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烤红薯香甜软糯,外焦里嫩,很多人连皮一起吃下去。不过有人说烤红薯不要连皮吃,因为红薯含有较多生物碱,食用后会导致胃肠不适。这到底怎么回事呢?红薯由于淀粉含量高,脂肪含量低,饱腹感较强,可以代替一部分主食。而红薯也含大量生物碱,难以被肠胃吸收,食用后会刺激肠胃,引起肠胃不适的症状,因此被人们所抛弃。但红薯烤熟之后,可以护胃暖胃。

  • 标签: 胃肠不适 红薯皮 肠胃不适 脂肪含量 烤红薯 生物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血管瓣转移术后的护理方法,通过对60例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瓣转移术,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皮肤护理、胃肠道准备。术后护理包括瓣的护理、供区的护理、抗凝药物的正确应用及功能锻炼。结果皮瓣愈合良好。结论全面精心的临床护理是带蒂血管瓣转移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外伤 带蒂血管皮瓣转移术 护理
  • 简介:目的对2例老年C型尼曼-克病(Niemann-PickdiseasetypeC,NPC)患者及家系的NPCI和NPC2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基因型与表型关系。方法采集2例NPC患者及家系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引物设计扩增,直接基因测序检测。结果2例患者在NPCI基因6号外显子发现1个杂合子位点A644G(H215R),导致第215位氨基酸由His突变为Arg;18号外显子发现1个杂合子位点N931N(C2793T),氨基酸编码没有改变;2例家系其他成员未发现异常。结论NPC患者具有典型NPC临床特征,在基因水平上发现,相关基因突变位点或新的突变位点,但家系基因特征不明显。因此,对于老年NPC患者或存在其他致病因素。

  • 标签: 尼曼-皮克病 基因型 氨基酸序列 突变 骨髓移植 杂合子
  • 简介:近20多年来,经导管介入治疗心脏病的技术发展迅速。上一世纪80年代经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经经静脉通过房间隔穿刺进左房的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技术等开始临床应用。90年代以后,由于介入治疗装置的材料及设计的进展,介入技术得到极大发展。在冠脉球囊扩张成形术的基础上,为解决再狭窄开展了冠脉内支架装置术,由裸支架发展到药物洗脱支架至今几乎替代了开胸的冠脉血运重建术。

  • 标签: 经皮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冠脉血运重建术 冠脉内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指引下直接进行PCI的适用性及可行性。方法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1例,入选标准为冠状动脉狭窄≥75%。PCI前后分别进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在行PCI时,直接进入指引导管而非常规造影导管,并仅注入10ml左右的造影剂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结果在11例患者中,对其中的1例患者进行了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例患者仅进行了PTCA,其余9例进行了PTCA+支架置入术。分别用冠状动脉CT、造影和IVUS检查测量其PCI前靶血管管腔直径,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置入支架后出现狭窄。1例患者CT检查并未发现支架变形,但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检查发现支架内再狭窄;另1例患者CT检查可见支架膨胀不全,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轻度狭窄,IVUS检查证实支架膨胀不全。CT显示冠状动脉前降支明显钙化,造影显示前降支高度狭窄,导管无法通过,最后行旋磨治疗。所有患者的IVUS检查都有轻、中度斑块,4例患者冠状动脉几乎完全闭塞,CT可见闭塞段的软组织影及血管,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检查也均得到证实。CT引导下的直接PCI策略,节省10min操作时间和50ml造影剂。结论双源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准确性并不亚于侵入性的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64层CT结果进行直接PCI是可行的。CT引导下的直接PCI策略,可节省时间和造影剂。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冠状血管造影术 支架
  • 简介:  目的:总结用普通经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所用导管介入治疗肺栓塞的方法。方法: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经肺动脉造影后,行肺动脉内普通导管机械性碎栓、吸栓,观察处理前后的肺动脉压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PTCA,均操作顺利,即刻症状明显改善,肺动脉压力从(50±7)mmHg降至(36±5)mmHg(P〈0.01),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用普通PTCA导管经介入治疗肺栓塞,只要掌握好适应症,具备熟练的导管操作经验,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肺栓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治疗结果
  • 简介:近些年来全世界范围内的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生活质量,在我国冠心病稳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榜首,是导致居民死亡的首要疾病[1],因此探寻治疗的有效手段尤为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主要就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特点及病理机制等一般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研究结果见下文: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特点及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对56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入院后予心理干预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予处理。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有3例患者出现心室颤动并阿斯发作,7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予阿托品应用,未植入临时起搏;有10例患者术前因房室传导阻滞予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由于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所有患者均转危为安,顺利出院。结论心理干预与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与病情变化,是保证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目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高龄老人占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这类人群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又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PCI是冠心病治疗的里程碑,行PCI的高龄老年人,其临床特点、疗效、安全性如何,值得探讨.国外已经开展相应的研究[1-3].本研究回顾分析本中心PCI的高龄老年人的临床资料,以便对PCI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高龄老年人 临床分析 病理生理特点 高危人群 老龄化社会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校正QT离散度(QTcd)变化。方法分别描记56例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前1天及术后第1、3、7天心电图,测定QTcd。结果PCI术前及术后第1、3、7天QTcd分别为(88.6±10.5)ms、(63.4±8.9)ms、(62.1±10、1)ms、(62.6±9.7)ms,PCI术后各组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术后第1、3、7天各组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成功的PCI能显著缩短冠心痛患者的QTcd,从而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预后。

