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开窗支架型血管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AAA)初步结果。方法4例合并严重疾病无法行开放手术近肾AAA患者,根据术前CT数据定制个体化开窗支架型血管。于全身麻醉下置人此支架型血管并置入肾动脉支架。结果术后即时造影示各分支血管血流通畅,支架形态良好,两例有少量近端I型内漏。术后3个月复查4例患者支架形态正常,两例I型内漏均消失,但另一名患者出现Ⅱ型内漏。结论应用个体化开窗支架型血管治疗近肾AAA近期效果良好。

  • 标签: 开窗支架型血管 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瘤
  • 简介:目的:探索体育运动对轻度和中度抑郁症状大学生干预效果。方法:通过问卷调查选取抑郁得分在轻度和中度水平学生共113名,分为集体运动组、单独运动组和无运动对照组,进行为期6个月运动干预,每2个月用抑郁自评量表追踪被试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后2个运动组抑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运动显著改善了被试躯体化和抑郁因子2类症状(均P〈0.000);集体运动组效应量和效应速度均优于单独运动组(P〈0.001)。结论:运动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中、轻度抑郁症状大学生抑郁水平;改善躯体化障碍和抑郁心理障碍因子等症状。

  • 标签: 大学生 抑郁症状 运动干预
  • 简介:大咯血是呼吸内科常见急症之一,众多止血药物应用目前仍然是临床治疗基石。因为绝大部分经气管或血管介入止血治疗手段都需要有充分完成其准备条件时间窗。本研究总结了在需要选择呼吸介入术治疗之前及在垂体后叶素应用无效或难以承受其不良反应49例大咯血患者临床资料,旨在通过回顾分析,针对生长抑素治疗大咯血有效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作出初步评价。

  • 标签: 咯血 生长抑素 影响因素 有效性
  • 简介:目的探讨穿透主动脉硬化性溃疡(PAU)常见及少见临床表现。方法根据PAU发生部位、形态和数量,分析13例PAU患者相应临床表现。结果13例PAU中,常见临床症状是:胸背部或上腹部疼痛9例,胸闷、气短6例,头晕、黑视2例,左上肢无脉2例,偏瘫1例,下肢无力2例。少见临床症状是:咯血1例,进食哽咽感1例。常见临床体征及检查异常是:主动脉增宽6例,胸腔积液5例,心包积液2例,透视下左侧支气管上翘1例,主动脉瓣杂音1例。结论PAU临床表现各异,高危人群应警惕PAU存在可能。

  • 标签: 穿透性主动脉硬化性溃疡 临床表现 咳血 吞咽困难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以便正确处理。方法对30例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30例病人中,年龄>59岁21例(70.0%),其中男性24例(80.0%),合并高血压25例(83.33%),合并动脉硬化23例(76.6%),合并高脂血症16例(53.33%)。发病时以突发胸腹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可呈休克样表现,但血压反而升高或正常,四肢血脉搏不对称,新出现主动脉瓣返流杂音及主动脉分支部位或相应脏器急性缺血表现,CT、彩色超声心动图、MRI可提供主动脉夹层诊断可靠证据。结论提高对主脉夹层认识,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降低病死率关键。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早期诊断 治疗 影像学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主动脉瓣根部替换术(David手术)对于急性A型夹层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其临床疗效研究。方法从2016年至2017年,8例急性主动脉A型夹层患者在我院行了DavidI手术,均行David手术。患者平均年龄为49±6岁,全部为男性。1名患者进行了单纯David手术,1例患者进行了半弓替换,2例患者进行了杂交全主动脉弓置换,其余4名患者进行了全弓替换。平均随访时间为24±6月观察David手术治疗主动脉A型夹层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无30天内死亡及随访期间死亡;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41.305(189±37)min;心肌阻断时间111-219(144±37)min,术后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4-49(21±13)月,随访期间无患者需再次手术及死亡,主动脉瓣无反流3例、少量反流4例、中量反流1例。结论David手术为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年轻主动脉夹层患者提供了一个具有挑战治疗选择。目前我们数据表明这一方法是安全可行对于有经验心脏中心这一术式用于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其近中期瓣膜相关事件很少见,主动脉瓣功能在近期随诊中表现稳定。

  • 标签: 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术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 简介:对于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研究支持其为一种活动性病变过程,但是前瞻随机试验尚未揭示药物治疗能够预防疾病进展在主动脉瓣狭窄和高血压成年患者中,药物治疗应该从小剂量开始,必要时逐渐增加剂量在慢性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中降低后负荷一项随机试验未能显示出治疗有益作用。针对该病变而采用降低后负荷治疗仍然存有争议

