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30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全部患者在接受常规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左西孟旦,所有患者首先给予维持剂量0.05μg/kg/min静脉泵入,如患者能耐受,则2h后增加剂量到0.1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共给药12.5mg。治疗结束后,受试者接受为期5-7d的住院观察。在此期间进行心脏超声检测(统一的操作培训后采用Simpson法),检测呼吸困难改善及全身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心功能分级改善程度、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应用左西孟旦静脉泵入后,患者的临床改善情况良好,呼吸困难明显减轻,心脏功能明显好转,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患者用药后心脏的大小均较用药前缩小,射血分数(EF)明显增加,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明显下降,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低血压,在增加多巴胺静脉泵入剂量后均未出现严重后果。结论左西孟旦可以改善ADHF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显著降低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提高患者的LVEF,并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
简介:目的:比较GEMOX方案(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和吉西他滨单药方案用于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分、可切除胰腺癌辅助化学治疗(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索与无病生存(DFS)期和总生存(OS)期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ECOG评分0~1分的可切除胰腺癌患者,其中68例给予GEMOX方案辅助化疗:吉西他滨1000mg/m^2以固定速率(FDR)静脉滴注100min,第1天,奥沙利铂85mg/m^2静脉滴注,第2天,每2周重复,共8周期;35例接受吉西他滨单药化疗: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和15天静脉滴注30min,每28d重复,共6周期。比较2种辅助化疗方案的DFS期、OS期及毒性差异,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探讨预后因素。结果:GEMOX组和吉西他滨单药组的中位DFS期分别为370d和520d(P=0.815),中位OS期分别为803d和888d(P=0.4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种辅助化疗方案的毒性多为Ⅰ、Ⅱ度且易于控制,GEMOX组呕吐(30.8%比10.5%,P=0.019)及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38.5%比0%,P〈0.001)显著高于吉西他滨单药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2组发生率相似,分别为47.7%和44.7%,但吉西他滨单药组Ⅲ度以上ALT/AST升高发生率显著高于GEMOX组(7.9%比0%,P=0.048)。生存分析显示,分化差(P=0.002)、R1切缘(P〈0.001)、淋巴结转移(P=0.028)、术后CA19-9≥90U/mL(P=0.005)及未能完成全部辅助化疗疗程者(P=0.002)中位DFS期显著缩短;而分化差(P=0.001)、R1切缘(P〈0.001)、术后CA19-9≥90U/mL(P=0.003)及未能完成全部疗程者(P=0.001)等因素也预示中位OS期显著缩短。结论:对体力状态良好的胰腺癌患者切除术后,为期4个月的GEMOX方案,与为期6个月的吉西他滨单药化疗生存获益相似,GEMOX方案可视为辅助化疗的备选方案之一。分化差、R1切缘、术后CA19-9≥90U/mL及未�
简介: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dominantpolycystickidneydisease。ADPKD)是一种可威胁生命的单基因遗传肾脏疾病,以双侧肾脏多发囊肿进行性增大而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为特征。其在活产婴儿中的患病率约为1/1000~1/400,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性肾病,发病年龄一般在30~40岁。在欧洲约6%的终末期肾病由ADPKD引起。ADPKD由PKD1基因(80%)或PKD2基因(15%)的变异引起闭,PKD1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6p13.3,编码多囊蛋白1(polycytin.1,PC-1),PC-1是位于细胞表面的受体样蛋白,
简介:末期肾病患者约有30%~50%会发生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多个系统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危及生命。目前治疗有2种方法,即西那卡塞为主的内科治疗和经典外科手术切除,本文就2者特点结合最新研究进行分析。本研究认为西那卡塞适用于:①轻到中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患者;②对外科手术不能接受的患者;③手术禁忌证患者,比如重度骨骼畸形不能平躺,心肺功能不能耐受麻醉,肝脏及凝血功能严重障碍等。外科手术适用于:①肾移植术后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②西那卡塞无效患者;③不能耐受西那卡塞副作用患者;④无法承担西塞卡塞治疗经济负担患者。但这些结论仍需更高级别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简介:下列图书涵盖了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课题,可用作本学科的入门教材。BeauchampTL,ChildressJF.Principlesofbiomedicalethics.5thed.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1.BrazierM.Medicine,patientsandthelaw.3rded.London:Penguin,2003.CampbellA,CharlesworthM,GillettGetal.Medicalethics.2nded.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8.
