输血准确率,提高检验效果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病毒性肝炎患者75例(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将其作为观察组,并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75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均进行生化检验,观察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ALT(99.36±9.48)U/L,TBIL(22.84±6.92)umol/L,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LB(40.26±5.16)g/L,A/G(1.03±0.05),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诊断中应用生化检验,具有简便、快速等特点,并且可将其作为病毒性肝炎诊断的重要依据,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湿病患者血液ANA与血液ENA检验结果与意义。方法选取本院风湿科收治的143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均来自于2011年4月~2015年7月期间,同时,选取同一时期的143例接受常规身体检测没有患风湿病的正常者为对照组,检验两组患者的血液ANA与ENA。并对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液ANA抗体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53.85%、99.26%;血液抗ENA抗体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62.24%、98.57%(P>0.05)。结论检验风湿病患者的血液ANA与ENA的结果表明,患者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但敏感性不高,因此,应选择适合的指标对风湿病患者进行检验。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以供参考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4年10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中选取98例,通过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对照组49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采用抽取末梢血方式进行检验,观察组49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采用抽取静脉血方式进行检验,探究检验后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研究中可以看出,在经过血常规检验后的相关指标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存在较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抽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提高检验指标结果,从而促进治疗,可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4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表浅性膀胱癌患者,采用单盲随机的方式,运用钬激光(HOLBT)治疗40例、选择性绿激光(PVBT)治疗32例、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PKRBT)治疗22例,对三种手术方法术中出血、术中操控准确度、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手术时间、术后继发出血、肿瘤复发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三种手术方法对膀胱表浅性肿瘤的治愈率及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HOLBT组及PVBT组均无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等并发症发生,PKRBT组发生闭孔神经反射8例,其中膀胱穿孔2例。术中出血及术后继发出血情况PKRBT组>HOLBT组>PVBT组。术中操控准确易控PVBT组优越HOLBT组及PKRBT组。较小肿瘤(直径<2cm)手术时间三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较大肿瘤(直径大于2cm)手术时间PKRBT组明显优于HOLBTA组PVBT组(主要是肿瘤组织清除时间)。结论浅表性膀胱肿瘤PVBT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较HOLBT和PKRBT更好,尤其在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方面更具优越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的效果,为临床合理选择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治疗的60例胸腰椎结核,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统计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血沉、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6.8个月,两组患者的病灶情况、植骨融合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患者的内固定失败率及术前-末次随访时后凸畸形矫正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ASIA分级分别明显改善率(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明显减少内固定失败率,提高后凸畸形矫正率,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方式。
简介:目的:对不同麻醉术后不同时间点血压进行分析以探寻合理的术后血压监测时间。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硬膜外、腰麻、全麻的4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硬膜外麻醉术后各时间点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术前相比均有下降,差异显著性;腰麻所监测的术前收缩压与术后收缩压各时间段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前舒张压与术后舒张压、术后30min舒张压及术后1~2h舒张压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8h舒张压有显著性差异.血压下降:全麻术前收缩压与术后收缩压有显著性差异,术后血压上升,其余时间段无显著性差异.术前舒张压与术后舒张压及术后15min舒张压均有显著性差异,也表现为血压上升,其余时间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硬膜外麻醉术后需密切监测血压,腰麻监测时间着重在后期,而全麻监测时间着重在前期。
简介: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Ⅰ(cTnI)对多发伤病情和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09年2月诊治的68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严重创伤组(ISS≥16分)和对照组(ISS〈16分)间cK—MB、cTnI升高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情况。结果:严重创伤组cTnI阳性率30.6%、MODS发生率22.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5%和3.1%,P〈0.01。结论:对多发伤患者行cTnI检测有利于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建议临床常规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手术实施全身麻醉存在的医疗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我科实施289例高龄患者全身麻醉的临床资料,术中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维持麻醉中患者理想的生理状态,观察高龄患者全麻效果和安全性。结果289例高龄患者全身麻醉后,麻醉效果均较满意,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麻醉意外及严重的并发症,出现5例频发室性早搏,33例患者术中血压明显升高,12例患者血压下降,分别对症对症治疗得以纠正。结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应结合患者自身因素,充分做好术前相应评估和准备,术中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动态监测,维持麻醉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患者麻醉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中规范化护理的影响效果,给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8例成人咳嗽变异哮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命名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生活、心理、急性发作期、用药以及饮食等方面进行规范化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方法护理后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和复发率等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2.3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2.94%,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的复发率为11.76,%,护理满意度为82.3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能明显提高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效果,且效果持久,能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和治疗时机。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8例高分级颅内动脉瘤患者(Hunt-HessⅣ-Ⅴ级),采用蓝紫双色球法将其分成两组各1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治疗(发病至手术时间<72h),对照组采用延期治疗(发病至手术时间≥72h),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意识状态和治疗效果,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6.25±0.78)分与对照组的(6.17±0.91)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的GCS评分(10.08±1.27)分高于对照组的(9.14±1.36)分(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85.71%)高于对照组(57.14%)(P<0.05);观察组脑积水、破裂再出血发生率(21.43%、14.29%)与对照组(28.57%、21.43%)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7.14%)、脑血管痉挛发生率(21.43%)低于对照组(35.71%)、(50.00%)(P<0.05)。结论:采用早期介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瘤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意识复苏,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