  • 标签: 冠心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校正QT离散度
  • 简介:目的分析体重≤6kg的婴幼儿接受不同的封堵器械进行经导管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的结果.方法对体重≤6kg的PDA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来自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武汉市第一医院四所医疗中心,在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接受经PDA介入封堵术.结果适合做心脏导管介入的13例PDA患儿,年龄19天至1.3岁,平均(4.6±2.7)个月,体重2.5~6.0(4.6±0.9)kg;血管造影PDA的最窄处直径为1.0~7.3(2.9±1.1)mm.10例患儿成功置入了封堵装置(10/13),3例失败.平均透视时间11~52(22±15)min.术中使用了多种类封堵装置和动、静脉鞘.术后即刻无房室瓣关闭不全、无新出现的心律失常、没有需要输血的病例、未出现穿刺部位血肿等、无卒中或死亡病例.术后即刻造影,2例患儿存在残余分流(2/13).最后一次随访时经彩色多普勒检查均未见残余分流.所有患儿左心室/右心室直径均在正常范围,无新出现的心律失常,未观察到降主动脉血流加速.结论谨慎的选择病例,体重为2.5~6.0kg的婴幼儿在经验丰富的介入中心可以安全并且成功地进行经PDA封堵术.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封堵器 低龄低体重 导管介入 PLUG 弹簧圈
  • 简介:目的探讨直接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中低血压的处理及护理.方法分析52例急诊PCI治疗患者[38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59±18)岁],术中一经确诊血压下降即常规给予升压或预防性升压治疗.结果52例中22例按照常规治疗的患者术中均出现血压一过性下降,21例收缩压下降至70mmHg(1mmHg=0.133kPa)以下,经升压或抗心律失常治疗后血压回升;预防性应用升压治疗的30例患者中仍有28例术中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但收缩压能维持在75mmHg以上,经调节血管活性药物的速率后血压即刻回升至90mmHg以上.结论急诊PCI治疗时预防性给予小剂量升压药能使患者平稳度过围术期,降低手术风险.

  • 标签: 心律失常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低血压 护理
  • 作者: 江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12-21
  • 出处:《系统医学》2022年第8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溶栓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PCI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生理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VESVI)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脑钠肽(BNP)以及C反应蛋白(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PCI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还能够改善BNP、CRP指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实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功能;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直接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的护理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04年1月在我院直接PCI且成功开通梗塞相关血管(IRA)的AMI患者26例的资料。结果:26例急性心肌梗塞直接PCI均获得成功。26例患者共置入支架43枚,其中4例(15.39%)术中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因及时发现,并给予对症处理后恢复.因为正确护理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加强PCI护理有助于急性心肌梗塞直接PCI成功及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及预后随访.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4年5月苏州市立医院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9例,其中经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107例(TRI组),经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72例(TFI组).观察两组的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手术总时间、穿刺点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3个月预后情况.结果TRI组107例患者中,前壁心梗47例,下壁心梗39例,其他21例;单支病变24例,双支病变34例,三支病变49例.TFI组72例患者中,前壁心梗27例,下壁心梗29例,其他16例;单支病变12例,双支病变20例,三支病变40例.TRI组和TFI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2%和100%,P=0.401;PCI成功率分别为89.7%和95.8%,P=0.135;手术总时间分别为(79.4±32.0)min和(78.8±33.3)min,P=0.911.术后3个月的随访临床结果显示,MACE事件发生率TRI组较TFI组低.结论经桡动脉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同经股动脉一样有着较高的手术成功率,且并发症较少,是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最佳入路途径.

  • 标签: 经皮桡动脉 经皮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分析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口服水化补液预防造影剂肾病(CIN)效果,并讨论其护理方法。方法连续选择2016年1月1日~2016年2月28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仅予以术后口服水化补液)和研究组(术前术后均予以口服水化补液),同时加强患者的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vs.19.4%,χ2=12.682,P<0.05),研究组患者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8%,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7.8%,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前、术后口服水化补液并予以临床护理,可以降低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安全性高,效果良好。

  • 标签: 冠心病介入治疗 水化补液 造影剂肾病
  • 简介:目的调查老年人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对比老年与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所见病变特点及经冠状动脉介入术疗效.结果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为(1.8±0.8)支;中青年组平均为(1.4±0.7)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老年组单支病变18例,双支病变14例,3支病变10例;中青年组单支病变33例,双支病变9例,3支病变5例.老年组有心肌梗死史6例(14%),中青年组有心肌梗死史18例(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术后6个月电话随访生存率为99.2%.问卷随访(21±9)个月,其中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4例,老年组1例,中青年组3例;6例经冠状动脉介入术不满意者,术后症状未改善,其中老年组2例,中青年组4例(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重,多支血管病变多见.应选择合适病例进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病变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经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术并发症临床防治措施。方法:40例经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出现并发症及处理情况。结果40例中,其中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1例、穿刺部位出血3例、分支闭塞1例、支架脱载1例、支架扩张不完全1例。结论术前做好防范准备,术中及时识别危险性且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合理处理并发症,将减少引起的严重后果。

  • 标签: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术 并发症 临床防治
  • 简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后再狭窄(restenosis,RS)是动脉壁对机械损伤的愈合反应。RS与内皮细胞损伤、血栓形成、炎症反应、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等机制有关,其中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是RS形成的主要原因。

  • 标签: PCI术后 再狭窄 病理生理