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小儿心肌的临床诊断以及规范治疗的方法。方法抽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心肌的患儿45例,对其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心肌38例,占总体的84.4%,慢性心肌以及迁延性心肌7例,占总体的15.6%。临床表现包括有心慌、胸闷以及心前区不适等。在45例患儿当中,有2例为心源性休克,占总体的4.4%,阿-斯综合征3例,占总体的6.7%。37例患儿心肌酶当中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明显升高,占总体的82.2%,同时CK/CK-MB在6%以上,有16例患儿成cTnT(肌钙蛋白)明显升高,占总体的35.6%。通过心电图检查,其中有36例患儿心律失常,占总体的80%。在45例患儿当中,41例患儿临床自觉症状显著改善,通过心电图检查,ST-T改变完全消失,1例患儿死亡,其余患儿临床预后良好。结论小儿心肌的临床表现没有明显特异性,临床医师应该对其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对病人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儿心肌采取EKG(心电图)以及心肌酶学检查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临床体会 规范治疗 诊断 小儿心肌炎
  • 简介:目的观察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心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3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心肌患儿18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磷酸肌酸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两组,每组90例。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小儿心肌方面,磷酸肌酸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磷酸肌酸 小儿心肌炎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用于治疗小儿心肌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小儿心肌患儿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小儿心肌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磷酸肌酸钠,n=42)与对照组(常规治疗,n=42)。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肌酶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97.6%(41/42)、83.3%(35/42),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时,两组患儿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水平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肌酸激酶水平低于对照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水平低于对照组,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8%(2/42)、19.0%(8/42),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心肌治疗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能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小儿心肌炎 磷酸肌酸钠 心肌酶
  • 简介:目的分析磷酸肌酸钠在小儿心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小儿心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肌治疗方法)35例,研究组(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27例。观察小儿心肌患者的心功能测定情况、生命体征变化、心肌酶变化和临床症状。结果两组小儿心肌患者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研究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28%,对照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75%。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值〈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小儿心肌患者采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保护心肌细胞,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磷酸肌酸钠 小儿心肌炎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酷似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AFVM)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临床表现酷似心肌梗死(MI),经过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冠脉正常的AFVM14例,分析该病的发病机制、心电图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经及时确诊并采取相应治疗后4例乏力、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明显好转,心肌酶、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恢复大致正常范围;2例发生阵发性心悸,发作时心电图示: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4例发作性胸闷、胸痛,心电图示:ST-T改变(ST段下移0.1~0.2mV,T波低平伴切迹);1例心电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呈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显示病理性Q波;l例因急性期而死亡。结论酷似MI的病毒性心肌其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改变酷似AMI。着重把握临床资料,掌握客观诊断依据,积极合理诊治是值得临床医生重视的问题。

  • 标签: 病毒性 心肌炎 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年龄心肌患儿的心率及心率变异(HRV)改变的特点和相关性。方法对120例心肌患儿进行24h全程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率及HRV。结果不同年龄心肌患儿心率范围不同,年龄越小心率越快;24h内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5分钟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全程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R-R间期之差大于50ms的心搏次数占总心搏次数的百分比(PNN50)。随年龄增长其数值增高,24h内每5分钟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男女HRV比较无差异。结论心肌患儿HRV短时动态心电图检测不能良好显示患儿HRV病态变化,长时间、多指标对病情检测更可靠。

  • 标签: 心肌炎 心率变异 儿童
  • 简介:病毒性心肌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从心肌局灶性炎症引起的无症状心肌心肌弥漫性炎症引起的暴发性心肌(fulminantmyocarditis,FM),临床表现各异,短时间内病情急剧进展,出现心源性休克,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阿斯综合征等[1],病情恶化快,病死率达90%以上[2]。对暴发性心肌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救治,开展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暴发性心肌炎 病情观察 护理
  • 简介:新生儿心肌近年有增多趋势。病情轻重不一,变化多端,病死率较高。现对我科2002年1月~2006年1月收治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心肌炎 新生儿 临床特点 临床资料 病死率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SAVM)临床特点,总结诊治经验。方法搜集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19例SAVM,分析其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结果、诊治经过、预后情况。结果19例中发热14例,晕厥12例,累及房室结传导和束支传导10例,心脏扩大9例,心肌酶学持续升高,心肌钙蛋白均升高;糖皮质激素治疗16例,心脏临时起搏4例。结论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病毒感染史、临床症状、心肌损伤指标;休息、糖皮质激素、心率支持和血流动力学支持是主要治疗手段。

  • 标签: 心肌炎 诊断技术 心血管药物
  • 简介:目的研究川芎嗪、维生素c联合治疗小儿心肌的疗效。方法在2014年2月-2014年11月对128例小儿心肌患者,随机分为2组,川芎嗪加维生素C治疗小儿心肌为实验组,使用维生素C治疗小儿心肌为对照组。对治疗的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过使用川芎嗪、维生素c联合治疗小儿心肌的总有效率为94.76%,使用维生素c治疗小儿心肌的总有效率为72.35%,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实验组小儿心肌消失时间、心肌酶和心肌恢复正常的时间比对照组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在x线、心电图方面,川芎嗪并未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川芎嗪、维生素c联合,在治疗小儿心肌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应该广泛应用,对于治疗小儿心肌的远期疗效还要进行随诊观察。