简介:目的评价EUS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收益疗效。方法41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化疗组(21例)和单纯吉西他滨化疗组(20例)。吉西他滨化疗方案为1000mg/m^2,1次/周,静脉滴注,连用3周,休息1周;联合组在^125Ⅰ粒子植入后1周行化疗。评价临床受益疗效(CBR)。结果^125Ⅰ粒子联合吉西他滨化疗组临床受益率为57.1%,达到CBR的中位时间为1周,临床受益疗效持续的中位时间为21周;单纯化疗组分别为25%、4周和15周,两组前2项相差非常显著(P〈0.05),而临床受益疗效持续的中位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US引导下^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的CBR明显优于单纯吉西他滨化疗组。
简介: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米氮平对吉西他滨治疗的胰腺癌移植瘤裸鼠进食量、体重和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24只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吉西他滨组(术后第1、4、7、10天腹腔注射吉西他滨100mg/kg体重)和联用组(吉西他滨组+米氮平10mg·kg^-1·d^-1灌胃,持续21d),每组8只。术后21d处死裸鼠,比较3组动物体重、进食量、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吉西他滨组具有显著的抗肿瘤生长作用,但存在显著的胃纳减少和体重降低等不良反应。术后第21天,联用组和吉西他滨组胰腺癌移植瘤体积无明显差异,抑瘤率分别为69.13%和71.60%(P〉0.05);联用组进食量(3.12±0.11)g、体重(14.68±0.42)g,稍高于吉西他滨组的(2.96±0.14)g和(14.38±0.61)g(P值均〉0.05),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5±0.13)g和(17.46±0.52)g(P值均〈0.05)。结论吉西他滨化疗具有显著的抗胰腺癌作用,米氮平虽无显著增效作用,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剂量吉西他滨化疔的不良反应。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基因BRCA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多西紫杉醇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BRCA1的表达,用含多西紫杉醇化疗方案(TEC)对该组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分析其与多西紫杉醇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BRCA1表达阳性患者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稳定率、进展率分别为22.6%、71.7%、5.7%、0%;乳腺癌患者BRCA1表达阴性患者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稳定率、进展率分别为11.8%、58.9%、27.4%、2.0%,2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RCA1表达水平与含多西紫杉醇的化疗方案(TEC)的化疗敏感性呈显著正相关,BRCA1可能作为一项预测紫杉醇类疗效、筛选乳腺癌化疗药物、指导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新指标.
简介:目的比较吉西他滨动脉灌注化疗和外周静脉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旨在评估吉西他滨动脉灌注化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纳入标准,43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21例采用动脉灌注化疗(灌注组),22例采用外周静脉化疗(静脉组),两组均采用吉西他滨为基础联合5-FU化疗。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临床受益反应、肿瘤客观缓解率和不良反应。结果灌注组的临床受益率为81%,显著高于静脉组的50%(P=0.033);灌注组的疼痛改善率为76.2%,亦显著高于静脉组的45.5%(P=0.039);灌注组的肿瘤客观有效率为33.3%,略高于静脉组的22.7%,相差不显著(P=0.498);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外周静脉化疗相比,吉西他滨动脉灌注化疗能显著提高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受益率,其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良好。
简介: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长春西汀以及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提高疗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血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二十五味珊瑚丸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5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4例)给予二十五味珊瑚丸联合西比灵治疗,对照组(74例)单用西比灵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定,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进行评分。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血浆内皮素含量。结果与单用西比灵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二十五味珊瑚丸和西比灵联合治疗的观察组临床疗效好,总有效率高,可以更有效地减轻头痛的程度,缓解伴随的非头痛症状如焦虑、抑郁,不仅如此,联合治疗的观察组中血浆内皮素水平在治疗后下降更明显。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二十五味珊瑚丸和西比灵联合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检测DNA甲基转移酶3A(DNAmethyltransferase3A,DNMT3A)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患者原代细胞中编码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mammaliantargetofrapamycin,mTOR)基因的甲基化变化及基因表达情况,并研究西罗莫司靶向治疗该类AML肿瘤细胞的效果。方法:收集有DNMT3A突变及无DNMT3A突变的AML患者原代骨髓细胞,通过重硫酸盐测序(bisulfitegenomicsequence,BSP)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quantitativePCR,RT-qPCR)法分别检测mTOR的甲基化变化和基因表达变化,借助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cellcountingKit-8,CCK-8)及凋亡试剂盒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FITC)检测用西罗莫司处理前后有DNMT3A突变及无DNMT3A突变的肿瘤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情况。结果:DNMT3A突变的AML患者原代细胞中mTOR的甲基化降低且基因表达上调(P〈0.05),西罗莫司可有效抑制DNMT3A突变的原代肿瘤细胞的增殖并引起其凋亡(P〈0.05)。结论:与无DNMT3A突变的AML原代肿瘤细胞相比,西罗莫司可靶向mTOR抑制DNMT3A突变相关的AML原代肿瘤细胞的增殖,促使其凋亡,为进一步的临床用药提供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