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是成人致残的主要病因,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占比例最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病因,文献报道30%~60%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可归因于颈动脉狭窄。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滤网装置的使用逐渐增多,使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不断下降,因而滤网装置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CAS中。作者观察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介入放射诊断治疗中心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间,在滤网装置保护下,行CAS治疗的12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简介: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文迪雅对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血糖控制不佳,胰岛素水平高的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30例,用文迪雅片4mgqd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及胰岛素的变化.结果治疗后FBG、PBG、GHbAlC、TG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能显著降低FINS、PINS水平(P<0.001),明显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治疗后IAI增加,IRI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副作用主要为双下肢浮肿和低血糖反应,无肝肾功能损害及胃肠道反应.结论文迪雅降糖效果确切,能降低2型糖尿病病人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副反应轻微,未见肝肾损害,在老年糖尿病病人中使用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简介:患者男,8岁。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入院。入院后,行房间隔修补术。术后第1d,Ⅰ、Ⅱ导联同步描记心电图(图1)示:窦性P波消失,QRS波时限0.08s,R-R间距略有不齐,频率约104次/min,可见逆行P-波,R-P-间期为0.18s与0.32s,R-P-间期逐搏延长,直至发生心房漏……
简介:目的探讨滤网保护装置在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方法配合应用滤网保护装置,对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36例次(其中颈动脉33例次,椎动脉起始部3例次),对手术过程、治疗效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成功应用滤网保护装置进行了支架置入术,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O。血管狭窄率由支架前的81.4%下降至支架后的14.1%;病理学检查显示,27例患者保护装置的滤网内有斑块成分,占75%;保护装置捕捉到的有形成分包括纤维蛋白、斑块碎片(坏死组织、胆同醇碎片、钙化成分等)。结论滤网保护装置可以捕捉到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碎解的斑块成分,降低术中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目前临床治疗中应用的滤网保护装置可以选择性地应用于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支架成形术中;滤网保护装置应进一步向微型化发展,以适应更多部位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输出功率下,双极射频消融装置对不同厚度离体心房组织消融至透壁所需的时间及使用阻抗指标评价透壁性时的病理学检验,从而确定国产消融装置的合理输出功率.方法20头猪屠宰后马上获取猪心,立即浸入4℃的生理盐水溶液中,清洗后制备离体心房组织.使用自行研制的输出功率可调式双极射频消融装置及消融钳,分别使用25W、30W及35W的输出功率对离体心房组织进行消融.消融线间隔约5mm,彼此间平行.消融透壁的指标是消融时该处同时测定的电阻抗大于100Ω.依次使用相同的输出功率,记录对不同厚度心房组织完成消融所需时间.消融完成后,沿两条消融线中点依次剪开心房组织,肉眼检查消融效果,测量消融线处组织厚度.按消融组织厚度,将心房组织分成<2mm、2~4mm(≥2mm,<4mm)、4~6mm(≥4mm,<6mm)及≥6mm4组.对应于不同输出功率和厚度,将心房组织分为12个区组.分别随机挑选每个区组的心房组织10块,将心房组织浸入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后心房组织使用石蜡切片,Mason三色法染色,显微镜下检验是否透壁.结果实验共有350条消融线到达透壁指标.4~6mm及>6mm组的心房组织消融完成时间明显长于<2mm组心房组织[(12.4±0.9)s比(24.3±0.3)s,P=0.042;(12.4±0.9)s比(35.9±0.3)s,P=0.001].消融完成时间在输出功率25W与35W间有显著差异[(28.9±0.5)s比(16.9±0.5)s,P=0.010].心房组织厚度与消融完成时间呈正相关.单次消融到达消融透壁指标时的病理透壁率为0~60%,随心房厚度增厚而降低,随输出功率增加而升高.结论心房组织的消融完成时间随射频输出功率增加而缩短,并与心房组织厚度呈正相关.单次射频消融的透壁率较低.综合考虑消融所需时间、透壁率及安全性,输出功率在30~35W是国产消融仪较为合理的射频输出功率.
简介:目的分析《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杂志情报吸收和利用情况,客观地反映文献的引用规律及特征。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统计《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2007年间刊载的651篇论文所用的参考文献(引文),以此作为数据源,利用Excel软件对全部引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分别对引文数量、引文类型、普赖斯指数、文献自引构成比及主要被引期刊等指标,进行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结果651篇论文中共有引文7680条,有引文的论文为596篇,引文率占91.6%,篇均引文11.8条。引文总量中期刊占95.5%,图书占4.3%,其他占0.2%。普赖斯指数为54.0%。651篇论文中有61篇论文出现期刊自引文献79条,占论文总数的9.4%,文献自引构成比为0.010(79/7680)。被引用频次居前20位的期刊占引文总量的47.4%。结论《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涉猎文献范围广,栏目丰富,引文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引文类型以期刊为主,自引率在适中范围内。
简介:目的探讨DSA血流定量分析软件评价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后的血流特性改变,以分析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4月采用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Microport,上海)治疗的颅内大型动脉瘤患者15例.以相同标准采集所纳入患者治疗前后常规造影图像,并通过DSA血流定量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通过生成的时间密度曲线,分析载瘤动脉远端显影延迟时间、动脉瘤瘤体内血流达峰时间、瘤体内血流曲线下面积以及瘤体内血流最大斜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的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为100%,通过DSA分析软件术后即刻分析发现,与术前相比,载瘤动脉远端延迟时间缩短中位数(M)1.031s(范围0.324~2.143s),动脉瘤瘤腔内血流曲线下面积(相对值)以及最大斜率(相对值)分别减少57±15和49±25.结论Tubridge支架置入前后载瘤动脉远端显影时间延迟、瘤腔内血流曲线下面积及瘤腔内血流最大斜率的下降,证实采用血流定量分析方法评估血流导向装置对于颅内大型动脉瘤的即刻治疗效果是有效的,但其对于远期疗效的评估还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