  • 标签: 川芎嗪 维生素C 小儿心肌炎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小儿心肌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72例小儿心肌患儿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常规护理+健康教育)。持续干预2个月,对比两组家属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家属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心肌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更为理想,能提升家属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小儿心肌炎 护理干预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研究磷酸肌酸钠联合能量合剂用于治疗小儿心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接收的心肌患儿80例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能量合剂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酸肌酸钠治疗),40例/组。将两组心肌患儿的临床效果、心肌酶水平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心肌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肌患儿采用磷酸肌酸钠联合能量合剂治疗的效果确切。

  • 标签: 小儿心肌炎 磷酸肌酸钠 能量合剂
  • 简介:近十几年来,小儿病毒性心肌(VMC)的发病率明显增多。成为儿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根据小儿VMC诊断标准,1995~1998年共收治38例。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结果1.1临床表现气短25例,胸闷18

  • 标签: 儿童 病毒性心肌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时间段内我院治疗的56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85.7%、14.3%、14.3%,对照组分别是64.3%、35.7%、32.1%,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是(36.5±15.5)d,对照组是(69.9±36.1)d,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的临床诊治遵循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实施综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避免患者死亡。

  • 标签: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疗效 死亡率
  • 简介:目的探讨与研究在小儿病毒性心肌临床治疗活动中应用抗病毒+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46例患有病毒性心肌疾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这些病例患儿所选时间为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并且将这些患儿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然后对观察组患儿以及对照组患儿分别给予抗病毒+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方案、单纯抗病毒治疗方案,以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抗病毒+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方案背景下的观察组患儿,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而在单纯抗病毒治疗方案背景下的对照组患儿,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小儿病毒性心肌临床治疗活动中,抗病毒+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方案值得实施与推广。

  • 标签: 病毒性 心肌炎 治疗方案 黄芪注射液 抗病毒 观察组
  • 简介:本文对我院1987年1月~2001年12月期间收治的符合心肌诊断标准(1999年9月昆明会议制订的病毒性心肌诊断标准[1])的164例进行观察.其中用大剂量维生素C冲击治疗112例,结果如下.

  • 标签: 大剂量 维生素C 冲击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VM)患者血清CBV-lgM抗体与左室总射血分值(EF)值及峰射血率(PER)、峰充血率(PFR)的关系,以及心肌显像与心肌各局部EF值的关系.方法:对120例心肌患者以ELISA法测CBV-lgM抗体,用99mTc-MIBI心肌显像对其中37例行核素心室造影,测左室总体EF值及局部EF值,并测其PER和PFR;设正常对照40例.结果:(1)CBV-lgM抗体阳性者120例中有VM85例(70.83%),对照组仅2例(5%),P<0.01;(2)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异常120例中有VM105例(87.5%),对照组仅1例(2.5%),P<0.01;(3)CBV-lgM抗体阳性与99mTc-MIBI心肌显像VM异常符合率为78.95%;(4)CBV-lgM抗体阳性中37例核素心室造影测得左室总EF降低者21例(56.7%);(5)节段性EF值降低33例(89.19%);(6)PER、PFR降低20例(54.05%);(7)心肌显像异常与EF降低符合率89.19%;(8)37例核素心室造影测定:PER降低22例(59.46%),PFR降低21例(56.75%);(9)各节段EF降低者:侧壁(LAT)l2例(33.43%),下壁(INF)15例(40.54%),心尖部(AP)12例(33.43%),下间隔(IN-SEP)24例(64.86%),室间隔(SEP)31例(83.78%).结论:病毒性心肌患者血清CBV-lgM抗体水平与心肌显像和心功能有良好的相关性,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 标签: 心肌炎 CBV-lgM抗体 心功能 心肌显像 VM
  • 简介:目的评价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modifiedalbumin,IMA)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42例病毒性心肌患儿于入院后30min内及治疗一周后测IMA及肌钙蛋白I(troponinI,TnI)、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MBisoenzymeofcreatinekinase,CK-MB)浓度,并与40例同期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病毒性心肌治疗前IMA浓度低于对照组,TnI、CK-M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20±12.30)U.mL-1vs.(77.50±12.10)U﹒mL-1,P〈0.05;(2.10±0.12)ng.mL-1vs.(0.03±0.01)ng.mL-1,P〈0.05;(62.33±8.58)U.L-1vs.(9.60±6.85)U.L-1,P〈0.05];治疗一周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A对小儿病毒性心肌诊断的灵敏度为97.62%,特异度85%。结论检测IMA对病毒性心肌的早期诊断及疗效判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缺血修饰白蛋白 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