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以供参考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4年10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中选取98例,通过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对照组49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采用抽取末梢血方式进行检验,观察组49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采用抽取静脉血方式进行检验,探究检验后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研究中可以看出,在经过血常规检验后的相关指标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存在较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抽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提高检验指标结果,从而促进治疗,可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观察疏血通治疗脑梗死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7例,依据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实施疏血通治疗,观察治疗组不良反应情况及临床事件,并比较。结果两组的临床事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副反应量表评分,分别为(4.58±0.21)分和(13.80±0.47)分,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出血、寒战,提示为“很可能”,因果评价恶心、血小板升高,提示为“可能”。结论脑梗死患者实施疏血通治疗时,可能出现寒战、血小板升高等不良反应,临床用药过程中,要控制频率及用量。
简介:目的:观察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4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阿加曲班治疗组(23例)和低分子右旋糖苷加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21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动脉血流参数的改变。结果:治疗组痊愈14例(61%),对照组痊愈4例(1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100%)亦高于对照组(76%);治疗组中治疗后椎动脉各血流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各参数均明显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应用阿加曲班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36例心脏术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36例病人分别于心脏术后半小时(Ⅰ组)及术后6~8h(Ⅱ组),分别测定动脉血PH值、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和混合静脉血pHv值、氧分压(PvO2)、氧饱和度(SvO2)及计算出氧利用率(O2ER)。并按SvO2均数分为≤65%(A组,n=11)、>65%(B组,n=25)两组。统计两组患者的ICU停留时间、在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数。结果:心脏术后病人的氧耗明显增加,SvO2与O2ER呈明显的负相关,A组术后低心排、心律失常、低氧血症发生率及ICU停留时间和B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SvO2是衡量心脏术后病人组织氧供需平衡的良好指标。心脏术后早期SvO2水平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死亡率的原因影响因素,前瞻性研究渗透式健康教育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死亡率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维持透析患者常见死亡影响因素及年死亡率,从2013年开始给予渗透式健康教育,分析接受渗透式健康教育对患者年死亡率的影响。结果2012年﹑2013年及2014年的年死亡率分别为17.00%﹑13.79%及8.33%,经医学统计学检验,渗透式健康教育对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因素复杂,给予渗透式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透析患者死亡率。
简介:目的:观察氨酚曲马多和双氯芬酸钠治疗常见急性疼痛24h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进行比较.方法:将急诊疼痛患者分为三组,A组38例予氨酚曲马多1片,1片/12h;B组25例予双氯芬酸钠1片,1片/24h;C组32例予氨酚曲马多和双氯芬酸钠联合用药,观察24h,评价疼痛缓解度及疼痛强度.结果:(1)A、B、C组用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2.89±1.32)分、(3.56±1.29)分、(2.59±0.67)分;(2)A、B、C组患者和医生满意度分别为55%和63%、52%和48%、59%和66%;(3)A、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3.1%,停药后不良反应发生均可消失.结论:氨酚曲马多治疗常见急性疼痛与双氯芬酸钠相比起效快、显效率高;对于中重度疼痛,二者合用起效快,持续镇痛时间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用臭氧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镇痛作用并对相应的中枢神经机制进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成年雄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并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给予大鼠注射不同剂量医用臭氧,注射的位置在损伤神经周围,然后观察不同剂量的医用臭氧对大鼠机械痛阈值的影响,并对其作用中枢神经的机制进行研究,主要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区中P2Y1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采用医用臭氧进行治疗后的大鼠机械痛阈值明显的增高,并且随着用量的增加,其疼痛缓解的情况也越来越明显,这个过程伴随着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区中P2Y1受体表达的增加,并且其疼痛阈值的增加和P2Y1受体表达也呈现正相关。结论: 医用臭氧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可以起到很好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机制与大鼠机械痛阈值以及P2Y1受体的表达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