  • 标签: 主动脉瓣疾病 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 前瞻性随机试验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药物治疗 病变过程
  • 简介: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不常见但可潜在危及生命疾病。在美国(人口约为2.4亿),每年至少发生6000例,但准确数字难以确定,因为许多病例未被诊断。在大系列尸解研究中,其流行率为0.2%-0.8%。主动脉夹层最高发生率在60-70岁年龄组,男性发病率是女性2倍,40岁以下主动脉夹层最常见于马方综合征患者及孕妇。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Β阻滞剂 粘合技术 人工血管内支架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主动脉-右心房分流技术减少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后出血临床效果和分流手术技术难点与要点。方法回顾我院1989年4月至2005年12月515例主动脉根部替换术,术中发生根部出血或预防应用主动脉根部-右房分流112例。总结体外循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平均输入血液制品量,二次开胸止血比率及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112例主动脉根部-右房分流中男性91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0±12.8)岁,体重(51—95)kg,平均(69±10.6)kg。在完成分流后,所有患者主动脉根部均得到充分止血,术后胸腔引流量400—1340ml,平均(848±271)ml。平均输血(750±250)ml,血浆(370±230)ml。3例因主动脉远端吻合口渗血行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3个月因血管移植物感染死亡外,余患者均存活。出院前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主动脉根部与右心房间无血流流动。超高速CT(UFCT)检查显示主动脉根部有血栓形成。结论主动脉.右心房分流技术操作简单,可以有效减少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后出血,显著改善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临床效果,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费用。

  • 标签: 动脉根部-右心房分流 主动脉根部替换术 主动脉外科
  • 简介: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成像技术描述正常胰腺和胰腺肿瘤血流动力学特征,探讨灌注CT在胰腺肿瘤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非胰腺疾病(对照)、105例胰腺肿瘤和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进行胰腺CT灌注扫描,分别测量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表面通透(PS)值。结果正常胰腺组织BF、BV和PS平均值分别为(135.24±48.36)ml·min^-1·kg^-1、(200.55±54.96)ml/kg和(49.75±24.27)ml·min^-1·kg^-1;胰腺癌分别为(31.77±19.36)ml·min^-1·kg^-1、(66.84±39.49)ml/kg和(37.64±27.14)ml·min^-1·kg^-1;十二指肠乳头癌分别为(93.04±48.13)ml·min^-1·kg^-1(97.12±89.80)ml/kg和(41.08±18.85)ml·min^-1·kg^-1;胰腺囊肿3项参数值接近零。胰腺癌3项灌注参数均显著低于正常胰腺(P〈0.05);十二指肠乳头癌BF和BV值显著低于正常胰腺(P〈0.05),而PS值与正常胰腺无显著差异;胰腺囊肿与正常胰腺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正常胰腺CT灌注表现为组织血流量、血容量均匀,毛细血管表面通透一致实质性器官;胰腺癌表现为低灌注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降低肿瘤;十二指肠乳头癌仅表现为低灌注,表面通透不变;胰腺囊肿内无血流灌注。64层灌注CT有助于胰腺肿瘤鉴别诊断。

  • 标签: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液灌注
  • 简介:自2002年进行了世界上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transcatheteraorticvalveimplant,TAVI)治疗主动脉狭窄,世界各地研究均表明:对于无法进行外科主动脉瓣膜置换(aorticvalvereplacement,AVR)或外科AVR手术存在高风险患者,这项新技术是安全有效。尽管进行TAVI手术多为高风险患者,但手术成功后30d生存率高于90%,

  • 标签: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 主动脉瓣 并发症
  • 简介:主动脉夹层是致死性很高大血管疾病,其典型组织学特征是主动脉中层退行变。由于对主动脉壁退行分子机制尚未阐明,目前尚缺乏有效预防主动脉夹层形成、进展和破裂措施。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敲除动物广泛应用,使主动脉夹层分子机制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就近年来主动脉夹层分子机制进展作简要综述。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退行性变 分子机制
  • 简介:<正>对45例SARS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95.6%(43/45)患者有SARS接触史,潜伏期2-20d,平均(7.3±4.7)d。临床表现包括有发热(44/45,97.8%)、干咳(31/45,68.9%)、乏力(27/45,60%)、胸闷及气短(24/45,53.3%),关节疼痛、腹泻(各12例,26.7%),4例患者出现咯血。15例重型患者中12例有明显呼吸困难,需无创呼吸机支持。约1/3患者出现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可有肝功能异常(24例,53.3%)及心肌酶谱升高(26.6%)。胸片出现渗出影平均时间为(4.2±2.9)d,CT出现异常时间早于胸片;胸片进展及开始好转吸收

  • 标签: 早期临床 重型患者 呼吸困难 肌酶谱 关节疼痛 无创呼吸机
  • 简介:我国是全球22个高负担国家之一,据2000年全国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结核病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并且农村疫情明显高于城市。为此我国政府建立起以政府领导、各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结核病预防和控制可持续发展有效机制,全面推行WHO推荐全球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实施DOT,即直接面试下服药。

  • 标签: 结核病预防 结核病控制策略 药新 督导 政府领导 可持续发展
  • 简介:目的:评价丁苯酞(NBP)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1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7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BP注射液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BI)和改良Rankin量表(mRS)]并记录不良反应。90d随访时再次评定BI和mRS。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两组NIHSS均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13.60±4.26)vs(9.31±3.79),对照组(13.57±4.20)vs(11.23±4.06),P=0.04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两组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d时两组BI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54.57±24.17)vs(77.86±21.46),对照组(54.14±23.81)vs(67.0±23.30),P=0.047]。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两组mRS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90d,治疗组mRS较治疗前明显减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3.40±0.81)vs(2.80±0.96),对照组(3.49±0.82)vs(3.29±0.93),P=0.03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NBP注射液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神经功能缺损,改善90d远期预后,安全良好。

  • 标签: 丁苯酞 脑梗塞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Cellvizio微探头式共聚焦内镜诊断胃黏膜病变能力。方法:收集门诊6例胃黏膜病变患者行Cellvizio微探头式共聚焦内镜检查术。检查中静脉注射荧光素钠作为荧光剂。每例患者均经内镜直视诊断、共聚焦微探头诊断并获取靶向活组织行病理检查。符合手术指征者行外科手术。结果:6例患者共7处病灶,其中息肉2处,黏膜粗糙、发红2处,浅表凹陷灶1处,隆起伴凹陷灶1处,深溃疡1处。所有患者均完成共聚焦内镜检查,共获得连续视频图像32段。微探头共聚焦内镜易于操作其诊断正确者为6例(6/7),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Cellvizio微探头式共聚焦内镜操作简便,即时成像,是有效胃黏膜病变诊断手段。

  • 标签: 共聚焦显微内镜 微探头 胃黏膜病变 诊断
  • 简介:目的:检测ToU样受体4(TLR4)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及血管痴呆(Va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情况.探讨TLR4在老年期痴呆发病机制中可能作用。方法:选择临床确诊AD患者(n=26)、VaD患者(n=31)和正常对照组(n=29)共86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膜上TLR4蛋白阳性表达率及平均荧光强度(MFI)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外周血单核细胞膜表达TLR4阳性表达率和MFIAD组和VaD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fP〈0.011,但在AD与VaD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D0.05)。结论:TLR4作为免疫炎机制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在AD、VaD发病中均表现为增高,提示炎机制在AD和VaD发病中均发挥了作用,TLR4可能不能作为鉴别诊断港在生物标熹物

  • 标签: TOLL样受体4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单核细胞
  • 简介:主动脉瘤腔内修复主要依靠放射显像技术进行术前监测、术中处理和术后随访.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血管造影在不同治疗阶段发挥不同作用,通常一种成像方式通过提供补充信息来支持另一种成像方式.多种影像学检查数据必须综合成一个连贯计划才能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和随访.本文拟对目前主动脉瘤影像检查方面已经确定和正在更新经验进行总结.

  • 标签: 主动脉瘤 血管 腔内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磁导航技术应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消融治疗有效和安全。方法对不同类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电生理标测基础上,采用NiobeⅡ磁导航系统(Stereotaxis,Inc)遥控操作进行温控射频消融治疗。5例入院诊断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45±18)岁。2例有器质心脏病病史。心内电生理诊断心房扑动2例,其中1例合并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右后间隔显性房室旁道1例,左后游离壁隐匿旁道1例。结果5例利用常规心内电生理标测后均采用磁导航系统遥控操作精确标测靶点并行射频消融,4例成功。操作时间(116±31)min,术者X光曝光时间仅为(4.5±1.5)min。5例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对不同类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初步研究表明,采用磁导航技术均可安全与有效地实施遥控标测和消融治疗,并且明显降低术者X光曝光时间。

  • 标签: 导管射频消融 磁导航系统 室上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